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阈下的韩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2016-06-24朱春楠
朱 春 楠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阈下的韩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朱 春 楠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当前韩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化行列。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了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有国际化的课程内容;二是有师生的国际交流;三是有国际科研合作计划。这三个因素对人才培养,尤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笔者通过对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和动因、内容和路径的分析,探索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质性推动作用,以此找寻对我国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国家发展建设的重大任务。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适应国际经济社会所需人才即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充分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对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各国都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发达活跃的经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推动了韩国高等教育注重强化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韩国高等教育是在借鉴与改造欧美高等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迈向国际化的,其国际化水平在亚洲国家位居前列,借鉴与我国在地域、文化、经济、教育发展等领域有着相似之处的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
韩国高等教育迅速步入国际化进程,主要得益于韩国政府倡导的“教育立国”战略。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提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强调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确立了“教育立国”的发展战略;70年代,韩国集中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60年代以来,能够推进韩国经济增长与现代化的原动力正是教育的力量”[1]418;进入80年代后,“教育立国”发展战略推进顺畅;1999年,韩国提出了“第二次教育立国”,并制定了一项新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BK21工程”(Brain Korea 21 Project),旨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体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通过政府与社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有重点地把一部分高校建设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院和地方优秀大学[2]552。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保持了高教国际化发展政策的连续性。1985年,韩国教育机构即教育开发院(KEDI)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要具有国际化、信息化和开放化的韩国人才。以此为界定,韩国正式确立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金泳三总统上台后,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多样化教育改革方案,其中《5·31教育改革方案》是一个重要方案。该方案提出要积极应对21世纪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而直接对总统负责的教育改革咨询机构(在历届政府下名称略有不同)自1994年开始递交的教育改革报告和方案中也陆续提出了使教育体制国际化、强化国际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等目标,成为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展的指导方针与政策蓝图[3]104。韩国政府在《2030年韩国教育发展远景》中提出两个重要远景:一是教育培育大量能够引导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人力资源和一支高、精、尖人才队伍;二是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确保教育竞争力,使韩国跻身世界人力资本强国前10名行列[4]28。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结构。高等教育国际化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维度全面考量,但人才培养是国际化的核心,而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师资交流、科研合作等众多方面的国际化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而服务。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最突出的特征是以人力资源开发即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始终没有脱离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目的。
二、韩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主体有两类:一是国家和政府;二是高等院校。20世纪70年代之前,政治、外交及国防政策影响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因此国家或政府是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因素成为推动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随着院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机制的相继引入,“高校逐渐成为推动国际化的主体”,“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向‘政府·院校合作型’、特别是‘院校主导型’转变”[5]111。因此,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主体作用,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
