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2016-06-25李金彩刘晓彤李航宇
李金彩,吴 琼,刘晓彤,李航宇,耿 黎
(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李金彩,吴琼,刘晓彤,李航宇,耿黎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三五”规划预期热门议题之一,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对农业发展新时期,农村经济新形势,农村会计工作显得愈加重要,农村会计人员作为该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财务工作质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通过了解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需要,调查农村会计人员的职业现状,进而分析其的职业需求,最终对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会计;职业素养;农业现代化;管理体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217
简单来说,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落后农业利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济管理方法向世界先进水平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连续多年的国家一号文件以及政府部门出台的多个惠农政策,无一不说明农村经济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所指的农村会计人员主要包括村会计(2004年以后随着村财乡代管在辽宁省的实施,现官方称经管员,但实质履行村会计职责)、乡经管办会计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随着大量资金投放农村以及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会计人员在实现农村自治、维护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提高农村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更新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优秀农村会计队伍,是规范农村会计核算、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1]。
1辽宁省农村会计人员职业现状
1.1年龄状况得到改善
经过对辽宁省农村会计人员的调研,可以看出,农村会计人员老龄化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从业人员以青壮年为主,调查样本中仅31~45岁的农村会计人员就占调查总体52%。这一状况与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引进青年人才的措施密不可分。(见表1)
表1 学历调查
1.2受教育程度跨度较大
辽宁省农村会计人员虽然在年龄分布上得到改善,但总体教育层次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农村会计人员中不乏大学生村官的引进,但其他人员学历基本分布在高中及以下,年龄较大的农村会计人员甚至只具有小学学历,其工作能力及学习能力不强,对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适应能力有限。(见表2)
表2 年龄调查
1.3持证上岗比例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1%的农村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剩余29%的从业人员虽然持有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具备会计师资格的却少之又少,专业胜任能力值得怀疑。(见表3)
表3 持证情况
1.4后续培训不足
仅有17%的农村会计人员参与过后续培训,外加后续培训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涉农业务的针对性,教考不分,导致农村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流于形式。(见表4)
表4 后续培训情况
1.5农村财会队伍不稳定
新经济形势下,从事农村会计的薪资报酬相比外出务工的收入显得微不足道,很多农村会计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而放弃会计工作,而选聘新会计人员带来的工作延误及新会计人员生疏的业务能力直接导致财务工作脱节,基本财务信息缺乏及时性、明晰性、可比性。
2影响农村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原因
2.1管理体系不严密
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内的会计工作,但是我国农村会计工作的管理主体是农经管理部(农经管站),与《会计法》的规定不符。会计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而农经管部属于农业部门,专业背景的差异会影响农村会计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农经管部门在负责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审计工作,有悖于会计的内控原则,农村财务工作的合规性及有效性有待商榷[2]。
2.2管理部门不重视
管理部门也未配备专门人员对基层财务工作的进行监督,基层村干部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导致大量无证、专业能力欠缺人员入职;管理部门对在职的农村会计人员也没有后续培训的强制要求,对基层财务工作质量及会计人员的考核也未设定明确标准,导致农村财务人员尸位素餐,不思进取的现象严重。
2.3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会计人员的编制不明确,未形成规范化、体制化、法律化的相关规定予以参考,导致不同地区农村会计人员的入职编制、薪资待遇差异较大,管理、考核存在随意性。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陈旧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更新完善。
3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建议
3.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审计监督
农经管站管理农村会计人员,同时承担农村财务工作审计任务的举措难以保证农村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因此,将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权利移交给相关财政部门,按照《会计法》的基本规定进行统一注册,并安排后续教育,而农经管站则只负责对农村财务工作的审计监督,各部门权责分明,各司其职。
3.2提高薪资待遇,明确人员编制
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农村经济愈加活跃,面对逐渐繁杂的财务工作,农村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应该适当提升,但由于各地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编制划分不明确,导致其薪资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明确农村会计人员编制,对其进行级别划分,完善晋升机制,按照级别给农村会计人员设定规范的薪资标准,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提升农村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降低财会人员更换频率,进一步吸引更优秀财会人员到基层就职,为农业现代化积聚力量。
3.3加大财政补贴,打造特色培训
由于农业会计与企事业单位会计在账务处理以及规章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农村会计人员打造适合农村经济业务的后续培训课程,及时普及我国农业政策的变更,尤其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课程在农闲时期集中开展,考评兼施,及时反馈,以确保农村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各级政府应鼓励农村会计人员参加后续培训,对培训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经济补贴,充分调动农村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从而快速提升农村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加快“十三五”农业现代化步伐。
参考文献:
[1]相翠玲.关于新形势下农村会计培训工作的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73.
[2]张会莉.新农村建设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现状及改进路径[J].财会研究,2011(12):37-39.
[作者简介]李金彩、吴琼、刘晓彤、李航宇,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会计系学生。通讯作者:耿黎,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师,本文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