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研究
——以湖南益阳H区为例

2016-06-28王向清崔雅稚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王向清 崔雅稚

(湘潭大学 哲学系,湖南 湘潭 411105)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研究

——以湖南益阳H区为例

王向清崔雅稚

(湘潭大学 哲学系,湖南 湘潭411105)

【摘要】对湖南益阳H区农村学校部分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薄弱是造成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家长忽视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家长言传身教欠缺、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等。留守儿童情感缺失表现为自卑、冷漠、叛逆、敏感、暴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应齐心协力,分别采取政府健全留守儿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落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责任、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等措施,预防留守儿童情感缺失。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教育责任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仅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同样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益阳H区部分学校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教育薄弱是造成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重要原因。

一、益阳市H区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及样本选择办法

截至2015年底,益阳市H区(107所中小学校)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儿童)78526人,其中全区留守儿童总数10472人,约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总人数的13.3%;该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有儿童44918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6272人,占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人数的14.0%,占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8.0%;因为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大量儿童来城区上学,导致城镇学校留守儿童比例不断上升。据2015年底益阳市H区教育部门统计,该区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有33608人,其中城镇留守儿童达到4200人,占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人数的12.5%。

此次调研,笔者从益阳市H区12个乡镇107所学校中抽样调研了13所乡镇学校进行走访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走访进行探究。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从13所学校分别随机抽取3个班级(共391个班级136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班级老师的协助下进行问卷填写,收回有效问卷1320份,其中留守儿童问卷235份,其余为非留守儿童。在此基础上,选择留守儿童较多的五个班级的班主任进行访谈,并对性格典型的五位留守儿童进行家庭访问,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

表1 2015年益阳市H区部分乡镇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监管情况抽样统计表

根据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方式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75.0%是隔代抚养,15.4%是亲属寄养,5.7%是学校托管,3.9%是单亲抚养。绝大部分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祖辈们生活在一起,只有极少数儿童是父母一方监管或是学校托管(见表1)。

家庭教育的完善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从而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1]。”留守儿童基本上缺失父母亲对其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价值观形成及性格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基本缺失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与父母亲都在身边陪伴的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家庭教育,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二、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表现

1、自卑情结

自卑是一种无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心理的形成与自身、家庭、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自我反观过程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对自己所具有的优点、长处、亮点看得过低,看不清自己的长处或优势,感到处处比别人差劲[2]。“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3]。”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例留守儿童表现出自卑心理的案例。学校4七年级一班的留守儿童陈某某便是典型。据班主任彭老师介绍,陈某某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父母都外出打工,与年迈的爷爷生活在一起。老师告诉我们,班里面进行助学金评比,根据小陈的条件是能参评的,但自卑内向的小陈不愿意交申请表,因为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出身贫寒、家庭条件差,以免别人看不起他、嘲笑他穷。

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期末学习成绩数据统计中,笔者发现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的留守儿童所占对应人数的百分比较非留守儿童所占对应人数的百分比少10.9%;非留守儿童成绩在80分以上占对应人数的79.5%,不及格只占2.3%;而留守儿童的考试成绩多数集中在70-90分之间,60-70分之间的留守儿童占对应人数的12.3%,60分以下占6.0%,比非留守儿童多3.7%。

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评奖评优人数统计中,约80%的三好学生或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者都是非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和家庭的局限性,大部分留守儿童本身有些不自信,对考试产生畏惧,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没有正确的辅导,学习的落后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对学习更加畏惧,觉得自己学不好、做不到,从而生成一种自卑恶性循环。“自卑心理导致留守儿童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丧失荣誉感;当人们特别是儿童的某种缺陷受到旁人、同学的嘲笑、轻视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急剧膨胀,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现出来。”[4]受访的班主任认为,大部分留守儿童综合能力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在与一些优秀的学生相比较时,觉得自己远远不如他人,显得不自信,感到无比自卑。受访的三位班主任也表示,班上有部分留守儿童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在班级举办集体活动时,这些孩子表现得十分被动,不敢表现自己,而且十分羡慕那些得到父母悉心关爱而且成绩又好的非留守儿童。

