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前行
2016-06-27赵巾慈魏佳儒王元
赵巾慈+魏佳儒+王元
1000余份作品闪亮登场。
它们来自国内150所服装专业院校以及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孟加拉、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老师和服装爱好者。
这些作品受到了担任此次初评评委的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法国服装设计师、中法艾蒙时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高级教师AnneSophie LOUIS,以及中国“十佳”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楚艳的高度评价。
他们纷纷表示,今年的作品水平在前五年基础之上又有了质的飞跃。以“东方”为主线的“大浪杯”已经成为中国女装设计比赛中的翘楚,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设计大赛之一。
在经过三轮紧张评选,以及多次筛选后,最终 20份作品脱颖而出。
这是发生在5月14日,于北京举行的2016“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初评现场的一幕。
此次大赛由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龙华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纺织出版社主办,《中国服饰》杂志、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时尚城服务中心承办。
“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设计师的个性,具有时代特征。从这些作品中,能够感受到这些参赛选手正在通过作品极尽地展现自我。他们在设计中也表达出了对服装设计体系的认知,从创意构想到工艺技术,再到包装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到位。”连续六年一直伴随“大浪杯”成长的吴海燕说。
她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服装教育体系的进步,很多院校的老师都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些作品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的多元化,且设计视野与国际接轨。
“他们眼中的‘东方不是狭隘或是民族主义的东方,而是站在西方的视角,并进行文化交流后的‘东方。还有值得关注的是,很多选手在作品中运用了科技理念,纱线、纤维、光纤等融入智能化的概念,很好地契合了大赛主题。而且很多作品在细节方面也做得非常好,甚至面料小样都是自己织造、刺绣和印染出来的。每一个元素的设计节点都有深入变化,这是年轻设计师越发成熟的表现。”
对此,楚艳也非常认同。她表示,今年的参赛作品相比往年完整度更高。这也是她对初评作品评选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
而除了第一印象的作品完整度外,她还谈到了很多参赛选手都难以把控的创意尺度问题。这也是很多选手在参加创意比赛中的困惑。
“作为参赛作品创意效果一定要高于市场成衣,但又不能失去可穿性,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创意和市场的结合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楚艳说。
的确,真正的好创意一定是具有市场性的,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否则,它很难被定义“成功”。
正如吴海燕所说,“对现在的设计师来说,他们的作品要做到‘媒‘用‘金。‘媒指作品能否引发媒体的关注,“用”指它的使用价值,而‘金指最后产生的商业价值。”
与此同时,楚艳还认为,本届大赛亮点突出不仅体现在新一代设计师对“东方”的全新解读,更表现在工艺的创新和大胆的设计理念上。这些设计师除了持续关注中国传统工艺外,还表现出了更加浓厚的工匠意识。无论是各种刺绣方式的混合应用,还是从源头对纱线颜色、股数、捻度进行设计,都展现了选手们在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的同时,增强了对设计的品质感和原创性的追求。
首次担当大赛评委的Anne-Sophie LOUIS也表达出她对这些年轻设计师的赞赏。在她看来,这些作品的设计水准已经与国际设计赛事非常相近,很多作品的设计观点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认为,中国强大的面料资源优势给予设计师更加广阔的设计空间。而在此次评选中,她也看到了一些作品在面料运用上的进步与大胆创新,这非常有助于整体设计的表达,更容易脱颖而出。
在此次入围决赛的作品中,一位选手利用电子线路、光纤传导、节能环保灯和传统桑蚕织物再造结合的手法,给Anne-Sophie LOUIS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作品不仅紧扣主题,更体现了设计师对未来及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反思。
“设计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如何更好地构建自己的设计思维体系,是每一位年轻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未来这些设计师能否在这一领域逐渐成长,不仅取决于能否在专业技术层面上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对消费群体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甚至人性有所理解。与此同时,还要对中西方传统和现代美学有自我认识,这都是对年轻一代设计师能否成为行业未来领军者考验的关键。”楚艳说。
这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需要学生有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知识积累。而值得庆幸的是,在此次参赛作品中,我们发现这些选手已经构架起自己的知识链,工艺技术的知识链,以及包装推出方面的知识链。
我们也看到,这些年轻设计师极力跳出现有条框限制,对不同材质进行面料再造的尝试,对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结合,对设计当下与未来的思考探索,在结构与解构之间进行更多的创意可能和方向。
这不仅是新一代设计师的进步,更是始终以中国设计力量发展为核心的“大浪杯”持续推动作用的显现。大赛对东方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亦为年轻设计师开启了焕然一新的创新格局。
“大浪杯”初评结束,20位入围决赛设计师真正实现创意的时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