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课堂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6-06-29时晓丽

考试周刊 2016年4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时晓丽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选用切实有效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学习知识,而不再是一提起上课就兴趣索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在国外有一个有趣的阅读现象叫做“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在学校常常抱怨阅读枯燥无味,不爱读书,却在家里非常喜欢阅读,即使面对同一篇作品,同学在课外就可以读得津津有味,而选在教材里可能就没有什么阅读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传统的课堂中充斥着教师枯燥繁琐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思考,从而形成一种抗拒心理,而在课外学生可以在某些阅读中享受自己的情感体验,享受读书的乐趣,“杰克现象”很大程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心理健康课而言,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从学生着手,改变这一现象,而攻克这一现象最主要的方式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他们成为自我成长发展的主人。

一、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不能普遍要求学生达到同一个水平,对于每一节心理健康课来说,只有指定正确的目标,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首先,目标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老师意见设定的,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而不同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人际关系交流问题、学习环境适应问题、情感问题等,在解决某些学生自身特殊问题的同时要把握的是学生整体需要引导解决的问题,如新生刚入学时,协助他们解决环境适应的问题,面临重大考试前,帮助学生舒缓考试压力,使他们沉着应考。而在日常课堂中可以由学生自行探讨学习目标,自己想要达到目的的欲望会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微调,求大同存小异,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状况,面临同样问题时,不同学生可能存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一定要尊重个体差异性,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课的首要目的不是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相关的心理情境,造成个体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影响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再精彩生动,都无法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只有通过自身的感受和直接体验,才能真正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抹不去的印象,因此,从这个方面说,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以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学习的教育。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就必须将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从学生的问题和矛盾出发,通过师生之间的询问交流,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改变认知,让学生自主地思考体验心理变化,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考试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降低自己学习效率的事情,可能有些学生一想到考试就恐慌,或者总觉得自己并没有真的准备好迎接考试,教师可以先从考试的目的性开解学生,询问学生学校为什么要考试,是为了把学习不好的学生揪出来还是只为了检验大家这一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当学生意识到考试其实是给自己一次检测自己的机会并且帮助自己查漏补缺的时候,关于考试前的恐慌就会相对少很多,而对于那些总觉得自己准备不够的同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纸对折,在纸的左边写自己觉得准备不好的地方,右边写自己针对这些做了哪些努力,如一位学生在纸的左边写英语阅读很差,总是拿不到分,而右边写了每天都坚持做两篇英语阅读,做题效率比以前高,在纸的左边写课文没有背熟,右边写每一篇要背的课文都背了三遍以上并且把容易写错的字都标注出来,这样在一些具体可见的努力里,学生考试的时候会比以前更有自信更放松,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探究关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师生之间共同自主学习探索,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

三、启发学生,相信学生,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课相比于其他课来说更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就说,甚至一些矛盾的不合常理的想法,也是被课堂接受的,而有时候这些想法恰恰能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的很好契机,站在学生角度帮助他们思考那些不合理的或者说不好的想法,从根源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担心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把知识讲解得面面俱到,实际上老师讲解得再细致也不如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来得印象深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课堂重心并不放在知识传授上,而应该放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通过鼓励、赞扬等手段,让学生找到学习成就感,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主的教育,因此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和矛盾出发,引导他们完成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建全新的心理健康课堂。

参考文献:

[1]姚曙光.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及其优化的几点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03).

[2]黄汉.从优化课堂心理气氛对新课程标准心理健康领域的探讨[J].体育师友,2003(02).

[3]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育科学研究,2002(10).

[5]屈智勇.国外课堂环境研究的发展概况[J].外国教育研究,2002(07).

[4]宋广文,窦春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教育作用[J].教育科学,1999(02).

[5]崔文.论课堂教学心理气氛[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0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