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课堂
2016-06-27杨红梅
杨红梅
[摘 要]本文主要浅谈对生本课堂的看法和体会:学生是生本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生本课堂的引导者,以及生本课堂的一些具体策略,希望生本教育理念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指导自己课堂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生本课堂;以生为本;学习方式
通过近期的生本课堂学习和生本课堂教学听课,以及看视频、与同事们讨论、上网查找并阅读有关生本课堂的资料,我对生本课堂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生本课堂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积极、愉悦、高效的课堂氛围,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依托生本教育的理念,本人也大胆尝试用生本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现浅谈对生本课堂的体会:
一、学生是生本课堂的主人
曾经的课堂上,我总是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学生们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听,我说“这是重点,请同学们做笔记”,学生们才机械的动笔写下所谓的重点,我说“这个很关键,请同学记住”,学生们就摇头晃脑的背起来......此时的他们,俨然是一台台接收机,不停的接收我输出的信息,被动地接受着知识,整个课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体验到学习的过程和快乐,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堂教学的实效也就不尽人意。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明白了:必须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生本课堂中,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其提供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则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若还有不明白的问题,确实又无法解决时,再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探索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从而获得新知。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对于好的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不到位的要及时给予提示,尽量使得完整。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主动、那样投入,完全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不断进步。看着班上死气沉沉孩子们越来越活跃,越来越阳光,有用问题越提越多,学习劲头大大提高,我特别开心,甚至都不敢相信他们有如此大的进步,这也让我更加坚信生本课堂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老师教学更为轻松。
二、教师是生本课堂的引导者
害怕学生们听不懂,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烦,老师累。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先前的课堂教学工作是老师包揽得太多,按照自己设计的意图,严格要求学生们去学习,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累了自己,害了学生,费力不讨好,一句话,教育失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呢?关键在于教师引导时把握好度。我在尝试上生本课时,总感觉一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说话,后来慢慢才懂得,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学生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为把握好这个度,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由被动接受知识转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生本课堂的具体策略
1.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提前反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习,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浅层的理解,为课堂上的学习提高实效性。
2.课堂上以学代教。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一句话“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因为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教师讲。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放手;学重要的在于说,因为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间说说,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说明他是真的学习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学、互学的机会,用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讲,做到引而不发。此时,老师一定要学会装糊涂,学会等待,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感自表达,切不可急躁。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表达、互动、互助、合作、交流、点评、质疑等,都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的舞台学生“演”,老师是舞台的导演。师生关系也由“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在当前的教育中,不仅仅是知识方面要不断提高和充实,在个人修养,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必须不断的提高,以广博的兴趣爱好、豁达的态度和凛然的正气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支持。就学生而言,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主动积极思考和参与实践活动,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在共同的研究中,与教师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学生在学习展示环节中,老师的评价要及时到位:对学生点滴闪光的地方,老师要表扬;对表现不好或差的,要及时引导,适时点拨。
总之,生本教育理念,对我的课堂教学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进行下去,探索出符合自己、符合学生的更加有效的生本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