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点拨的艺术
2016-06-29谢大堂
谢大堂
课堂点拨的艺术
谢大堂
“点石成金”讲究的是火候;“量体裁衣”把握的是尺度。点拨也贵在适时适度,灵活精巧。
一、点拨要准而适当
什么知识需要“大白天下”,哪些问题只能“冰山露角”,教师在教学前既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又要做到“见风使舵”“相机行事”,灵活点拨。学生在阅读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文时,对文天祥“一路上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的做法感到不可理解,纷纷嚷嚷着说:“生命是宝贵的,为什么要求死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时,我就适当插入点拨,阐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接受儒家思想教育时,所形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硬骨头精神品质。及时、适当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时“求仁得仁”从容捐躯的生命意义,从而使学生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取向。
课堂上,教师准而适当的点拨能帮助学生梳理、补充、完善知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二、点拨要简而精当
简,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去“点化”问题,“拨开”干扰;精,即语言要干净利索,“一滴水见太阳”。这都需要语文教师加强语言修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便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毕淑敏《我很重要》一文前,我是这样点拨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钟,女同学默想,我没有请假,又不在课室,班主任会怎么样?男同学默想,今天是周末,我没有回家,家长会怎么样?想好的,就用文字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与毕淑敏交流。
由于方式平中见奇,奇中有情,语言得体,又切合中学生的心理,引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师生都在毕淑敏《我很重要》中读出了“自我”,体验了个体生命对自己和别人的可贵,激发了生命中对平凡美的需求和珍惜。
为此,我认为少而精当的点拨,能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参与体验、讨论,构成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点拨要美而恰当
美,就是魅力,就是语言生动有趣,如高山泉水,叮咚作响;似小溪细流,脉脉含情。以此滋润着学生心田,使之沉醉而神往于美的情感体验,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如,为了让学生亲近文本,体验《荷塘月色》的朦胧美,教师可以用语言创设“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像笼着轻纱的梦”这三种荷塘的意境来让学生想象、体验、比较和评价,然后去追寻、创造每个人自己心灵中独特的“哈姆雷特”式的《荷塘月色》。
我当时依据学生游览荷花世界的感受,创设了这三种意境:
其一:无数的莲叶,远远近近、淡淡浓浓织成重帐层幔,两只花苞,点破层绿,初绽绯红、淡淡吐香,不知何处飞来的一只蜻蜓,欲停未停,似在寻觅那才露尖尖角的小荷。
其二:晨风摇晃着满湖的碧绿,倾倒出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粉荷垂露,莹莹欲滴——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那半开的似新人半遮面,照水呈丹腮;那绽放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样红。
其三:月色朦朦、烟雾薄薄,蛙鼓、蝉鸣声不断。亭亭玉立的荷花,带着矜持,含着微笑,笼着婚纱,向梦中的教堂款款而去。
通过语言的点拨,感情的渲染,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创设出杨万里“荷塘”的婀娜温馨、勃勃生机和朱自清“荷塘”的素淡柔和、亦真亦幻。
当然,有的教师喜欢用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画面,给学生观赏。但我觉得,这种“一览无余”的直白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试想,那“笼着轻纱的梦”的“荷塘”,是人世间所能拍摄得到的吗?那是心灵深处梦一般的“荷塘”,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荷塘”。
(作者单位:宜章县天塘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