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BOT项目的风险评估研究
2016-06-25宋相儒
范 媛,宋相儒
(烟台南山学院 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5700)
旅游景区BOT项目的风险评估研究
范媛,宋相儒
(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山东烟台265700)
[摘要]景区BOT项目风险评价中,评价过程是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准确是该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在运用德尔菲法进行景区BOT项目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景区BOT项目风险层次模型,对景区BOT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得出在景区BOT项目中,市场风险较大,但仍属于小风险范畴,金融风险、完工风险、政治风险次之,或有风险最小的结论。
[关键词]景区BOT项目;层次分析;风险识别;评估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177
1引言
BOT(Build-Operator-Transfer),是一种以特许经营为基础进行项目融资的投资建设方式[1]。景区BOT项目是在景区建设中,政府将景区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授予项目公司,该公司依托景区引入民营资本进行融资、建设,在约定期限内,以景区收益作为回报,特许期届满后,将景区无偿移交给政府的景区投资建设方式。由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景区经营不确定性较强等因素的影响,景区BOT项目从建设到运营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准确合理的风险评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关于BOT项目风险评估的研究多针对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文章也是不胜枚举,而对景区BOT项目的风险评估研究却是凤毛麟角。罗盛锋、程道品、黄燕玲(2008)对西部旅游景区开发引入BOT模式的风险进行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等方法探讨构建了风险评估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2]。国外对BOT项目的风险研究多集中于对财务风险、完工风险等具体风险的评估研究,Chiara,Nicola Garvin,Michael J.(2008)对BOT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财务风险的一系列相应措施;Sudong Ye,Robert L.K.(2003)对BOT项目的完成风险进行了评估分析并指出相应的规避措施[3];董志文(2012)对景区开发应用BOT模式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对策[4],但未对其风险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估。迄今为止,国外并未对景区BOT项目进行细致分析,也没有专门的景区BOT风险评估研究。
风险评估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定量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类,本文则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景区BOT项目进行风险评价。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客观存在乃至潜在的风险进行归类和细化,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5]。对景区BOT项目而言,风险识别是针对该项目所面临的现有以及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从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通过风险识别,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将那些可能给景区BOT项目带来机遇或者危害的风险识别出来,从而加以利用或者有效规避。
本文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景区BOT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景区BOT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征得专家意见,然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诸位专家,再征集再反馈,直至形成较为稳定的对该项目风险的一致观点[6]。结果表明,景区BOT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和或有风险等,而这些风险又可以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划分。
政治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金融风险可细分为利率风险及通胀风险;完工风险涵盖了景区规划风险、建设超支风险和施工质量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市场价格风险、市场决策风险以及客源不足风险;而或有风险则表现为社区社会风险、环境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
3风险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在研究美国国防部课题时,应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和网络系统理论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7]。
3.1风险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原则
(1)指标体系构建全面合理、层次分明。BOT风险层次模型的指标体系应尽可能的涵盖全部的工程项目风险,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只有全面的指标体系才能反映BOT项目风险的实际情况,才可以对BOT项目的各项决策做出正确判断。而只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才能清楚地表现项目的优势及薄弱环节。
(2)指标体系灵活且简单可行。由于各项目类型、状况不同,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指标设置也不能完全相同,应该针对不同项目灵活变通,同时,指标体系设置应简洁明了,易于评估人接受[8]。
(3)指标权重合理性原则。层次分析法模型在确定风险指标权重时,定性成分往往较多,偏于主观,如果风险因素过多,数据统计量则偏大,权重就难以确定[9]。因此在设置指标权重时,在合理分析各风险要素的基础上,综合项目专家意见,合理确定指标权重。
3.2风险层次分析模型建立过程
(1)明确指标体系,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BOT项目,确定评价目标,明确方案评价准则,再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准则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它将在决策中相互关联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10]。
