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应用

2016-06-27孙立红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读者以人为本

孙立红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强调对人的理解以及加强人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实现“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理念,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思维、新理念,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工作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需要,势在必行,也是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读者;馆员素质;以人为本

一、以读者为本,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

1.与时俱进,转变管理模式。图书馆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全面实行“大开放、一站式”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了实施多年的半封闭模式,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为广大读者打造了舒适便捷的借阅环境,新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五增五减”的新成绩:

(1)入馆读者量增加,违规读者量减少。在“大开放、一站式”管理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内,入馆读者比去年同期入馆人次相比增加增长率55%,入馆读者量大幅度增加,各阅览区域经常是座无虚席,阅读与学习氛围浓厚。与此相对,随着入馆读者人次的增加,违规用书读者量却大幅减少。新管理模式运行以来,未发生一例恶意违规用书现象,基本解决了原有管理模式下时常发生的偷书、撕书、划书、藏书等恶意违规顽症。

(2)图书内阅量增加,借书量与超期还书量减少。随着读者入馆人次增加,图书内阅量翻倍增长,图书利用频率大大提高。打破了原有管理模式下,受入馆条件限制,很多情况下读者只能将图书借走阅读,造成不必要外借却外借的图书增多,超期还书较多的困局。新的管理模式下,读者可携带个人书籍入馆,大多数图书可以在阅览室内阅读,不必再借出阅读,减少了借书量与图书损坏概率,同时,借书量减少,带来超期还书量大大减少。图书在馆时间明显增长,进而增加图书流通频次,提高了利用率。

(3)带包入馆读者增加,存包柜使用问题减少。新的管理模式下,读者可携带书包入馆借阅,打破了原有管理模式下不准带包、书籍入馆的规定,使得学生能够在下课后立即入馆学习,免去了送书包、书籍到宿舍再返回图书馆之苦,也省去了存包之烦,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入馆人次。同时新的管理模式激发了教工读书热情,教工办理图书借阅证和入馆人数较往年都有较大增长。在“大开放”模式的运行中,读者可携带包入馆,原来为读者准备的存包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从而使读者私藏图书现象、读者间抢占存包柜问题、丢失存包柜内贵重物品现象随之减少,多年未解决的存包柜使用矛盾迎刃而解。

(4)读者自律意识增强,破坏阅览环境现象减少。新的管理模式下,各阅览室入馆读者骤增,阅览座位紧张,读者入馆学习积极性高,来馆时间提前,有时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读者对阅览座位倍加珍惜,读者间无形中相互监督,杜绝了占座现象的发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大的群体他律意识促使个体自律意识增强,进而使原有管理模式下读者乱扔废纸、随地吐痰、乱画书籍、大声喧哗和接打电话等破坏阅览环境的现象大大减少,形成了整洁有序的阅览环境和安静恬适的学习氛围。

(5)读者满意度增加,馆员与读者的矛盾减少。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有管理模式所设置的各种限制,使得读者随时可到图书馆看书、学习,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图书馆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读者对新的管理模式十分认可,对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感到满意。与之相比,原有的管理模式,禁止带包、物品丢失现象常现,存包困难,致使馆员更多地把精力用在对读者的管理上,进而使得馆员与读者发生冲突的机会较多,经常产生矛盾。新的管理模式使得馆员与读者间矛盾失去存在的土壤,馆员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整理架位与内务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对读者限制减少,服务内容增加,馆员与读者关系日渐融洽。

2.利用短信平台,提醒读者还书。在短信平台未开通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有许多读者所借图书到期不能按时归还,一方面影响图书正常流通,不能很好的实现其利用价值,另一方面所借图书超期要罚款,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开通短信平台后,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发现有快到期的图书,及时给读者发短信提醒,进行催还,可以避免读者支付不必要的超期罚款,也可以让图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一举两得,这样人性化的服务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3.随书光盘开架服务,增加读者学习的渠道。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文献载体形式日益多样化,随书光盘是书本内容的延续和补充,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图书的内容,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馆以“读者为本”,积极开创渠道为读者服务,及时加工、上架随书光盘,对随书光盘实施网络化管理,充分发挥随书光盘的辅助教学作用。

二、以馆员为本,提高馆员素质

1.通过“内扶外引”机制,提高馆员素质。近年来,坚持“外引与内扶”相结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外引”机制,引进图书馆学高学历人才三名。同时加强“内扶”措施,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鼓励员工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促进馆员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图书馆的中坚力量,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通过各种渠道,尽力将高素质专业人才充实到馆员队伍中,增强图书馆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2.通过进修学习与业务培训,提高馆员素质。近年来,图书馆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每学期派3名馆员赴外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对参加进修学习人员进行结业考核,通过学习,这些职工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我馆还不定期的举办馆员业务培训班,由资深馆员承担培训任务,涉及图书情报学学科前沿、图书馆业务知识、图书馆集成系统的使用及图书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通过业务知识竞赛、部门间业务交流、外出参观、学习、研讨等方式来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通过实践项目,发挥团队精神,提高馆员素质。图书馆从实际出发,成立了“网站建设”和“宣传”小组,旨在提升和宣传图书馆的地位与形象,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学习实践环节,通过小组成员多次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不断更新思路,制定出最优方案。通过此次实践,增强了馆员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对小组成员来说,是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从多个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从图书馆来说,馆员素质的提升,工作就能顺利而高效的进行,也就是图书馆本身在进步,价值在提升,也提高了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影响力。

三、结语

通过这几项措施的实施,使得馆员的整体素质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提高馆员素质是“以馆员为本”管理理念的最根本、最务实的体现。馆员素质提高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与其他先进兄弟图书馆相比,实行这种管理理念可能有些滞后,是迈出了一大步,发生了质的变换,相信只要能时刻坚持转变管理与服务理念,图书馆前进的步伐就不会止步,图书馆建设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樟标.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图书馆工作.新课程(中学), 2010(06).

[2]彭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西南大学学报, 2014

[3]张桂霞.浅谈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才智, 2015(26).

[4]孙鹏哲.浅谈“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运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 .

猜你喜欢

读者以人为本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读者》光明行动”(33)
“《读者》光明行动”两周年特别公益活动(一)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