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校两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6-24刘博张宇

世纪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高职院校问题

刘博+张宇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一校两区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这给一校两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一校两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不仅创新了学生党建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展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一校两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6-0079-02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持续扩招,新生不断增加导致在校生数量远高于学校所能容纳的数量,一些高校相继采取建造新校区、学校间大的合并等一系列的办法解决学校面积小、人员过多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大学有两个或是多个地理上不相连的校区的情况。这样就给新时期一校两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一校两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管理方式陈旧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一般是以院(系)为单位,将所有的学生党员划归到学生党支部,受院(系)党总支领导。这样,党员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党员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但是,在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下,这样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以笔者所在系为例,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专业的增加,我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学生党员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且分散在沈阳和本溪两个校区,集中参加党课学习、参加组织活动的时间也受地理空间、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党课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落后

目前学生党支部党课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还是大多采用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开会的方式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和精神,这种传统、僵化、教条的党课教育形式使广大学生党员不容易集中精神。[1](P.15)另外,党课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缺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感觉到党课教育的内容离我们很远,导致党课效率低下,不能入耳入脑入心。

(三)学生党员的培养方式老套

根据发展党员的要求需要两位正式党员作为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但是对后期学生党员的跟踪培养就中断了,入党介绍人与被发展的学生党员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容易使学生党员的培养方式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学生党员的思想容易松懈,培养方式容易教条。

二、解决一校两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一种垂直式多中心的管理模式

由于在两个校区教学,党建工作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分别在两个校区成立学生党小组,党小组以两个校区的团组织和学生会为依托,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完成学生党支部应该完成的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这首先克服了学生需要来往于两个校区之间的诸多不便,锻炼了学生党员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改变了以往“等、靠、要”等被动的工作态度,形成积极主动的“传、帮、带”的工作作风[2](P.116);其次把党务工作与团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锻炼了团学干部,利于选拔和吸收团员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同时也加强学生党员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总之,党务工作与团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丰富了校园的课余文化生活,起到了以党风带学风,以学风促党建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网上党课教育新模式[3](P.153)

由于一校两区,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需要在不同校区教学和学习,对于集中的组织培训和会议有时可能会有时间冲突。那么,随着网络的普及,QQ群、微信群、博客、微博等已经成为人们之间互相联系的有效媒介,借助网络媒体的平台,创新党课教育新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喜闻乐见地交流形式。建立专门的党支部网站或者QQ群、微信群、博客、微博等,将党课内容上传到网上,使两个校区的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地学习这些文件,及时将党的声音传达到每位党员同志。自2007年我系成立了“党旗飘飘——学生党支部”博客以来,已经上传大量党课学习文件和活动简报等内容,丰富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与时俱进地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模式,收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传统的集中学习和灵活地网上学习相结合,提高了组织学习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更新了党课学习方式,提高了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提高了党课教育的效果。

(三)将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前移到学生公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主张,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做到党建宣传入耳入脑入心

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学生宿舍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因此,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有利于扩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提升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首先,在学生宿舍区设定党员活动室,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党小组会议、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会议、发展党员谈心谈话、观看爱党爱国的影片等,将其作为发展基层党建的有效平台,发挥出应有的教育载体作用。

其次,设定“党员责任区”,开设“党员示范岗”,挂牌“党员寝室”,让学生党员亮出身份,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他们在政治学习、寝室管理、实践活动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如果不合格就摘牌,这样也让学生党员心有压力。[4](P.16)当然,这样做不仅是配合了寝室管理部门做好宿管工作,同时也践行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模式。

最后,以“党员活动室”、“ 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为依托,举办寝室文化节、寝室活动月等活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渗透到各项寝室文化活动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提升基层党建活动的品味。

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的有效衔接使这种近乎于全天候的学生党建教育把学生的管理、教育、服务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了良好的党建育人环境。

(四)推行党员导师制,注重学生党员培养的全程性

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工党员担任一位或多位学生党员的导师,使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实习等方方面面得到党员导师的指导。[5](P.28)采取党员导师制,一方面加强了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的联系,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系,同时也在客观上把党建工作与系内的专业特色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因为很多党员导师都是各学科的专业带头人,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具有直接地指导意义。

对于贫困生党员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党员,每到寒暑假党组织会给予相应的慰问金,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对于大三临近毕业的学生党员,克服他们在校外实习的问题,定期组织毕业生党员宣讲会,组织广大在校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认真聆听大三优秀学生党员的成长经历以及在实习中的表现,激励自己,砥砺德行,进而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和教育功能;找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党员为在校学生党员做报告和讲座,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在校党员与毕业生党员的联系,提高培养学生党员的效果。

这样,从学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开始,首先为他分配了两名正式党员做为入党介绍人,保持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联系与教育,然后,通过党员导师制又保持了学习、生活、实习、毕业上的联系,使学生党员能够在在校的每一刻都能与党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党员培养的连续性和全程性,同时也克服了一校两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问题。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一校两区的发展虽然给学生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我们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6](P.33)因此,发展中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与时俱进地提出对策和办法来解决,这些对策和办法会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开阔学生党建工作的视野,使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并充满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李雪斌.多校区党建工作新视角研究[J]. 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2]万力.跨校区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 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

[3]高黎.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制度创新模式研究[J].中 国电力教育,2009,(2).

[4]李海南.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新思路探究[J].文教资 料,2006,(12).

[5]刘蔚.党员导师制在党建工作适用性研究[J].上海工 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1,(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高职院校问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