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2016-06-25阮进操高世英高越英
阮进操,高世英,高越英
(1.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南京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3.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阮进操1,高世英2,高越英3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3.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2015年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再起波澜,引起全球对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关注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既有其自身财政长期入不敷出、经济基础薄弱的原因,同时又与欧元区长期一体化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关键词]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后期展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022
1希腊的危机成因
1.1内部原因——财政收支失衡,经济基础薄弱
希腊的经济基础与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相比较为薄弱,而且财政政策缺乏约束,加之超前的福利待遇开支和相对较弱的政府税收能力,使希腊的财政赤字问题一直十分严峻。希腊巨大的财政负担和收支严重失衡,一方面是由于希腊实行高福利政策,在养老、失业津贴、社会救济等福利制度和公务员工资上存在巨额财政开支。在高福利政策的背景下,普通工资水平甚至低于失业津贴,因而希腊居民宁愿选择失业领取救济金,使政府负担加重。长期以来希腊青年人口(16~25岁)失业率始终在20%以上,甚至在2012年以后高达50%以上,而这种自愿性失业的增加不利于希腊国内产业发展,抑制了经济增长,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加剧了政府的财政状况的恶化。另一方面,希腊的经济增长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增速,甚至在2008年以后出现持续负增长,这导致财政收入缺少稳定保障。希腊的支柱产业主要为外需型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常年占到75%以上,第二产业长期维持在20%以下,国内缺乏实体制造业等基础产业,实体经济自我造血的功能难以实现。这种产业结构极易受到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因此也就无法形成稳定的税收。具体见下表。
对于希腊经济运行来说,长期存在高财政支出与低财政收入、高福利水平与低经济增长、高失业率的矛盾。经济增长缓慢、政府收入较低,却必须承担高额的财政开支,历年累积的债务也使希腊政府陷入债务的循环,这是希腊长期通过举债方式维持财政运作的内在原因之一。当政府债务偿还能力下降,违约风险逐渐累积,主权信用降级无疑是对希腊政府的又一重大打击,在市场融资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希腊政府难以继续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财政,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政府无力清偿债务,债务危机便由此发生。
2002—2014年希腊各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数据整理。
1.2外部原因——欧元区一体化制度安排的先天缺陷
首先,为了不断扩大欧洲货币联盟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国家放弃本币,使用欧元。在欧元区成立之初,欧洲货币联盟掺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而忽视了对准入国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评估,因此欧元区部分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使得货币联盟的经济基础本身比较薄弱,结果导致部分国家的信用危机在欧元区内不断蔓延并形成恶性循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极大地威胁着欧洲货币联盟的稳定。
其次,欧元区“一刀切”的货币政策存在严重弊端。欧元区成立之后,各成员国在享受欧元低成本融资的同时丧失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主权。统一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成员国中不管经济状况、财政状况、对外贸易状况的差异,都要执行“一刀切”的货币政策,而且欧洲国家长期将通货膨胀的设立为货币最终目标,这也使得欧洲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十分谨慎。希腊在次贷危机爆发时,为挽救本国经济,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赤字和债务,货币政策工具无从发挥,不能通过本国货币贬值来促进经济复苏,也不能获得其他成员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因此当经济陷入困境时,希腊为挽救本国经济只能采取激进的财政政策,这显然与欧洲货币联盟的整体利益相冲突。
最后,欧盟对希腊的救援承担了巨大的道德风险。一方面,对希腊的持续救助计划会产生负的“示范”效应,导致其他陷入危机的成员国纷纷效仿,拖累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另一方面,无底线的放任希腊债务危机将拖累欧元区,助长了危机的蔓延,隐性连带担保下成员国退出欧元区的风险是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的。而且在危机爆发之初,欧元区在危机救助机制方面存在严重滞后,使得各国错失希腊债务危机的最佳救助时期。同时,德国和法国等核心国家在救助希腊与本国利益之间犹豫徘徊也加剧了市场看空欧元和欧元区经济的气氛,使得希腊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因此欧盟对希腊债务危机的救助长期陷入两难境地。
2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后期展望
目前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救助机制来看,无论是欧洲稳定机制ESM的建立,还是欧洲央行、IMF和私人部门的参与,都是针对希腊到期债务的违约风险的融资举措,对于希腊长期经济的恢复与稳定并没有太大推动作用,不足以从根源上解决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首先,欧元区成员国经济不对称、货币联盟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长期存在,统一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机制将长期实施,而这恰恰是造成希腊财政危机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欧洲稳定机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元区制度建设中救助机制的缺失,完善和强化了金融监管和财政纪律约束,但欧元区一体化政策存在先天缺陷,短期内难以改变。
其次,虽然欧元区作为货币一体化联盟,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和要素自由流动,对于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希腊的外需型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契机,但就目前希腊债务救助机制和方案而言,仍是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缺少真正能够实现希腊未来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长效措施,大量的财政紧缩政策也不利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在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希腊,甚至整个欧元区都缺少实现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因而救助机制也很难彻底扭转希腊持续债台高筑的局面。
从历史上其他债务危机救助方案和效果来看,使经济自身恢复增长动力显得极其重要。以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为例,阿根廷在未获得大量外部资金援助的情况下依然走出了危机的困境,最重要的一点是,阿根廷政府将救助机制的主要目标放在了对实体经济的救助上,把原本用于弥补公共支出的资金转而投入实体经济,并要求银行等部门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贷款,实体经济实现了资金流通从而逐渐恢复了经济发展速度。这一举措对于目前希腊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是否能够将救助目标从财政支出转为真正创造价值的实体经济部门之中,实现经济的自我修复极为关键。然而考虑到希腊国内缺乏基础性的“造血”产业,在全球经济衰退,而其自身的外需型经济比较优势不足的情况下,希腊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经济自我修复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笔者看来,即便是欧盟与IMF就救助希腊在将来达成一致,但是其对应的救助措施和机制主要是为缓解希腊因偿付债务而出现的流动性危机,本质上还是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是欧元区先天制度缺陷,更是希腊本国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果,因此未来希腊能否通过债权人援助走出主权债务危机依然是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1]李稻葵,张双长.欧洲债务危机:预判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7).
[2]林志远.欧元债务危机和改革前景[J].国际贸易,2011(1).
[3]欧阳明.从欧洲货币联盟的治理机制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J].中国金融,2010(9).
[4]宿玉海.欧洲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11(12).
[作者简介]阮进操(NGUYEN TIEN THAO)(1976—),男,越南河内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高世英(CAO THE ANH)(1988—),男,越南海阳省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高越英(CAO VIET ANH)(1988—),男,越南海阳省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