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学生语文积累量的途径与方法
2016-06-24韩冰冰
韩冰冰
摘要:培养语文能力,寻找提高语文积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朗读,强调背诵,广泛阅读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积累;朗读;背诵;阅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14-01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积累量。语文积累对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积累量,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提高学生语文积累量的一些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朗读
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也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上乘境界。
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要课堂教学以读贯穿始终,即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并对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该准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人情。其次要保证读书时间,加大读书的实践。一般来讲,一节课中学生读书的时间最好不少于1/2,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要给全体学生有足够的试读、练读和评议的时间,体现朗读对语言学习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读书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朗读有多种形式,如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单独读,齐读等等。根据年级、学情和教材特点,区别各种朗读形式的各自功能和适用范围,合理运用,并要加强指导。如果只有学生的读书实践,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就没有体现语文教学的要义,称不上是真正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反馈,并体现个体差异。尤其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疑难,对语气、感情加以点拨指导,在深入阅读中感悟领会。
2.强调背诵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背诵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又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 "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最佳,但有些让学生"死记硬背"也未尝不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学生在自悟、反刍中将自然理解消化当初背诵的语言材料。 "大纲"明确规定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篇数,注重语言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后面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以此把语文积累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广泛阅读
多读多写,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 "大纲"在规定背诵篇数的同时,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此举旨在用适当增加课文篇数的办法,引导教师抛弃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的教学方法,改革并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旨在用规定课外阅读总量的办法,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可以预见,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八十几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定会增强。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在当今时代,尤其要注意速读能力的培养,快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学生于阅读时可以划出好词佳句,划划你喜欢的句子,圈圈觉得好的词语等环节,让学生的阅读不留空白。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推荐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及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广泛阅读,将积累活动转变为自觉习惯,教学中可设计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
(1)每日一句话。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可以采用这种每日一句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一句话,记录下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2)每周一首古诗。倡导背诵古诗文 丰富儿童的语言。小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背,实现"量"的积累,每周一诗,课前背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
(3)每周一句经典名言。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名言警句,不仅丰富语言,还能引导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4)每天一个精彩故事。每天利用课前的5分钟时间,或活动课学生把喜爱的童话、故事、寓言等讲给同学听,或讲给爸爸妈妈听。在讲的过程中适时交流一些简单的问题,领悟感知。其实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复述,自动激活、调出、选择、重组,并在复述中得到检验,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
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让积累为学生学习语文添翼,愿每个孩子都能插上积累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语文王国中。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 《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