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强本领高形象好
——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进程中作先锋模范
2016-06-24郭玉良
郭玉良
孙杰
党性强本领高形象好
——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进程中作先锋模范
郭玉良
扎实推进“四个全面”,落实各项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龙头。在全面从严治党中,通过提高党员质量来提升党的力量和作用,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如何保持和不断提高党员质量,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接受时代检验,要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党性强、本领高、形象好。
一、党性强
(一)坚持第一标准,坚定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共产党员,当然要把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衡量自己党性是否巩固的第一标准。坚持这个第一标准,就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会找到我们做事情、干事业的动力所在,就会保持清醒认识,认清使命、增强信心。
坚持第一标准应具备三心:一是恒心,信仰不是爱好,支部不是社团,没有哪一名党员是被动走进党的大门的,我们奉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希望群众相信我们的信仰,自己首先就要坚信。二是铁心,有信仰就要有奋斗,有奋斗就会有付出、有牺牲。当年党的一大13名代表,有4名牺牲、4名脱党或曾经脱党、3名叛徒(其中2名还是汉奸),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2人一直参与革命并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足见坚守信仰何其难也。三是平常心,反腐败取得了巨大成效,一方面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另一方面也在一些基层党员的心理上产生了“震动”。对此,我们需要做两点判断思考:一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点对所有党员,不论其职务大小、功劳多少,都是一样的;二是为什么入党?我们因信仰而入党,我们有缺点也有很多不足,但是必须保持对信仰的定力,保持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方向,坚持定向积累,一点一滴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牢记第一身份,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美国心理学家德维克(Deweck)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内隐自我(implicit self)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在使用自己无法明显察觉到的自我在引导自己。作为党员,我们需要不断地用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去挖掘和改善我们的内隐自我,把党性的坚定性体现到行为的自觉性和作用的先进性上。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巩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思想,做到诚其意、毋自欺,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组织,坚持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坚决不逾越党的规矩和底线,坚决不触碰党的纪律红线。
(三)坚守第一生命线,保持党内民主特色永不褪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坚守群众路线反映到党员的党性上,就要人人负起责任,保持党内民主、党内生活的特色永不褪色,保证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在群众路线的方向上,体现在服务群众细节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批评不是基于个人恩怨的“批”和“斗”,也不是基于个人眼界的“查”和“摆”,而应当是基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职责与使命,围绕坚守党的群众路线所开展的一种自我矫正和鞭策。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其他任何西方政党的党内民主最大的不同,就是党的成员在党内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和特殊权力,因此任何党内的民主实践,都应当以维护、实现、发展群众利益,提高组织成员党性修养和提升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展开。
二、本领高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深刻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用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工作,是提高我们工作本领的重要而又根本的途径。其重点是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讲是提高内心动力的过程。所以毛泽东同志强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罗曼·罗兰认为: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什么是好学?是“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是追求更高标准、更高境界、更加优秀的一种心理动力。
学习需要针对性。每年的工作总结中,我们的第一条不足往往是学习不够,而第一条整改措施往往又是加强学习。然而,现实中学习往往没有突出针对性。对于党建理论的学习,要真懂、真信、真用,真懂这一关不合格,也就谈不上如何信、用了。业务学习,需要审视领导权力和工作能力是否匹配、工作职责和履行职责的方式是否匹配、发展需求和工作要求是否匹配,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成效会更加突出、明显。
学习需要层次感。一是应用型学习,即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二是研究型学习,即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规律性、普遍性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三是发展型学习,即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自身修养进行的系统性学习。不论在什么层次上的学习,都需要持之以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
(二)提高实践能力
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的大小,往往首先体现在是否敢于面对困难,是否善于解决难题的态度和能力上。做同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在消极悲观者眼里,困难大于目标,而在积极乐观者眼里,目标大于困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形象的描述:困难之“困”,围住的是失去生命的“木”而不是充满活力的“树”;困难之“难”,动动“点”子、用用脑子就可能迎来“又”一“佳”境。所以提高实践能力,首先要改善我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其次,要保持耐心,善于坚持。毛泽东同志说过:胜利的希望和有利情况的恢复,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很容易的事做起来往往很难,是因为少了坚持;而一些很难的事我们能够做到、做好,又往往是因为多了一份坚持。坚持,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品质。
