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部分人工流产女性避孕方法调查及避孕失败原因分析

2016-06-26毕淑娜陈龙李晓林刘杰瓮占平王桂卿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

毕淑娜 陈龙 李晓林 刘杰 瓮占平 王桂卿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1]。随着无痛技术的发展,无痛人工流产已成为广大非意愿妊娠女性的第一选择。人工流产尤其是多次人工流产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如大出血、感染、宫颈或宫腔粘连,甚至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等,远期并发症有月经不调、不孕等。我国人工流产数量于20世纪90年代初达高峰,每年约1 400万例[2]。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未婚同居人数的增加,流产女性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未婚女性人工流产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公共问题。为了解我市育龄期妇女人工流产情况,特进行本次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女性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及了解其避孕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避孕指导,提高避孕效果,为日后更好地为广大女性提供避孕指导作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2年9月至12月因早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及莱西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共获得问卷1 037份。

1.人工流产患者的一般状况:接受调查的1 037例患者中,未婚者222例,占21.41%,其中重复流产者107例,占未婚患者的48.20%。已婚者815例,占78.59%;尚未生育者280例,占27.0%,已完成生育者535例,占51.59%,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过两次以上人工流产者为567例,占54.73%,受访患者中流产次数最多的达7次。见表1。

2.人工流产患者年龄分布:1 037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47岁;其中占比例较高的为21~25岁组和26~30岁组。21~25岁组占所有人工流产患者的28.74%;26~30岁组占所有人工流产患者的24.49%,二者合计占比53.23%(见表2)。对于已生育的女性,产后1~2年为其人工流产的高发时间。

二、方法

本研究对就诊完毕、准备行人工流产的患者在进行流产前宣教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根据相关文献[1,3]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流产次数、时间和方式(药物流产术或人工流产),婚育情况,此次避孕失败的原因或采取的方式,对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及了解渠道等。调查问卷由患者自行完成,避免了医护人员的诱导性语言;采用匿名答卷的方式,不保留联系方式,解除患者隐私暴露的顾虑,利于患者真实回答问卷。稽留流产患者不在此次调查研究范围内。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表1数据应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1 037例不同婚育情况患者人工流产次数分布情况

表2 人工流产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表3 1 037名女性避孕当次失败所采用的方法情况

结果

一、人工流产患者的避孕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者中,未避孕者占31.24%;在已采用避孕措施中,最常见为服用紧急避孕药,所占比例为28.64%,选择流产者一部分为服用方法不当而未达到避孕效果,另有部分患者因担心服用药物对胎儿有影响而选择流产;次之为采用安全期避孕,占23.43%;避孕失败的原因中,避孕套使用不当及带器妊娠者所占比例最低,分别为5.79%和4.44%(见表3),提示避孕套及宫内节育器仍为最有效的避孕措施,而自然避孕法如安全期避孕失败率较高。所参与调查者中仅有2人以往曾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说明国内众人对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认知和接受都较低。

讨 论

人工流产是育龄女性面临的常见话题,据报道,我国27.3%的已婚育龄期女性曾行人工流产[4]。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未婚流产的比例逐年增加,我国未婚人工流产占全部人工流产的20%~3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此次调查发现未婚女性比例为21.41%,与文献[2]报道相符,低于李恭翔等报道的31.5%[5],但未婚女性中流产两次或大于两次者的比例高达48.20%,即约半数患者曾行2次以上流产,与文献[2]报道相符。反复多次人工流产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如感染、月经失调、继发性不孕等,流产次数越多,间隔时间越短,对健康的影响越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我国人工流产的年龄范围为13~48岁, 其中15~19岁占比为2.0%, 20~24岁占比33.5%, 高发年龄在20~29岁[6-7]。而在高危人工流产妇女中, 年龄<19 岁占6.37%[8],相较于已婚人员,人工流产对未婚女性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伤害更大。而非意愿妊娠率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及流产后宣教降低。

