APP下载

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汉语教学特点及模式

2016-06-29月晓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特点新课改

月晓华

【摘要】新课改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教学更是如此。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从教育的背景出发探讨汉语教学方式、方法的文献有很多,但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小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的探讨很少,这也是导致小学汉语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结合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注重对小学汉语教学的质量提升。本文就主要围绕这一点,结合作者多年在小学汉语教学上的经验,做出合理的分析,望能促使教学质量综合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汉语教学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44-01

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在新的教育理念当中各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围绕学生发展的基本角度出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自主的学习,采用这样的教学理念能够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小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汉语教学的特点和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1.教学的基本特点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当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其兴趣爱好,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优点。就教学的主要任务来说,汉语教学应当变成小学生感受汉语魅力,获取汉语知识的主要手段,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这一点对少数名族的学生更为重要)。为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方针,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完善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技能。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出发:

(1)使课堂发言变得更加具有活力,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课堂提问依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这一环节更应当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出发,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改变少数名族学生在汉语学生上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爱上发言,能够积极主动的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探讨解决的方案,老师应当避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同时做到及时的发现自身的问题。

(2)将课本内容更好的纳入到课堂上。作为小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带有新鲜感,将课本内容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透,体会到汉语学习中的乐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对少数民族的小学生更加具有适用性,汉语对这部分小学生来说是第二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自然会比其他的小学生多,为此只有采用身临其境的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3)完善教学评估的方法,推陈出新。结合小学生对新事物敏感的特点,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只会使得汉语的教学过程变得呆板,没有活力。对小学生的评价不可单纯的从考试成绩的角度出发,必须结合学生的综合特点。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以及思维上的创新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的爱上汉语的学习。

(4)让课堂练习更加的具有效率。从新课改的要求可以看出,汉语的教学是其它门类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因为汉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培养。为此课堂练习必须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练习题的设定不可草率,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以鼓动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为目的,避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过大压力。

2.新课改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特点的实例分析

作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类别,汉语的学习对每一个人都十分的重要,只有充分掌握并且灵活的运用这门语言,才能保证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能够正常的进行。这一点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更加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着重从内蒙古地区小学汉语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

2.1 汉语教学的特点。由于内蒙古地区以蒙古族的学生为主,他们在汉语的学习上不具备先天的优势,这进一步加大了汉语教学的难度。在进行课改之前,汉语教学的方式还较为传统,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造成该部分小学生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很大层面上的缺陷。

2.2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方式上的改变。为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方针,内蒙古地区的小学汉语教学在方式上形成了巨大的改变。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学生的母语与汉语教学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得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具体的教学方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汉语教学趣味性的原则。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在进行汉语教学的开始阶段,做好学生对汉语学习所存在的排斥心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课堂游戏等方式将课堂变得更加的具有活力,起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注重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语言的规范性以及易吸收性。

(2)更好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以往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自主学习的层面上有所欠缺。在课堂上表现为害怕出错,不敢说、不愿意说的特点,这是阻碍汉语教学最为主要的原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主张学生以汉语为主,母语为辅表达自身的问题或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汉语学习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生活中,加深对汉语的印象。

(3)沿用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将教学方式向着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出发,使得教授的过程更利于学生的吸收。注重汉语教学的细节环节,比如将汉语的部分发音有意识的夸大,这样方便于学生体会汉语发音的特点;注重课堂知识的归纳总结,避免了传统教学课堂单纯的为教授知识而超过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用对比的方式,即将汉语表达的方式与当地学生母语的表达方式进行比较,使得学生更好的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免造成混淆。

(4)将教与学结合。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随时都进行着角色的互换,这样可以更好的找到教学方式上的问题,以及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

3.总结

结合以上的分析来看,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汉语教学的方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了汉语教学的发展。为更好的进行教育工作,必须注重小学汉语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付晓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汉语教学法探究——以和田地区双语实验班小学汉语教学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2,(5):29-32.

[2]王萍.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汉语教学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88-88.

[3]白玛伟色.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汉语综合素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

猜你喜欢

特点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