2、冷漠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儿童冷漠心理的形成,一般与他们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联系。新生儿出生后,长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和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情绪特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难免会受到一些责怪和呵斥,但只要感到身边有人关心爱护他,就不会产生不满和心理上的偏差。如果终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重视,儿童就会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一切都无所谓,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漠然。在我们走访的一位留守儿童赵某家里,赵某的奶奶说,赵某以前对父母的来电十分兴奋,每次电话都要说上好长一会儿,但是后来渐渐对父母的来电感到不耐烦甚至漠然。因为他觉得父母打电话都是问的一些无关紧要甚至厌烦的问题,让他觉得毫无新鲜感,而且对他的内心情感也不关心,只注重表面的事情。爷爷奶奶对他的关怀也只停留在生活层面,他内心的情感得不到倾诉和慰藉,受了委屈也憋在心理,没有人开导他,他开始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关心他,甚至觉得大家都可有可无。小赵的奶奶说,赵某现在对人都特别冷淡,而且喜欢一个人独处,不与人交流,也没什么朋友。

3、叛逆

叛逆是青少年为维护自身的尊严而对监护人的要求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与言行的心理状态。叛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状态和突出的心理特点[5]。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一致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常见的表现有喜欢跟人唱反调,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等。我们从学校8六年级班主任罗老师处了解到,班上的留守儿童总有几个喜欢与人对着干、常常违反课堂纪律、不喜欢团体合作、不遵守纪律等。11岁的留守儿童杨某便很有代表性。他性格十分叛逆,总是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敢和老师当面顶嘴,认为那些班级班规都十分老套无趣。当老师安排同学大扫除时,他总是把扫帚扔一边而不扫地;课堂上老是讲小话被老师点名批评仍我行我素;常常不交作业,考试时甚至还交过白卷。总之,他总是喜欢与他人对着干,让不少老师无可奈何。

4、敏感

敏感的人比较容易为一点小事而纠结苦闷或是情绪激动。他们过度在意细节,而且将这些细节所带来的感受放大甚至是夸大,对事情比较容易往心里去,十分缺乏安全感。所以,敏感多疑的人往往郁结于心或者过度警惕。笔者走访了五位留守儿童家庭,其中有两位留守儿童是寄养在叔伯家照顾。两位家长反映,寄养在他们家的留守儿童都特别不爱说话,常常一个人闷着,做事情都小心翼翼。其中一位家长说道,这些孩子不会主动交流、总觉得亲戚邻居家毕竟不是自己家,或多或少存在拘束感和不自在。留守儿童往往性格敏感,认为自己寄人篱下,说话做事要步步留心,也许是别人无意中一句话,他们却觉得有深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都会在意。家庭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往往会导致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他们觉得自己只有一个人,要保护自己,要多察言观色,从而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对待事物、情感都特别敏感。

5、暴力倾向

暴力倾向的形成与人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诸如家庭环境、暴力电影、网络游戏等对儿童暴力倾向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儿童渐渐变得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学校2的教导主任兼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邓老师介绍,该校的两位留守儿童9岁的齐某和13岁的谢某某具有较为严重的暴力倾向。他们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动不动就对同学拳脚相加;两人性格都十分暴戾,遇事冲动,与同学稍有矛盾不分青红皂白地挥舞拳头攻击;甚至当他们心情不好时还破坏公共财物,如在课桌上乱刻乱画、踢打桌椅等。同学们都害怕与他俩打交道,许多家长也告诫孩子少跟他们来往。

三、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成因

1、家庭意识淡薄,家长忽视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

(1)父母与留守儿童缺少沟通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长期性或经常性远在外地务工,电话交流成了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

数据显示,只有21.5%的父母会每天主动与子女联系,40.2%的父母会选择每周联系一次,甚至还有5.7%的父母会一个多月才联系一次。但从儿童期望值来看,近50.6%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每天都能联系他们,仅仅0.84%的儿童是觉得比一个月更长时间都可以接受(见表2)。这说明,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和对父母情感关心的诉求是极其强烈的,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表2 父母与子女电话联系间隔及与儿童的期望值

图1与父母电话沟通的主要内容

与父母每次通话的内容都差不多。据调查,大约39%的父母只关心子女的成绩与排名,27%左右的父母关心生活费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对于子女内心情感深入沟通的父母只有极少数(见图1)。所以,长时间来,这些孩子对于父母亲的电话内容感到厌倦,把父母的来电当作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寄托的情感也淡了。笔者从留守儿童小赵处得知,与统计情况相似,赵某的父母每次只关心他的考试成绩和排名或者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关心上,如考了多少分、是否吃得好、生活费够不够等问题。而对赵某的情感和心理方面往往不闻不问,忽视对子女心理上的关怀。而忙于家务活和田间农活的祖父母,由于文化水平或者代沟的存在,他们对孩子的交流大部分也只停留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琐碎小事上,忽略对儿童情感渴望的抚慰,情感上缺少沟通交流[6]。所以赵某开始觉得那些表面的关心无所谓,周围的人对他的关心也不过如此。久而久之,情感无处倾诉,心理问题没有及时疏通的赵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变得冷漠,慢慢的形成冷漠自闭的心理。

