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生活化

2016-06-24许东洁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读写训练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许东洁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就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能力训练。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语文课堂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为了考试,教师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个方面,因而所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在接受训练时,便会感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生活而练。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读写训练;能力综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29-01

听话能力是对一切有声语言的听知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不但能更直接,更广泛地吸收信息,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更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初中听话能力的要求:"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听读深浅适度的文章,能复述基本内容,说出要点和中心。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会作听讲笔记。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听话能力主要包括:语音的感知力、语义的理解力、语言的品评力以及语感的审美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毕竟生活的多姿多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语言环境。听话能力培养生活化就是语文课堂要尽量搬进生活的语言,使学生对着的不再是课本无声的语言,而是活生生的生活中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品评力和语感的审美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听话能力培养生活化

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如,我记得我实习的时候给学生上的一节课,这篇课文是:《你一定会听见的》。在讲这堂课之前,我先收集了一些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得到的声音,有海浪的声音、有各种动物的声音。我还准备了一个破烂的玻璃杯、一串钥匙。上课时,我就把这些声音通过放录音、现场摔玻璃、晃钥匙等形式来让学生感知声音,再现生活中的语言。学生语义的理解力培养,可通过在课堂上放一段生活中的话语,这话语内容杂乱、层次模糊、条理不清,让学生提炼出中心,理清一条符合逻辑的线索,然后学生进行重新复述。语言的品评力就是对话语进行鉴别评价后,对于正确的、美好的应加以肯定和接受,对于错误的、丑陋的,要加以否定和摒弃。生活中的语言很多,有值得学生去学习、模仿的,也有对学生发展不利的,因而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引进生活的各种声音,要让学生进行鉴别、评价。语感审美力是指听话者对语言美的感受能力。教师可以录下生活中的美的语言,在语文课堂上重放这些语言,让学生在美的语言中进行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陶冶教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2.说话能力培养生活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让学生的说联系生活,说的内容就是学生关心的话题,说的形式就是社会上比较流行、学生们又感兴趣的。学生们关心的话题无非就是他们生活圈子里接触得比较多的评论或者社会现象,如一些奇闻怪事、热播的电视剧、最新的广告、网络文学等热门话题就可以引进课堂,或者让学生谈谈看到的最新的广告并发表评论;或者把"网络文学"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分析"网络文学"的利弊。特级教师赵谦翔把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搬进课堂上来,让学生对"实话实说"的内容再来"实话实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于说的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如"实话实说",又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如"采访"、"聊天"等形式。"设置辩论的战场;理论街谈巷议、市井话语、街景人情;设计各种场景与情景,采用时髦的'实话实说'、'周末聊天'、'走进演播室'等形式,把学生扮演的各类人物请进教学中来,把学生的生活充分地展示出来,说话训练不能停留在让学生多发几次言上,要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心灵活动、生命活动,使学生说他们想说的话。"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朗读训练生活化

朗读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得最多的。这里的朗读训练不是纯粹的朗读,而是运用生活的语言进行朗读,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种的朗读形式,如:口语朗读、新闻播报、节目主持、话剧表演、艺术朗诵、平时的读书读报、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独白等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把这些朗读形式搬进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真谛。关于口语朗读,姚竹青先生在《我的朗读训练》里所强调的:"朗读时的口气和语调应力求口语化,力求生活化,像平常说话那样,使朗读教学贴近生活,增添人性的色彩,切忌使用远离人们日常生活交际语言的'唱腔'调和'念经'腔。"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角色较多、情节复杂的课文可采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角色朗读方法,读出不同的感情。例如,于水正老师在教《狐假虎威》时就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在课堂上重演,不但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受到人们的好评。

新闻播报、节目主持、话剧表演、艺术朗诵、平时的读书读报、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独白等的朗读方式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朗读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新闻播报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普通话以及说话语速;节目主持、话剧表演、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独白等朗读形式,使学生进入了不同的角色去体验生活,扮演生活中不同的人物,让语文的朗读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艺术朗读和平时的读书读报都是讲究技巧性的朗读,但是它们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因而其朗读也要体现出生活的特色,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训练写作生活化

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与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也是最具有自由度、灵活性的。说它自由,就是说创作的自由;说它灵活,就是说它不受"作文之法"的拘束,应该由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关于作文的"自由",教育家巴士卡里亚有这样的说法:"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学生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也有犯错误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自由起来呢?叶圣陶先生有这样的论述:"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对作文来讲尤其如此,当写的东西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所闻所思所见所想,反映他们的生活的时候,学生的写作思路才能打开,写作能力才会更快地发展起来。

总之,把语文的课堂与生活的课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与生活不可分割,语文教学若丧失了生活的色彩,那将是枯燥无味、劳而寡效、黯然失色的,若让语文与生活牵手同行,那将是妙趣横生。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因语文而变得精彩,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赋予语文教学生命与活力,无疑,语文要拥有其魅力,离不开生活这片沃土。就让我们珍惜一切机遇,以饱满的热情深入生活,认真地感悟生活,语文素养即如春暖花开,溢出生命的芬芳。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概论》王松泉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八页

[2] 《语文教学概论》第十二页

[3] 《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刘厚周 《江西教育》

猜你喜欢

读写训练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基于英语读写,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