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条件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创新与发展
2016-06-24刘薇
文/刘薇
大数据条件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创新与发展
文/刘薇
摘要:大数据条件下我国政府应该从建立多方协同治理的数据平台,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加快大数据与电子政务融合,打造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智能化改革进程,建设国家智慧政务,真正开启人本导向的公共管理新模式等几方面进行积极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思想观念变化、社会结构变动、经济体制改革等复杂形势,政府正全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通过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支持、创新管理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强力推动我国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方式的转变。
一、引言
服务型政府,顾名思义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执政理念,以公民需求为中心,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具备公开透明、公正廉洁、民主法治、便民高效、规范有序、职责明确的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1](P26-3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2]可见,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要建设透明、廉洁、高效、具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服务型政府更需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数据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一种技术途径,它能创新服务模式,转变管理思维,引领管理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美国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它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3]大数据具有海量、高速、多样、价值的特点,它不仅包括反映客观事实的数字,还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点评和位置信息等,这些数据都可以被记录和传输。随着我国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我国网民提供精准的公共服务,是信息化时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从而真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关于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学术研究成果较多,高小平主要提出大数据带来的智能化行政改革、数据民主与透明政府建设、运用大数据构建国家治理能力的作用;[4]郭建锦、郭建平认为,利用大数据可以提升国家的智慧决策水平、公共服务能力、防治腐败水平和风险治理能力。[5]刘佳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困境,提出应变革治理理念和创新治理路径。[6]大数据背景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论述相对较少,孔莉认为,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建立数据共享库、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运营维护保障体系、培育数据人才等方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7]秦源提出政府应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加强大数据统一收集和管理,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发展电子政务建立亲民网站。[8]以上成果对后续研究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较大的参考价值,都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在政府管理领域将大有可为,利用大数据这种前沿技术能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可以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发展。
二、大数据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大数据条件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
一是开启人本导向的公共服务模式。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就是坚持民本理念,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达到公众满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信息化时代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我国网民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二是建设阳光政府。政府公开政务,使公民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比如政府制度公开、决策过程公开、程序公开、收费公开、结果公开,利用大数据建立整合开放的平台,引导公民参与到政府决策中,真正体现人民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民主要求,推进亲民爱民的政府行为,切实为民众解决问题,行使管理职能时使民众感到满意信赖、透明公正。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在履行职责时要公平公正,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注重服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运用法律加以约束,依法行政是政府履职的行为准则,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是建立公民参与新格局。服务型政府实现路径要求政府主导和公民参与相结合,政府与公民进行良好互动,加强合作,建立公民参与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公民了解政策、表达意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公民多样化的参与形式,比如通过数据平台进行网络参与决策、监督、反馈和交流,调动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五是建立高效政府。政府内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闭状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政府运用大数据实时预测公民需要的服务,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服务的及时、高效和精准。
六是建设责任政府。现代服务型政府要求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强化行为的责任机制,回应民众的正当需求,切实履行服务中的法律义务,建立行政问责机制,考评服务质量和效率,达到权力和责任对等,保障各级政府认真履职。
●大数据技术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1.有助于深入了解公民需求,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切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由于公共服务对象需求各异,政府了解公众需求的渠道分散而有限,导致服务效率低下,不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分析各种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等产生的信息,分析个体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评价和偏好,有助于了解掌握公众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利用数据平台可以与民众进行沟通互动,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的积极性,参与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反馈服务效果。比如公民在微博上发布有关城市设施、交通拥堵等方面的图片、评论、信息等,政府有关部门就可以及时了解该处情况,进行彻查和处理,直抵公民最关心的问题,打开深入了解民意的窗口,疏通社会和谐发展的渠道,优化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时效。
深圳:构建“智慧口岸”提升工作效能
2.运用数据思维推动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
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系统已实施多年,各级政府积累了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数据,但由于数据的碎片化和封闭性,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重要价值,政府部门人员决策仍然主要依据经验判断,部门间封闭数据信息,不能开放共享,并将数据看作部门利益的基础,使得数据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严重浪费资源,降低了行政效率。我国政府部门要想在新一轮变革中取得突出成效,必须超越传统的行政思维模式,运用数据思维进行科学管理,秉承开放、传递、共享的协作理念,各部门打开屏蔽,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才能促进透明政府建设。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带来的实用功能,将各级机构拥有的海量原始数据联动起来进行分析和管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良好运行的基础。公开数据库信息是转变管理理念的现实举措,政府部门要解决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光凭个人经验难以做到科学有效,大数据提供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运用数据思维进行适应时代的主体转变,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占据世界国际竞争的优势。
