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6-2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一病区河南郑州450000
于 娟(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于 娟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8.77%,首次拔管成功率为92.98%,优于对照组的21.05%、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宫颈癌;膀胱功能;恢复
宫颈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可给女性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手术是现阶段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的恢复,为解决之一现状,优质的临床护理是关键[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14例,均符合临床关于宫颈癌的诊断标准;病理组织学确诊宫颈癌;均接受子宫全切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治疗,并顺利完成手术;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3.95±9.12)岁,Ⅰb1期28例,Ⅰb2期19例,Ⅱa期10例;对照组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4.21±9.04)岁,Ⅰb1期27例,Ⅰb2期17例,Ⅱa期1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针对患者术后具体的表现,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给药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帮助其消除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②功能护理。对患者进行能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训练,如屏气训练,嘱咐患者取坐位,身体稍向前倾,腹部放松,向后用力收缩腹肌,同时将腹部朝着盆地与膀胱部位下压。③管路护理。采取适当护理措施预防管路脱落、感染,如每日清洁患者会阴,尿袋每周更换等。④拔管护理。选择合适的时机拔管,并提前2 h将尿管夹闭,确保膀胱处于充盈的状态,注意尿管水囊内预留液体0.2 mL,以防出现褶皱造成患者不适。⑤给药护理。采取超声导入的用药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若患者在拔管后无法自行排尿,或每次残留尿量在100 mL以上,则表示患者出现尿潴留现象,膀胱功能存在障碍;若患者在拔管后能够自行排尿,且每次残留尿量在100 mL以下,则表示患者没有尿潴留现象,膀胱功能恢复良好)及首次拔管的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恢复更快(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s)
组别 排气时间(h) 住院天数(d)观察组(n=57) 51.49±15.97 12.06±2.69对照组(n=57) 59.38±16.02 14.04±3.20 t -2.573 3.381 P <0.05 <0.05
2.2 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首次拔管成功率
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更好(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首次拔管成功率比较 [n(%)]
3 讨 论
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宫颈癌根治术对宫颈癌进行治疗,需对患者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广泛性的子宫全切,切除范围大、脏器暴露在外的时间长,因此患者极易出现感染、尿潴留、淋巴囊肿等现象[4],十分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将多种护理任务共同实施的护理方式,对于整个护理过程系统性、效率性的提高意义显著[5]。
本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更短,尿潴留发生率为8.77%、首次拔管成功率为21.0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1.05%、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对于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作用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以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 敏,张敬慧,崔 芹,等.护理干预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21):18-19.
[2] 王阳阳,宋素婷,刘 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2):45-46,51.
[3] 张 静.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2,20(4):213-214.
[4] 杨凯艳,邵 萍.预见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22):2812-2813.
[5] 卢 敏,王 玲.宫颈癌根治术中改良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式对膀胱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1):23-29.
本文编辑:张 钰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6.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