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管窥
2016-06-23李志永
李志永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口众多、国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问题一直非常严重。目前来看,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因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措施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
区域间的差别主要存在于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产品供给、思想文化及社会体制环境等方面,是大国经济不同于小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不仅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甚至会加剧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偏远地区,而因为区域差距的持续扩大影响到民族团结的问题,可能给国际上一些恐怖组织有了趁机分裂中国的机会,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繁荣。
总体来说,区域差距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我国需要实现由外向型的经济发展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型的经济发展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了指导思想。一切的最终目标都是“以人为本”,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化科学的发展。
二、中国区域差距的现状分析
区域差距的衡量是非常复杂的,它受所采用的指标体系、衡量方法、区域单元以及价格和时段的选择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中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发展经济的阶段,区域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来寻找,下面将从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省际之间的差距和其他差距来分析:
(一)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大板块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并且这种扩大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变,这引起了政府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发现,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异和东部地区内的省际差异的扩大化64%是由东西部之间差异扩大引起的,还有28%左右的差异是来源于东部地区省际差异的扩大。生产要素不断向东部地区集中的同时,人口却没有向东部相应集中,造成核心发达区域生产与人口分布的高度失衡。
(二)省际之间的差距
造成中国各省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与很多省市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不一致,而目前的省际之间的差距开始成为我国区域差距的主要影响力量。经济特区、沿海省市、内陆省市由于开放早晚不同,在人才、收入水平、物資、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三)其他差距
有学者曾经分别选取东部和西部中处于人均GDP极端的县级区域进行对比,这样的区域划分比地带、省区更能突出落后地区的特征,从而减轻了地带平均、省区平均所掩盖的区域内部差别。也有可能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南轻北重”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而“东轻西重”的局面逐渐加剧,这样进一步促进加工制造业正向沿海地区集中,造成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呈双峰状,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三、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
区域差距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尤为突出,虽然大多数地区的区域差距是合理的,但是忽略中国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中国需要开始进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一)财政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发展的初期,市场的力量总是倾向于扩大区域发展之间的差异。如果想要协调区域发展的问题,就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在市场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的时候,依靠市场中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技术的扩散机制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政府需要意识到广大落后地区对经济发展的诉求,将一系列教育扶贫、人才开发、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相继在落后地区出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希望可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二)金融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因此想要推进和加速区域经济社会从不平衡到平衡就需要加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导致其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分布上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也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增长,需要金融部门将有限的发展资金引导到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产业中,然后需要企业外部对企业高管施加外部压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最后是需要分散风险。这样市场中投资主体的多样性分散了新技术使用的风险,将会促进经济的跳跃式增长。
(三)人口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人口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中国发展阶段特性的认识,中国人口政策正在逐步走向理性。但是在实际执行生育政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比如在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而在发达地区执行起来阻力就小多了。甚至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到了区域子女生育率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子女教育的差别,这样不同区域人们的下一代素质差别进一步拉大,当地的人力资源也就不能够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中国人口政策,实行人口流动和人才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将过多的农民工转向城市和东部地区;然后将人口流动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口均衡发展。这样既解决了中国流动人口的就业、生活和养老问题,还可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区域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区域政策是为了解决区域问题,实现不同区域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而设计的,要将所有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人口政策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实现区域政策的功能,既可以弥补市场在调节区域在发展关系上的缺陷,还可以规范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的调控和管理行为,努力缩短地区之间的差距。
四、总结
区域差距是历史、地理、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根据国情国力、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等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和云.“三个支撑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5,(4).
[2]郑江红.论城市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3).
[3]刘志彪.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