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角色职责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理想类型探析

2016-06-28林泓宇长安大学地测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林泓宇(长安大学地测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基于角色职责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理想类型探析

林泓宇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大发展以及教育事业革新进步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不断变化,经历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再到重点化的发展阶段。以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责为基础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研究,进而归纳出高校辅导员职业的三种理想类型:传统型、魅力型和学习型。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责;理想类型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politics,economy,cul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role of college counselors becomes diversified,and enters the key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ollege counselor,the author studies the three ideal typ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tradition,charm and learning.

Keywords:college counselor;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ideal type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个区域联系日趋紧密,为多元化文化的传播与相互影响提供了可能条件。在多元化文化形成与传播的背景下,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作用日益凸显。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为双重结构:一是以智育为主的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师;二是以德育为主、智育为辅的、贯穿党团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队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始终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通过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归纳出高校辅导员的理想类型,对更好地建设和完备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队伍,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责的变迁

伴随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经历了由单一化、多元化、重点化三个阶段。

(一)高校辅导员职责的单一化阶段(1937年-1965年)

1937年,在延安建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设立中队政治辅导员,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中队学生的政治教育,并实行军事化管理,这是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雏形。解放建国后,1951年,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着重强调要求各类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次年,在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的决议和《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明确指出:“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的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1953年,清华大学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率先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被全国其他院校学习与效仿。1961年和1965年,相继颁发《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文件中,以法规的形式将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职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细化了辅导员选拔要求与主要任务,强调要选拔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党政干部、思想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辅导学生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

这一阶段,是高校辅导员制度确立与初步细化的阶段,辅导员的唯一职责是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二)高校辅导员职责的多元化阶段(1978年-2003年)

1965年-1977年之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各高校辅导员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批斗。这一期间,高校辅导员职位名存实亡,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制度的低潮阶段和空白期。

1978年,北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成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恢复的契机,会上提出要建立一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恢复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1980年,教育部、共青团联合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规定了高等学校的学生政治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的一部分,又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同时,指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发扬民主与加强法制纪律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积极疏导等内容。2000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待遇和制度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一阶段,是高校辅导员职责多元化阶段,也是高校辅导员制度恢复和不断完善的时期。辅导员职由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向思想教育、学生社会主义实践、法制教育等工作内容转变,开始负责学生方方面面的事宜。

(三)高校辅导员职责的重点化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一些核心概念发生了变化,首次将“思想政治辅导员”变为“辅导员”,同时,第一次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干部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并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几个方面合理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从辅导员选聘配备工作、培养培训工作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2006年5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同时,指出辅导员的职责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支部和班集体建设、道德培养、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及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

这一阶段,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更加具有针对性、重点化,政治色彩逐渐弱化和工作内容开始明确化、具体化。具体来讲,2004年以后,辅导员职责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继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良好道德培养和党团建设;另一方面为,重视学生资助、就业等发展性服务。

二、职责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三种理想类型

高校辅导员经历了职责单一化、多元化与重点化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辅导员的职责不断地变化,这些变化中体现了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国家环境下对辅导员的要求。在辅导员工作职责多元化和重点化阶段时期,辅导员的主要职责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科研方面;二是管理服务方面。以辅导员职责为划分标准,如图1高校辅导员理想类型图中所示,可以将辅导员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魅力型和学习型。

图1 高校辅导员理想类型图

(一)传统型

当前,世界格局仍然由两种体制国家构成,经济日益紧密的联系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同体制间的差别,这种格局存在将长期保持,最终社会主义必然会战胜资本主义。现阶段是两种制度对峙阶段,这是目前人们认识、处理事情的前提[1]。自1937年初步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时,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强化管理、保持政治敏感性。到21世纪,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重要摇篮,更应该时时刻刻保持政治敏感性,保持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维护校园稳定和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仍然是学生工作队伍的基本任务。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管理和科研两个方面上,传统型辅导员偏向于以管理服务为主、科研为辅。这一类型辅导员是自辅导员制度建立以来,以政治思想引导、维护校园稳定为职责的政治辅导员的传承。进入辅导员职责重点化阶段,传统型辅导员以管理服务为主,以不断加强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和班集体建设和校园维稳为主,同时将心理健康和发展教育服务、学生评奖与资助服务和就业服务放到重要位置。

传统型辅导员类似于教育系统中的行政管理人员,但又与行政人员有三点不同:第一,二者的管理服务对象不同。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对象为本单位所有师生,传统型辅导员的管理服务对象为自己所对应的学生。第二,二者的管理服务目标有区别。行政管理目标是保证整个单位各种资源运行顺畅,为本单位师生提供便捷。传统型辅导员的目标是为学生服务,围绕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资助等等提供管理服务,终极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二者的管理服务手段有所不同。行政管理一般通过政策制度的规划制定、执行检验等方式为主。传统型辅导员通常是有关学生政策的实施者,但在执行过程中并不仅仅通过政策下达,更需要调研、谈话等等多种方式结合,以更好地完成管理服务。

(二)学习型

在辅导员职责单一化阶段,辅导员职责以政治教育与引导为核心工作,要求辅导员在政治思想上有一定理论功底或实践经验。而在多元化阶段,由于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学生工作队伍在这一阶段逐渐成为“大包干”的角色,要求辅导员负责一切与学生相关的事务。进入辅导员职责重点化阶段以来,辅导员工作重点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与发展教育等等多个方面。因此,国家对学生工作队伍提出了专家化的要求,希望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某一方面具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2]。学习型辅导员即是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主要以科研和教学为主,具有学生工作某一方面的深厚理论功底、兼具多年累积的实践经验。同时,能够在学生工作方面有创新性成果。

(三)魅力型

魅力型辅导员同时涉及管理服务和科研两个方面,这一类型辅导员往往是出于辅导员个人的某种品质、英雄性的气质或者事迹、或是其它的具有某种吸引力的气质,能够引起学生在人格上的皈依和信赖。这种品质可以是科研上的某种成就、或者可以是管理服务中的某种魅力,虽然这些品质涉及科研方面或者管理服务方面,但魅力型辅导员与其它两类辅导员又有所不同。在管理服务的科学性上和对政治思想的培养指导力度上,魅力型辅导员与传统型辅导员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类型的辅导员更多地将情感融入到管理中,而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则融入的较少,能够使学生自愿地服从于辅导员个人的某种领导魅力,其能够完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完全专注于科研和教学的学习型辅导员相比,魅力型辅导员在这两个方面的专注度上又是不足的。魅力型辅导员会参与一些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课题,然而在理论研究深度、广度上与学习型辅导员有一定的差距。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魅力型辅导员也会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但在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质量与教学效果方面,这一类型辅导员也必然与学习型辅导员存在差距,需要持续地努力向学习型辅导员学习。然而,魅力型辅导员却能够将相关研究应用到实际管理服务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研究与管理服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杜向民,朱杰君,黎新军.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王丽萍,姜土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内涵与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183-02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