(2)监护人没有尽到与留守儿童沟通的职责

隔代抚养是留守儿童最常见的监管类型。父母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年迈的祖父母教育。虽然祖父母对自家孙儿还是疼爱,但毕竟隔了一代,思想观念大有不同,很少有共同的话题,情感沟通交流也比较少,祖辈们也难以进入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所以,祖辈们认为父母只是将儿童的生活问题托付给他们,他们只需要保证孙辈穿暖吃饱、人身安全就可以了,主观的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视为学校一家的责任,从而放弃了应尽的教育儿童的义务。

亲属教育是指将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调查中有15.4%的留守儿童寄托在亲戚家。根据走访调查,叔伯等亲戚一般也是首先将留守的孩子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只需孩子平安,没受到意外伤害,就可以放心地向孩子的父母亲交代了,这是最基本的。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他们也不过多干涉,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如果太多干涉,则容易引起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厌倦和反感;这些留守儿童也很少主动与他们沟通谈心,亲戚也不好过多询问,双方都缺乏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而且这些留守儿童没有家庭归属感和父母保护的安全感,产生一种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感觉,比较容易造成压抑自闭、敏感等心理问题。

数据显示,多数留守儿童(占44.5 %)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会向家人倾诉,但心里情感上遇到问题时有54.5 %的留守儿童选择闷在心里(见表3)。情感委屈郁结于心,而监护人都只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都不予关注,不主动沟通交流,聆听他们的倾诉,没有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动态,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自闭、冷漠、害怕交际等心理产生。

2、家长言传身教不到位,甚至起了消极的示范作用

父母是塑造儿童行为和性格的重要代理人,父母的语言、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儿童有强烈的模仿倾向,他们往往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或者影视剧、游戏中的人物等等,他们觉得模仿很有意思,以至明知道被模仿的举止是不正确的,但仍然照做[7]。在走访的十个留守儿童家庭中,9岁的齐某生活的家庭便有暴力倾向。齐某的母亲外出打工,由父亲抚养他。小齐告诉我们父母的感情特别差,从他有记忆以来,父母的争吵从未间断过,父亲甚至常对母亲进行家暴,年幼的小齐几次想去保护母亲,却被粗暴的父亲抓了同时打。无法忍受的母亲选择在外打工,每年就过年回来一次。齐某没有母亲的保护和关心,又长时间和性格粗暴、酗酒成瘾、难以相处的父亲生活,性格也开始变得暴躁起来,而且父亲的家暴行为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父亲的不良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齐的行为。“暴力事件能激发儿童情绪的水平,使其攻击的情绪、思想、记忆和行为系统都处于积极状态;越是频繁的激发该系统,该系统的联系就会越强烈。”[8]齐某的暴力倾向由此而来。事实证明,家长的言行会对儿童产生很大影响。

3、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指导

(1)棍棒教育,激发儿童的叛逆心理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极其粗暴,孩子考试没考好或者犯了一点小错误,便不分青红皂白的破口大骂或棍棒相加,而且认为这种管教理所当然。这些行为显然是对孩子感情上的蹂躏,责打则更是人格上的凌辱。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加反抗,将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如果继续采取粗暴的打骂等激进的管教办法,非但达不到让孩子改掉恶习的目的,反而对孩子未来的身心、人格、情绪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2)放任教育,造成儿童行为偏差

学校1初三(2)班13岁的谢某便是这方面的典型。班主任李老师介绍说,谢某是独子,爷爷奶奶十分溺爱,不管谢某做什么,都舍不得说他一句,久而久之谢某开始变得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不但上课不遵守纪律,还经常逃课去网吧玩一些血腥暴力的游戏。谢某在班上甚至模仿一些暴力格斗游戏,不断向班上的男同学挑战;霸道蛮横的谢某跟同学发生冲突时,总是诉诸暴力,一点也不讲道理。由此可见,监护人可能会存在溺爱现象,对于留守儿童做的事情甚至是错误的事情过于宽容或一味袒护,这种做法不利于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是非观念的形成,而且还促使了他们骄纵蛮横、目中无人性格的形成。而且过度放任导致他们行为失范,如吸烟、酗酒、逃课打架等行为产生,若是这些孩子与社会上不良青年交往,而监护人没有管教得当,甚至还可能埋下青少年犯罪的种子。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上的暴力、血腥、色情等信息也在互联网上传播,儿童辨别能力较弱但学习和模仿能力很强,加上自我约束能力差,如果不加监管,沉迷于网吧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造成他们行为的失范。小谢就是沉迷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看了网络上暴力行为的角色榜样,特别是血腥暴力镜头,模仿其攻击行为。网络暴力影响儿童的价值观,频繁的接触网络暴力情景的儿童,他们更可能相信攻击行为在解决矛盾时是一种好手段,并且会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增加使用暴力的次数,相信暴力解决问题是最直接的方式。因此,他们会逐渐形成暴力倾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监护人管教不当,过于溺爱纵容。