3.大数据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基础
公共决策是具有未来导向的,需要准确把握现实做出符合目标的决断。现实需要用客观的数据做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公共决策的方式,形成用“数据驱动决策”的新路径。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国家各领域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借助云计算分析所有的数据,找出目标相关信息的关联性,从而支持判断和决定。比如我国现阶段的各种热点焦点问题,医疗保障、“三公”经费、食品药品安全等,在实施方案的选择、决定过程中,都可借助大数据来辅助决策,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抽样调查、典型分析再推广全面的思维,而是依靠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处理和具体决策相关的所有数据,使决策更加符合现实,防止以偏概全,并能预防各类异常情况,发现潜在的机会和威胁,使决策更加科学。大数据提高信息利用价值,能够带来新认识,获得新发现,改变传统的政府治理思维和模式,为实现用数据治国的科学管理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
4.大数据能够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
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包括提升行政效率和公共产品质量,优化公共服务。大数据能够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闭状态,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云平台,方便为百姓服务,提升行政效率,节约成本,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情况进行分析,集合公众需求,制定出分层、个性和精准化的服务产品,鼓励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决策,提升服务质量,监督服务效果,使政府的服务水平更加科学高效。比如将大数据应用到财政、金融、税收等领域,能实现对项目的实时跟踪与监控,减少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行为,推进服务型政府的阳光高效,我国在实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也会由于大数据的应用而加速转型升级,获得质的飞跃。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联姻,各国政府加快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社区、智能物流等智能化形态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创新社会发展,加快政府改革进程。我国政府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的开放与流通,是提升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关键。
三、大数据条件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创新与发展的思路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4]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切需要借助大数据的科技力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理念,推动政府向便民、高效、透明、智能方向发展,开启人本导向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新篇章。
●加强对大数据的研发和应用,完善配套管理措施
大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公共价值,各国政府正积极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加强投入、研发和应用。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是我们重要的数据来源。然而大量信息处于沉睡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政府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信息封闭,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更没有部门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造成信息资源浪费。政府部门应从战略高度部署大数据的开发和管理,重视大数据的研发,加大资金投入,与科研院校合作培养优秀的数据人才,制定维护数据安全方面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的管理。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应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从公民需求出发,在民生领域加强大数据的应用,夯实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
●建立多方协同治理的数据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大数据技术具有存储、分析、挖掘和管理的特点,政府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融合、共享、服务导向的数据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建立资源数据对接共享,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效率,加快数据的流动和价值挖掘。政府部门的技术和资源有限,可以运用政策引导,积极发挥公众和企业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社会管理过程,尤其是鼓励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成为大数据应用开发的主体,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比如百度公司开发的百度天眼产品就是应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查询航班信息,对民众出行或了解航班情况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可估量,政府可以与他们合作,采取向企业学习、购买的方式获得技术支撑,整合各方面资源,更好地服务民众;也可以从民众需求出发,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探索利用大数据开发更多利民便民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政府的服务效能,建立合作治理的数据平台是集各方资源、推动技术进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
●大数据与电子政务融合,创新政府网络服务方式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开通了网络问政、微博问政等新渠道,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比如政府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网络问政效果不明显,政府网站信息不能有效传递给公众等,造成资源浪费和服务质量偏低。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电子政务打造成高效灵活的服务平台,使政府管理从政务信息公开向数据库信息公开,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数据共享,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对外按照公民需求优化政府网站的办事流程,方便公民通过网络进行政策咨询、诉求反馈、实时办事。同时,运用大数据探索建立智慧政府门户,它具有实时感知需求、快速持续改进服务、智能供给服务等特点,具体步骤是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判别公民的真实需求,快速识别网站服务短板,进行网站服务优化,能弥补公民需求和政府服务之间的差距,掌握政府服务绩效,提供快捷、精准和高效的网络服务。通过大数据与电子政务的联动发展、深度融合,可以实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电子政务平台,开拓服务型政府发展的新方向,有效推动透明政府和智慧政府建设,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带动智慧城市发展,提升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3,(11).
[3]张兰廷.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与战略选择[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4]高小平.借助大数据科技力量寻求国家治理变革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5,(10).
[5]郭建锦,郭建平.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6).
[6]刘佳.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困境与创新发展路径[J].学术探索,2015,(4).
[7]孔莉.大数据背景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J].淮海文汇,2015,(3).
[8]秦源.大数据时代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J].新思路,2015,(10).
中图分类号:D63;F49
DOI:10.13784/j.cnki.22-1299/ d.2016.03.010
作者简介
刘薇,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政策。
责任编辑 解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