第三,要勇于超越。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需要解决的难题,生活如此,党的事业更是如此。共产党员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必须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智慧,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破解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难题中,体现我们的政治品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需要明确定位。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同最广大的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这种密切的联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松动,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方式、途径和渠道,把这种联系再密切起来,这个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如果注意力只是在新的方式方法方面,忽视或者无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就会背离我党最大优势,更谈不上创新。
创新需要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一个组织在成长和提高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是一条重要的捷径。“破除旧习,求知识于全世界”的理念,曾支撑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发展。我们今天在中国航天、中国高铁、超级计算机、中国装备制造、大飞机制造、“中国芯”的创造等方面之所以能够位居于世界一流水平,与眼界开阔有着极高的关联度。眼界越开阔,理念越先进、思路就越丰富,可能达到的标准就越高。
创新需要提高境界。人的境界,是对人生的一种“觉解”,共产党员的境界则是对自身使命的一种觉悟,是对实现党的事业和组织价值的一种自觉。只要信念坚定,办法总比困难多。境界越高,信念越坚定,对工作自我要求的标准也越高,创新的能力自然也就越强。
三、形象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
(一)树立纪律严明的政治形象
共产党员都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这种特殊性不仅体现在信仰和信念,同样体现在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2003年在北京抗击“非典”斗争中,冒着生命危险,“让社会静下来、党员干部动起来”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党组织和党员挺身而出的战斗力和纪律严明的组织性得以充分体现,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党内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着失之以软、失之以宽的问题,组织纪律松弛已成为党的一大忧患。在一些党员的政治形象上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不利于党的形象不批评不纠正,对歪风邪气不斗争、不抵制等等。
党的十八大后,随着全面开展以反“四风”为主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的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形象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随着党内《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颁布,全党的组织纪律性得到根本性的加强和改善。作为党员干部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二)树立匠人精神、铁人精神、悦人精神的职业形象
1.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就是对自己做的事情、干的事业多一份热爱和敬畏,就是讲认真。2013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深刻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这股认真劲体现在产品标准、食品安全上,体现在干事创业等方方面面。在各条战线上展示共产党员和党组织的匠人精神,就会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带动整个社会向上提升。
2.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就是攻坚克难的精神。破解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品质中的DNA,是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最好载体。一是要有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的态度;二是要有科学方法,“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创造的条件是符合科学规律,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三是要有定力,即沉着应对,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思想,珍惜一点一滴的进展和突破,做到久久为功。
3.悦人精神。悦人精神是共产党员做事情、干事业的驱动力,缘自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人民、国家和历史所赋予的责任担当,在服务群众中体现成就、体验幸福。就像教师总是欣慰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医生总是关心病人的康复一样,悦人精神是一种人类需求层次中最高端的价值显示。
(三)树立志愿精神的社会形象
志愿精神贵在实践。志愿精神和党的宗旨意识是一脉相承的,是共产党员体现党性修养和人生境界的生动刻画。从现实角度看,行政化、活动化的组织行为,其优势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一定的社会氛围,但也容易误入形式化、“盆景化”的歧途,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志愿精神的养成和日常化体现的需求。如果把志愿活动、志愿服务视为是一种组织上、工作上的要求,而不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一种体现,实践中难以持久,更不会做好。
党组织和党员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骨干,正是这种骨干力量支撑着社会志愿服务的基本格局,带动着志愿服务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本文作者: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李冬叶
赵一辉 书画作品
“共同价值”不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
2015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某些赞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观点的人因之又兴奋起来。有人甚至说,这个论断“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表明只是囿于目前的条件、环境还不成熟,中国领导人只好暂时使用“共同价值”这个概念。厘清“共同价值”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区别是必要的。“共同价值”与所谓“普世价值”不是一回事。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有其特定的内涵,这种“普世性”的价值无论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不可能存在。价值认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阶级性,决定了所谓“普世价值”是个虚幻的伪命题。所有的共识价值包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都是以承认彼此的特殊价值为前提条件的,因而都是相对的、发展的、变化的,都会随着条件、范围、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不是绝对的、永恒的、凝固不变的。在现实社会中,承认全人类存在共同利益、共同价值是一回事,而如何对待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如何处理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利益关切以及由此决定的结果,是另一回事。作为国际社会的主体,各国政府在认识和处理世界性问题时,总要从本国的利益和要求出发,而不会按照所谓“普世价值”的要求,把全人类的利益和价值看得高于一切,并以此作为制定内外政策的根本依据。
(2016年第4期《红旗文稿》汪亭友/文)
郑峰 书法作品
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