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可持续发展观

2016-06-24袁忠国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渗透

袁忠国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更要让学生知道地理科学是如何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渗透;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99-0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地理教学要"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不同时期初中地理教材中对环境教育部分有所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一个重点,要求学生把握,地理教学中老师可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将其内化到学生的心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共建人类生存的和谐环境。

1.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问题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人类活动中,最主要的是经济活动。中学地理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和整个社会环境是相关的,而且他们相互影响。地理教育中涉及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基础,不论从系统性还是丰富度,都是其它任何学科无可比拟的。初中地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与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和协调人地关系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学科比较多,但其实质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即协调"人与地"、"人与人"的关系,为当代和后代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和经济文化环境。作为以地球表层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协调人地关系为重要内容的地理科学,无疑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发挥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以传播地理科学知识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全面提高地理素质为目的的地理教育,必将为全社会公民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做出突出的贡献,并随着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渗透,广泛拓宽自身的领域和职能。

可持续发展要求整体性。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地球表层整体系统和区域子系统中的各种自然、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及其这些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即综合的自然与综合的人文因素,也就是说要坚持"着眼于全球,从区域着手"这样一条重要原则。一切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只有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系统中,才能得到合理解决。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帮助其树立长远的眼光看世界,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

2.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的策略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个长远的发展道路,初中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其观念指导着其行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促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正确指导其行为。为此,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2.1 立足地理课堂,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的最有效途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清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有意识突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例如:讲我国自然资源时,一方面讲清我国环境资源的优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必须实事求是讲清我国国情劣势,促使学生树立"人均意识",产生危机感、忧国心,进而阐明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另外,在课堂上还可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时事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讲"长江"一节时,结合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讨论,讲我国天气气候时,结合"98特大洪灾"的原因,并从环境资源利用保护的角度,揭示人地互动过程中的教训,促使学生从大量事实中形成强烈"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并逐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指导言行。

2.2 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促进学生正确把握概念。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保护自然环境,保证生态持续发展,促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那种认为"先污染,后治理",走发达国家老路的发展观和为实现可持续,单纯地保护环境、资源的发展观都是不正确的。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发生后,往往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第三,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老路,那种教训是惨痛的。同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为了实现可持续,单纯地去保护环境、资源,其结果不仅不能保护而且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害。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强调发展。因此,只有正确把握概念,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2.3 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地理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土壤破坏、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威胁、酸雨、化工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前人类的前途和发展,将给后代子孙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针对上述问题,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研究人,阐述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分布的疏密,而是应该把人放在地理环境的大系统中来研究和揭示人自身怎样增长,才能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也给人类提供种种能源和资源,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离开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但人类常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环境来求得暂时的发展。造成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继续发展甚至是生存。世界及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状态及治理措施,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责任感,能够自觉地用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2.4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既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又针对了中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特征,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增强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须,初中学生正处于观念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必定为学生一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 李荣.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渗透[J].考试.2010,02

[2] 蒋红宁.中学地理可持续发展观及教学方法初步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05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渗透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