(一)国际课程的形式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坚实基础,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胸怀上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学生在接触国际化课程中,能够开阔视野,掌握学术前沿,站在国际视野角度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国际化课程设置中要充分体现国际化内容。在国际化时代,“一个具有国际维度的课程已不再是一附加的价值,而被视为课程质量的一个保证。它是课程得到国家认证及国际认证的一个条件。”[6]45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开设新学科和新专业。针对国际前沿领域,聘任海外学者和专家教授,与韩国国内教授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设立复合交叉型新学科和新专业。以作者在韩国亚洲大学学习为例,学校聘请了美国、加拿大等外籍教授,以专职教师、特聘教授等身份参与到韩国亚洲大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学校通过开设的新学科、新专业,帮助学生进入各专业学术前沿,以此作为创新的起点,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各领域,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开设国际经济主题的新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是经济全球化,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而展开,因此开设具有国际经济主题的课程成为一种必然。韩国高等院校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大学开设了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具有国际经济主题的课程。学生通过对国际经济主题课程的学习,了解国际经济动态,及时触及国际经济领域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方法,为国家的创新发展积累必要的基础经济知识;三是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之一,因此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韩国学者研究表明,目前韩国各高校中开设1门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占62.7%,开设2门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占24%,开设3门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占13.3%[7]。四是课程使用国际前沿教材。以作者在韩国亚洲大学攻读MBA课程为例,美国原版教材是学生使用的主要教材,本校自编教材中也大量吸收了国际前沿学科内容。通过在教材内容上密切关注国际上本学科最新动向,及时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动态,推动学生站在国际化平台上起步,为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注入国际化元素;五是开设小班授课模式。从人才培养方式上讲,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韩国以小班授课方式传授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通过教师的思想启迪与言传身教以及与教师的交互式讨论,与以教师为主体讲授式课堂相比,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研究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切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吸收了国际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注重国际经济主题的新课程,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先进教材,这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国际化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与创新意识,推动学生成为懂技术、通外语、会管理,通晓国际金融、贸易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
(二)国际合作的功能分析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指出:“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已在知识的发展、转让和分享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因而学术上的国际合作应为全面开发人类的潜力作出贡献。”[8]34韩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国内专家学者参与国际合作,70年代即1979年就出台了《学术振兴法》,21世纪更是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专家学者开展国际合作。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师资队伍至关重要。没有创新型人才师资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空谈,因此培育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师资队伍,是推动国家创新力的核心所在。韩国政府正是通过大力支持国际合作的平台,培养的师资力量具有一定国际视野。
韩国的国际合作开展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确保师资与国外机构的合作机会,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对创新型人才师资队伍的培养功能作用。一是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学术联合会议(ICSU)等机构设立的项目进行共同研究,是国际机构之间的合作。韩国政府积极派代表参加国际组织发起和举办的国际教育会议和论坛,以加强信息与学术的交流,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中较具代表性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会议[9]、东南亚教育合作圆桌会议[10]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区研讨会——WTO/GATS对亚太地区高等教育的影响”[11]等;二是国家双边或多边协定合作研究。韩国通过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合作,学习其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促进信息、经验、成果的共享,此类合作是国家政府之间的合作。在合作的国家中,韩国与美国的合作较多。1989年,韩国与美国建立了“研究共同体”;1992年又与美国建立“韩美科技财团”以支持双方的科技合作,并选定了7项共同研究的课题;自此韩国与美国的科技合作不断增加,另外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也日益增多,目前已与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60个国家开展了双边合作研究。其中较重要的合作有:“亚太经合组织网络教育合作项目”[1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韩国教育政策评价项目[13]、“八国教育研究项目”[14]等;三是校际合作研究。韩国高校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学建立合作研究计划,院校学者之间就科研课题、项目开发等进行超越国界、跨越学科的交互联系。通过合作研究,韩国学者掌握了国际学术前沿动态,一流的知识结构,促进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韩国政府层面为推动国际合作开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1972年成立的韩国教育开发院(KEDI)、1974年成立的韩国高等教育财团(KAFE)、1981年成立的韩国科学研究基金会(KRF)、1991年成立的韩国基金会(KF)、1997年成立的韩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所(KRIVET)等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分担了政府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实施任务,也推动了各项国际合作活动内容得到了有效的执行。总体而言,韩国的国际合作实施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同时丰富的活动内容,也促使国际合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3]74。韩国的国际合作不仅体现在政府层面开展,也体现在“机构与机构”、“机构与国际组织”层面开展,形成了多国、多层的国际合作关系。因此,在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际合作对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国际交流的保障分析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人员交流,主要是面向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的国际交流,只有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此外,学生的国际交流在体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的同时,也是促进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韩国开展的国际交流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保障韩国专家学者在国际舞台的声音和开阔韩国学生的国际视野。