(2)根据两两比较法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确定判断尺度。判断尺度表示要素Bi相对于要素Bj的重要性的数量尺度,如表1所示。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其次,明确判断矩阵。层次结构建立好后,可以确定上下层次之间各元素的隶属关系。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标准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11]。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B1,B2,…,Bn有联系,则构造的判断矩阵见表2。
表2 n阶判断矩阵
其中,判断矩阵中的元素bij表示从判断准则Ak角度考虑,风险因素Bi对风险因素Bj的相对重要性[12],即
bij=Wi/Wj
根据表1可知,bij>0;bij=1/bji;bii=1。
(3)确定项目风险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B的特征向量W,经过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相对重要程度。
其次,计算权重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在对系统进行相对重要判断时,由于运用的主要是专家的隐性知识,不可能完全精确地判断出Wi/Wj的比值,而只能对其进行评估,因此必须进行相容性和误差分析[13]。对于每一个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向量,并利用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例做一致性检验。
若矩阵B完全相容时,应有λmax=n,若不相容时,则λmax>n。因此可以应用λmax-n的关系来界定偏离相容性的程度。设相容性的指标为C.I.,则有:
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B的最大特征根。其算法如下:
式中[BW]i为矩阵[BW]的第i个分量。
定义一致性指标CR为:CR=C.I./C.R.,C.R.为随机性指标。
当一致时,C.I.=0;不一致时,一般有λmax>n,因此C.I.>0。带入计算CR,若一致性指标CR<0.10,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权重向量W也是合理的;若CR>0.10,则应考虑重新构造判断矩阵[14]。其中,随机性指标C.R.取值如表3所示。
表3 随机性指标C.R.数值
(4)计算综合重要度
在计算各层次要素对上一级Ak的相对重要度以后,需要从最上层开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层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的综合重要程度,对BOT项目风险因素进行优先排序。
4层次分析法在景区BOT项目中的应用
第一,基于德尔菲法所确立的景区BOT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笔者建立了景区BOT项目的风险指标体系,并确立相应风险层级。风险层次分析模型见下图。
风险层次体系
第二,根据上述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按照各个风险元素的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标度,对景区BOT项目准则层的各风险元素的重要性权数予以赋值,得到判断矩阵表4。
表4 景区BOT项目的5阶判断矩阵
第三,对标准层下方案层中各风险元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景区BOT项目的方案层各元素的重要性权数。根据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和或有风险的风险细分,将各风险元素下的细分元素重要性权数予以赋值,分别得到表5、表6、表7、表8、表9。
表5 政治风险的2阶判断矩阵
表6 金融风向的2阶判断矩阵
表7 完工风险的3阶判断矩阵
表8 市场风险的3阶判断矩阵
表9 或有风险的2阶判断矩阵
第四,计算判断矩阵A,B1,B2,B3,B4,B5的特征向量,分别用W,W1,W2,W3,W4,W5表示,所得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第五,进行一致性检验。要想保证评价分析的有效性,一致性检验是不可或缺的。
CR=C.I./C.R.=0.06<0.10,则权重向量是可以接受的。
第六,计算综合重要度。
根据上述计算,得到各风险因素的最终权重如表11所示。
表10 风险因素权重表
从表11可以看出,景区BOT项目的各项风险都属于“小风险”范围,说明景区BOT项目的整体风险偏低。其中,影响景区BOT项目风险因素中,市场风险最大,金融风险、完工风险次之,政治风险再次之,或有风险最小,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景区建设最终目的是吸引旅游者,客源不足容易导致整个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因此客源不足风险等市场应得到充分重视,然而即便如此,其仍处于小风险范畴。
参考文献:
[1]吴琰,张哲.景区运用BOT发展模式的风险规避探析[J].中国外资,2009(10):97.
[2]罗盛锋,程道品,黄燕玲.论西部旅游景区开发引入BOT模式的风险[M].商业研究:2008(2):14-18.
[3]Sudong Ye,Robert L.K.The effect of concession period design on completion risk management of BOT projects[J].Construction Managemen & Econrnics,2003,21(5).
[4]董志文,张凤霞.景区开发应用BOT模式的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4-48.
[5]王茹,陈雨生.基于模糊偏好关系的高速公路BOT融资模式风险评价[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6):532-535.
[6]刘东,苏石,等.基于德尔菲法的城镇供水BOT项目风险规避策略[J].农机化研究,2004(7):51-52.
[7]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8]王亮,石振武.改进层次分析法在BOT高速公路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09(1):76-80.
[9]王舒,何寿奎.我国PPP/BOT项目风险评价综述[J].价值工程,2012(15):51-53.
[10]彭程,王松江.BOT项目融资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1-75.
[11]刘新宪,朱道立.选择与决策——AHP(层次分析法)决策[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12]苏高峰.贵都高速公路BOT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13]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0-116.
[14]王振坤.BOT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作者简介]范媛(1989—),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