一、避孕方法的选择

避孕方法分为男性避孕与女性避孕。女性避孕方法有输卵管绝育术、工具避孕、药物避孕及外用避孕法等。输卵管绝育术有输卵管结扎术和输卵管粘堵术,是一种永久性节育措施,此种避孕方法适用于患有严重全身疾病不宜生育者及已生育两个或以上的妇女。对于育龄期女性尚未生育者,包括未婚有性生活及婚后暂时不打算生育者,对于这部分女性不建议使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 IUD),可采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及避孕套避孕,如正确使用,避孕方法可靠、安全,对生育功能没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避孕套,还具有预防性传播疾病的作用。对于哺乳期女性,因为考虑到乳汁及婴儿安全问题,首选避孕套避孕,也可采用单孕激素制剂的长效避孕针,宫内节育器也可采用,但因哺乳期子宫较软,放置时应防止子宫穿孔,不宜使用雌孕激素复合避孕药。IUD曾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方式,凡育龄期女性无禁忌证、要求放置IUD者皆可使用,尤其对于已生育一孩者,因其放置及取出均需行宫内操作,因此一般不用于尚未生育者。其他常用的避孕方法还有紧急避孕药及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仅适用于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几小时或几天内使用,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安全期避孕,又称为自然避孕,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排卵期多为下次月经来潮的前14日左右,排卵前后的4~5日为易受孕期,其余则视为安全期。

二、不同避孕方法比较

输卵管绝育术作为一种永久性避孕方法,因其有创及不可逆性,近年来使用情况明显减少。IUD是一种安全、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其操作简单,长期有效,对于没有禁忌证的女性都可使用,目前全球应用IUD的总人数已达1亿以上,其中8000万在中国,由本次调查也发现,在采取避孕措施的人工流产患者中带器妊娠者占比最少。IUD有多种不同的材质及类型,其主要副作用为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少数患者发生带器妊娠,发生率随IUD的种类及放置年限的不同而变化,庄留琪等观察放置IUD后1~8年的带器妊娠率为0.4%~5%[9]。复方短效避孕药在多数药店均有出售,正确使用的避孕有效率接近100%,同时其对于月经不规律及痛经等疾病均有治疗及缓解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避孕措施。但因避孕药为激素制剂,在我国接受率较低,使用不够普及,这点从我们的调查中也可发现(所参与调查者中仅有2人以往曾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套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女性,获取方便,正确使用避孕有效率达93%~95%,因其还有预防性传播疾病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全球的重视。在调查中发现大家对于避孕套的知晓率较高,其避孕失败主要与其应用不规范有关,应在性生活的全程使用。紧急避孕药激素含量大,常导致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月经紊乱,避孕有效率低于以上方法,因此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1]。而安全期避孕因避孕成功率低,不建议采用。结合此次调查发现在采取避孕措施的人工流产患者中安全期避孕及服用紧急避孕药是失败率最高的两种避孕方法。

三、应对措施

对育龄期女性应该从多方面加强避孕指导,以避免或减少意外妊娠。例如在放置IUD时应告知患者需定期复诊确定IUD位置及功能正常,若IUD位置下移或已满有效期,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放置或及时改为其他有效避孕方法;利用人工流产前后的时机,做好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其选择有效的适合的避孕方法,从而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生殖健康教育还应走进社区和社会,定期到工厂、公司及社区对育龄期女性进行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落实避孕措施的选择,指导其进行有效避孕。针对未婚人员的流产和避孕宣传教育应提前至其发生首次性行为之前[2]。卫生部门应与学校等教育机构联合,加强宣传教育,使生殖健康走进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卫生指导,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殖健康是延长女性健康寿命的重要保证。它所强调的内涵之一是人们能够进行安全和满意的性生活并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节育方法,而不担心传染疾病和意外妊娠。而由调研可知,目前青岛地区仍需加大女性生殖健康教育的力度,普及避孕知识,为各年龄段女性提供适合自身的避孕指导,以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1]谢幸,苟文丽,林仲秋,等. 妇产科学[M].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83.

[2]程怡民,任姗姗.中国人工流产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1,3(5):5-8.

[3]徐晋勋.屏障法、外用杀精剂及自然避孕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6):332-333.

[4]潘贵玉.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调查分析报告集[R].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2.

[5]李恭翔,罗玲斐. 2176例人工流产现状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3,20(5):25-26.

[6]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论文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财务司[R].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

[7]陈湘华.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避孕知识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0,3(7)138-140.

[8]史友英, 张竞玉.高危人工流产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50-52.

[9]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2.

猜你喜欢

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
扒一扒“戴套”的尴尬事
联合国:避孕套告急
紧急避孕药怎么吃
四十岁以上的女性需少碰避孕药
计划生育服务对女性人工流产后避孕措施的影响分析
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影响
刍议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措施
停服避孕药后,多久可以要宝宝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术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观察
怎样正确使用避孕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