一是鼓励教师到国外访学。韩国通过创立各种计划和项目积极鼓励本国教师到国外交流,交流项目主要包括:(1)国际组织的计划项目。此类项目主要由国际组织赞助,如亚太经合组织教育专家交流项目、通过亚欧会议(ASEM)开展的“DUO—韩国奖学金项目”等;(2)政府计划项目。此类项目主要由韩国政府推出和赞助。如“富布莱特—韩国项目”,1963年由美国和韩国政府共同成立了韩—美教育委员会,作为实施该项目的主要机构。富布莱特—韩国项目是第一个由美国政府和韩国政府联合赞助并得到官方正式认可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15];(3)国内基金会赞助的计划项目。此类项目较多,代表性的有韩国科学研究基金会(KRF)等实施的项目。具体是“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出国任访问教授项目”、“朝鲜—韩国学者交流项目”。近年来,韩国政府又出台了多种政策,延长公费留学人员的留学期限,主要是为了打造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韩国学者和提高大学办学质量,进而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二是邀请国际学术大师。邀请世界著名专家学者以非全日制教授身份来韩国开展学术活动,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会员、具有世界级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等。原则上签约至少1—3年,并且每年至少在韩国境内停留2个月,诺贝尔奖获得者特殊情况可以不停留2个月。邀请的海外专家学者以全日制教授身份进入韩国现有高校学科中授课。韩国对海外专家学者比例的规定为,韩国教授人数7—10名时,海外专家学者须占40%以上;韩国教授人数为11—20名时,海外专家学者须占35%以上;韩国教授人数为21名以上时,海外专家学者须占30%以上[4]154。三是鼓励本国学生留学。为适应国际化时代要求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韩国政府积极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20世纪80年代,政府放宽了对出国学习的限制,留学日益自由化,任何中学毕业生都可以自费出国留学。国际教育振兴院(NIIED)建立了留学咨询办公室提供留学建议服务,给予青年学生职业指导。韩国政府自1977年来每年选派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由政府提供2—3年的奖学金,以培养高质量的人力资源[16]。这些奖学金获得者必须在学成后回国,且在特定领域为国家工作与其留学时间等长的一段时间,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去国外留学的韩国学生逐年增加。美国是韩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四是吸引人才回流。韩国积极出台政策,搭建吸引人才回流的平台。主要措施有:严格标准,少而精地引进人才;法律保护。为吸引人才回归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主要是依托新出台的各种法律等;向回国人员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提供高薪、低价供给住房等优惠,尤其对美籍韩裔人才实施了较大的优惠政策;吸引方式灵活多样。在国内工作的时间可长可短,允许永久定居,也可保留外国国籍[17]55。随着韩国不断改善吸引人才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学成人才回归。回国的人才因在国外经过出国留学这一环节打造,在西方教育理念影响下,形成了批判性思考、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养成了科学严谨、细心求证的治学态度。因此,这些归国人才能够借鉴和吸收西方科技与文化精髓,为日后对国家发展进行创造性建设储备了丰富的学识与创造精神提供了条件。
三、启示与思考
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借鉴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优化国际课程体系
通过对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课程的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中国际课程应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如此才能通过国际课程来培养创新型人才。一是课程目标要有创新理念。课程目标是课程体系的灵魂,没有课程目标,所授课程将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国际课程所设课程目标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在课程中要有具体反映,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学生通过接受具有创新理念的课程教育,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课程设置要国际化。在课程设置中要广泛增加外语课程,即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加快与国际接轨速度,与国际进行无缝对接。韩国的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中央大学、亚洲大学等高校专业课程均采用英语授课,同时使用原版英文教科书。相应地,中国仅有部分大学能够用英语开设专业课程和使用原版英文教科书,距离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课程内容要国际化。加强国际通识教育,开展国际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在掌握本专业的同时,还要具备多个领域的背景知识,因此国际化课程内容设置要具有国际学科特点。本科教育层次上,可以设置国际工商管理、经济、政治、法律、语言文化教育等学科。研究生教育层次上,可以设置国际合作、国际金融和区域研究等课程。四是课程形式要灵活。不仅要注重理论课程,更要注重实践课程,采取多种形式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正是这些具有国际化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发挥着具体的载体作用,而这些载体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部分。因此,在中国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来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课程体系一这重要环节,并且要将其建设好、使用好。
(二)加强国际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没有一支具有国际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就没有核心驱动力。借鉴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对国际师资队伍的建设经验,我国高校国际师资队伍应从以下三方面来建设。一是聘任知名学者。聘任海外知名学者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授身份进入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并与中国教授合作开展研究,中国教授通过合作计划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获得更多的国际思想。同时,聘任的海外学者要扩大数量,只有达到一定比例,才能提高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才能达到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二是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别项目访学。赞助教师到国外进一步开展研究学习,提高其学术水平。在国家政府提供的国际访学项目基础上,各高校要与国外大学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项目,为教师提供不同额度的奖金到国外从事研究工作。目的是提高我国学者在世界上学术成就,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三是建立吸引人才的平台。树立人才至上观念,对于在国外的高级别人才,实施“长期回国计划”和“短期回国计划”,计划中要在法律保护、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研究开发项目负责人可以由国外优秀人才担任,其在国内的居留时间可长可短。我国要把吸引人才回流,作为跟踪国际科技前沿的重要渠道。