(3)监护人文化程度低,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无法正确指导

根据抽样调查,绝大部分监护人是小学(30.2%)或初中文化水平(43.8 %),高中文化水平以上仅有16.6 %(见图2)。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限制,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课后的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尤其是隔代教育的祖辈们,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难以对留守儿童在学习和课后作业中遇到的困难给予解决和克服。

图2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统计

由于父母亲长期缺位而监护人往往精力或能力有限,很难帮助留守儿童制定科学的家庭学习计划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留守儿童在其学业上取得成就或遇到挫折时,父母亲很少有机会采取最高效的方法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导致47.2 %的留守儿童称自己经常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很少(65.9 %)或基本没有(21.6 %)人对他们进行课后辅导(见表4)。这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减弱,学习上的障碍不断出现,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产生自卑心理、厌倦情绪。

表4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基本状况统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危害

1、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们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在他看来,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才能产生[4]。所以,如果农村留守儿童在爱和归属感、甚至安全需求达不到满足时,会影响到他向高层次的递进,从而导致他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不利于他们成长与发展。如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孩子性格一般敏感自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正常家庭中,子女与父母在一起居住生活,当这些孩子遇到困难和烦恼时,可以及时地向父母寻求帮助,得到父母的指引和开导。儿童的不少行为习惯往往是父母言行举止的再现,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具有终身性的影响。如家庭充斥着暴力的孩子一般性格暴躁,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在他们成长中长期缺位,无法给他们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儿童时代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思想上有疑惑的时候,没有父母在身边及时给予解答,容易造成儿童价值观上的偏差甚至行为上的失范。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家庭教育失位,就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情感缺位人格可能产生扭曲,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不利于家庭的和谐

“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成[9]。”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所以破坏了原有家庭核心人员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在外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交流的非面对面性和联系频率较低的特点,因而他们与父母亲情关系趋于淡漠[6],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滋生陌生感和距离感。而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管的部分留守儿童,因缺少家人及时的沟通和心理疏导,有些甚至变成了问题儿童,不习惯父母的管教,对此产生厌倦和反感,甚至发生言行冲突,导致亲子关系不稳定,不利于家庭和谐。

3、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在身边监管和教育,监护人监管又不得力,再加上儿童本身自制力较差,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并且没有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在一些社会不良环境下,受到身边不良人群的影响,极易被引诱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扰乱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班主任跟我们讲了一个小鹏的例子。上初中的小鹏的父母外出务工,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无力监管到位,小鹏在网吧认识一群社会青年走上了吸毒的道路,经常盗窃邻居财产、多次打架斗殴等,对周边环境造成不稳定,对社会治安造成恶劣的影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犯罪比例正在升高,有过半数的留守儿童经常(27.7%)或者偶尔(29.5%)与人争执或斗殴,9.2%的留守儿童常常与社会青年混混在一起。青少年正是处于成长学习的阶段,对外模仿能力强,但自控能力弱。所以,情感的缺失造成许多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出现两中较为典型的状态:第一种是敏感多疑、自闭冷漠、不善于人际交往,因而内心压抑敏感,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他们寻求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十分强烈,对外界充满警惕、性格多疑,容易出现极端行为。第二种是冲动暴躁、言行过激、暴力叛逆。这些心理如果长期存在得不到疏通的话,甚至会促成他们滋生怨念、报复心理和反社会的变态心理,酿成偷盗、斗殴、抢劫他人、吸毒等甚至更多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

五、解决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的建议

1、政府健全留守儿童管理体制机制

(1)应完善农民工子女入学机制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种种限制,致使前往域市务工的农民工没有办法将子女带在身边读书,而只能在原籍就学,因而子女不能随父母在务工的地方就地入学是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政府应该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的政策,如户籍制度的完善,对留守儿童扶持资助以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鼓励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10]。”相关政府部门应制订打破城乡入学壁垒的政策,使留守儿童能跟在父母身边,得到父母的关爱。

(2)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源头上治理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就业创业的,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10]。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工们可以在自己家就业,就不用外出打工,可以陪在子女身边,从源头上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使留守儿童都有个完整的家,能更好的得到父母的教育和监管。