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国际意识的师资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打造出的这支师资队伍,既要能够变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又要能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三)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适应国际化趋势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根本所在。而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借鉴韩国做法,中国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一是继续大力发展留学生。留学生通过在国外学习的先进理念与实际经验,积累了丰厚知识和国际底蕴。从2001至2010年,中国不仅输出留学生人数最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源国,而且输出留学生的增长速度也最快。中国输出留学生人数从2001年的16.51万人增长至2010年56.42万人,增长了2.42倍[18]43。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投入也增加。因此未来发展中,中国政府在确保中国输出留学生数量的同时,也要确保留学生的质量。二是建立联合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能否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中国意识,这是国际化意义所在[19]289。各高校要积极推进“2+2”、“3+1”、“3+1+1”等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国内和国外学习专业课程,取得合格的成绩后,获得国内和国外两方面颁发的学位和资格证书。这种跨国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去,开阔视野,推动学生站在国际平台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扩大与国外的合作研究。中国要与更多的国家签订双边教育交流协议,寻求与更多国外相关机构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术交流与合作不仅局限在国家政府层面,在“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国际组织”层面也要开展,建立多国、多层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最终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韩] 郑在景.朴正熙思想序说[M].首尔:集文堂,1997.
[2] 孙启林,安玉详,艾宏歌.韩国“教育立国”与“尖端科技立国”发展战略再探[C].朝鲜半岛问题研究文集,2001.
[3] 徐小洲,等.当代韩国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 艾宏歌.当代韩国教育政策与改革动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 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HUIB de JONG,HANNEKE TEEKENS.The case of the University of Twente:internationalisation as education policy [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3(7).
[8] 吴坚.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Korea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Program Action Plans for 2002[EB/OL].http://www.moe.go.kr/eng/inter.1.pdf,2004-01-15.
[10] Korea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Round table for Education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EB/OL].http://www.unesco.Or.kr/eng/eactivity/edu.html#1,2004-12-04.
[11] KEDI.UNESCO Regional Seminar on the Implications of WTO GAT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EB/OL].http:// eng.kedi.re.kr/03.archivers/seminar.result.php,2005-05-21.
[12] Progress report of the consortium for APEC Cyber education cooperation[EB/OL].http:// www.moe.go.kr/eng/final ACEC report.to.SOM.2002.doc,2004-01-15.
[13] MOE & HRD.Education in Korea 2003—2004.P140[EB/OL].http:// www.moe.go.kr,2004-12-15.
[14] KEDI.Eight-Nation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oject[EB/OL].http://eng.kedi.re.kr,2005-05-21.
[15] Lee Don-Hee.Congratulatory Speech[EB/OL].http://content.moe.go.kr/eng/engmoebbs/Congratulatory.Speech(Fulbright).Doc,2004-03-15.
[16] Education in Korea 2002—2003[EB/OL].http://www.moe.go.kr/eng/index/.html,2005-01-12.
[17] 刘昌明.韩国是怎样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的[J].国际人才交流,2004(7).
[18] 刘建丰,等.国际留学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19] 段凤春,李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跨文化理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责任编辑:何宏俭]
An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Korean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ZHU Chun-n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international ranks.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includes three major factors,which ar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These three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especially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It offers the courses in cultivating future international leader which is representative in the aspect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motivation,content and path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and explores how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based on the above,find out the directive experience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Korean 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Cultivation;Path
[收稿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KS1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4ZZ2139)。
[作者简介]朱春楠(1971-),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3-0210-06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