(3)加强农村教育建设

毕竟能跟随父母一同进城的儿童不多,大部分依旧留守在家。所以,要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政府要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满足临时监护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各地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10]。农村地区可设置农村教育机构,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教导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自己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可以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活动场所,如建立农村少年儿童课外活动中心。同时,村里也可通过一些农村教育活动或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进行心理疏导,保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2、加强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1)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以便了解留守儿童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该档案包括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学习态度、生活状况及心理发展变化实施详细的观察与记录,这样不但可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而且能及时地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新变化、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与监管。

(2)做好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树立责任意识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人生观积极向上。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校园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及早发现并矫正儿童的心理问题和不良倾向。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的教职工开展怎样更好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关爱照顾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尤其是对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大多为城区留守儿童),学校的老师要尽可能地做好代理家长,并针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情况开展帮扶活动,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开导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并在心理、学习、生活上给予悉心指导和帮助,以减轻他们的自卑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公安机关应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10]。

(3)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会

运用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了解掌握他们孩子的心理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

3、落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责任

(1)多与子女、学校沟通交流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父母或监护人不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或交流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和考试成绩。父母或监护人要多关注儿童的心理情感,耐心开导和倾听他们的想法,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并时常与学校班主任联系,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

(2)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

过于严厉的棍棒教育或者过于放任自由的教育都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或监护人不要对他们采取极端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要科学合理,对儿童的教育要有耐心,与此同时也要监管得当。当孩子行为有偏差时要及时纠正,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但是不能只在意孩子的考试分数,要关注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多给予支持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3)提高家庭教育意识

有些父母认为将子女放在学校寄宿就是学校的责任了,自己就不用承担起教育责任了。殊不知,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留守儿童父母要提高家庭意识,不要因为忙于在外打工挣钱就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置之不理。

4、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关注留守儿童

(1)广泛宣传,号召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政府的努力远远不够,更需要全社会的公共关注和帮助。积极利用电视、电台等主流媒体以及网站、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力量,积极宣传、广泛招募,并将留守儿童的情况每天动态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上传,与网友互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2)开展社会慈善活动,为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社会爱心人士可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针对全区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联系到爱心企业家、青年文明号集体等社会爱心人,对贫困的留守儿童进行扶帮,捐资助学,如茅台、芙蓉学子等扶贫项目。组织大型爱心义卖活动等,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进行捐赠。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志愿者”义工活动

联合义工开展服务,丰富留守儿童业余生活。为留守儿童送去课外书、学习用品,邀请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里咨询师、医护人员、器乐声乐爱好者等具有专业特长的义工朋友为留守儿童提供身体和心灵的帮助,义工们可以定期、集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辅导,对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并定期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让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对留守儿童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关爱。

H区不但是益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而且靠近湖南省会长沙,其经济、文化、教育、社保等各方面相对益阳市的其他区县发展相对较好。此外,地处洞庭湖平原,物产丰富,农村经济较发达。正因为如此,该区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约6102.55万,占农村儿童人数的37.7%,占全国儿童人数的21.88%)。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相对发达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依然是个社会重点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着极大的联系。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经济的压力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大部分家庭都是迫于生计,家长才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比一般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接触的环境更为复杂,面对的考验更多,更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只依靠政府层面,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留守儿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茁壮成长。这不仅对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对建设和谐稳定富强的社会大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对弱化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05,(12):65.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2.

[3]A阿德勒.理解人性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45.

[4]宋书文,孙汝亭.心理学词典 [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100,16 .

[5]张娟.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0,(01):169.

[6]郭佳.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8.

[7]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86.

[8][美]纽曼(等).发展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13.

[9]邓伟志,徐新.家庭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42.

[10]人民网.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214/c1001-28122988.htm6l,2016-02-04.

(编辑:余华;校对:蔡玲)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Lack of Emo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Taking H Area in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WANG Xiang-qingCUI Ya-zhi

(Departmentofphilosophy,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Abstract:The survey results of par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of rural school in H area in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can show that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lack of emo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of rural school. Left-behind children,who were lacking of affection can be showed for inferiority, indifference, rebellious, sensitive and violence. There are three main cause of it includes that parents have ignored the communi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Lack of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way is not scientific. We suggest that corresponding and resp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y government,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to prevent the emotion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hich like govern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to them,guardian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we also should mobilize the social power to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lack of affection;family education;education responsibility

DOI: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3.008

·收稿日期:2016-03-20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10530015)

作者简介:王向清(1960-),男,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45;B844;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2016)03-0060-10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