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新生学校适应性的调查与研究
2016-06-23张琦
张 琦
(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山西长治046021)
幼师新生学校适应性的调查与研究
张琦
(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山西长治046021)
[摘要]幼儿师范学校是中职院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幼师学生的心理缺陷不仅有碍于自身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祖国未来一代的成长。新生不适应是产生今后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晋东南幼儿师范320名新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对幼师新生不适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通过家庭、社会、学校三种渠道培养幼师新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使新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帮助下顺利度过或者缩短不适应期,逐渐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幼师生。
[关键词]幼师新生;学校适应;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幼儿师范学校是中职院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中职院校相比,教育对象几乎全是女生,教育管理上采用半封闭式管理。目前,幼师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的女生为主,而且绝大多数是文化课成绩不达重点高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孩子。从初中进入幼师对她们来说,是生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她们跨越了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单一性别的人际关系、和初中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大部分新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导致了新生学习兴趣下降、行为习惯不良、自信心降低、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行为过激、厌学、弃学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幼师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学业的正常完成;从更高角度和更深远的意义来说,甚至影响祖国未来一代的成长。因此,对幼师新生的不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确定研究对象。2014年度,从晋东南幼儿师范680名新生中,随机抽取3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322份,有效率为94.7%。
根据本研究被试的特殊性,人口学变量包括生源地、家庭经济收入、单亲、曾住校、入学所学是否艺术专业等。为了更科学地测量出幼师新生学校适应状况,具体测试结论如下:
(二)研究工具
1.量表
本研究采用Merrel,K W编制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School social behavior scales,SSBS)》测查幼师新生学校适应。共有65个题目,分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和反社会能力(Antisocial Behavior)两大维度,五级计分,从“从未发生”(1),“偶尔发生”(2),“有时发生”(3),“较长时间发生”(4),“经常发生”(5)。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是:0.96,0.86,0.71,0.85,0.80,0.86。社会能力三个分量表分数越高,表明社会能力越好;而反社会行为的三个分量表分数越高,表明反社会行为越多。
2.访谈
为了配合问卷深入调查幼儿师范新生学校适应状况以及产生适应性不良状况的原因,结合幼师新生实际情况自编访谈提纲,从被试人群中随机抽取14人进行访谈,进一步具体地了解新生入校的不适应问题,找寻原因,提出对策。
表1 学校社会行为量表被试构成情况表(n=322)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校社会行为量表新维度的内容描述
本量表采用5级记分,3为中数,本研究采用平均数和中数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维度中负向不严重,可是同伴关系、课堂互动、自我管理、领导力、学业技能,几个正向只比3高一点,尤其是课堂互动和领导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2.被试人口学变量对学校适应行为的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新生在生源地上学校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单亲家庭的学生在苛求破坏、反社会攻击、易怒敌意三个方面均显著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在反社会行为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是否曾住校、专业差别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家庭经济条件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同伴合作、自我管理、课堂互动、领导力、学业技能五个方面表现差异尤其显著。
四、讨论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幼师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分析
表2 学校社会行为量表新维度的内容描述
1.学校适应行为在生源地差异上的分析比较
幼师新生在生源地差异上,学校适应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要显著高于农村的学生。由于大部分农村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正当教育和管理,使学生成长为自身条件差、家庭整体素质低的“双差生”。就家庭、自身因素而言,农村家庭长大的孩子,成长的环境、接触的事物、教育的涉及面相对于城市长大的孩子都要少很多,狭窄的视野会使他们产生自卑,自卑的心理会让他们做事情拘谨而且没有自信,也会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从学校社会因素来讲,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教育的整体意识的提高,城市的家长为了孩子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不失时机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提升孩子的能力,而大部分农村的家长认为学习文化课是唯一的出路,也很少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幼儿师范又是一所艺术类的综合院校,有一技之长会使学生充满自信,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应地提升。
2.学校适应行为在是否单亲上的差异比较分析
有关研究发现,目前受社会上“外出打工热”和“普高热”的影响,选择上中专的新生大部分来自特殊问题的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生存的空间存在“种种问题”。有的父母离异,残缺的家庭中缺少了父爱或母爱,给孩子心理造成打击和扭曲;有的离异再婚家庭,孩子会有被抛弃感和冷落感,常常会产生怨恨;有的父母亲一方离世,孩子过早地饱受生活的艰辛,在社会学校及同学们中受鄙视,对别人和社会有所抱怨。这种种情况的出现,使学生产生自卑、仇视、敌意、抗拒等心理定势。轻则导致学生悲观失望、孤独离群,重则会有一些社会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因此,单亲家庭的新生反社会行为明显高于双亲家庭的孩子,差异显著,而且单亲家庭的学生在苛求破坏、敌意易怒上也存在问题。
3.学校适应行为在是否住校上的差异比较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同吃食、逃跑、生殖一起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人和动物攻击的驱动力来自有机体内部,而与外界刺激无关。随着个体攻击的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的积累,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地进行释放。曾经住过校的新生从一个管理严格的学校环境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又封闭管理的新环境,压抑的情绪始终没有被释放,所以极易产生一些反社会行为。另外,很多新生是第一次离开家过集体的生活,离开父母的约束,欣喜若狂过后,突然发现自己生活没有自理能力、基本生活常识欠缺,在新的环境中出现不适应现象情绪低落,导致在同伴合作、自我管理、课堂互动、同伴间的领导力、学业技能明显低于曾经住过校的新生。
4.学校适应社会行为在专业差异上的比较分析
艺术专业新生的反社会攻击行为和课堂互动能力均明显高于普通专业新生。研究表明,这一差异主要和艺术生的心理优势、学生的喜好和个性有关系。幼师艺术类包括有音乐、舞蹈、美术三个专业。大多数艺术生,尤其是舞蹈生,她们长得漂亮,有唯美的身材,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她们经常会受到校内外他人的伤害和干扰,因此,反社会攻击就强。美术生向来都有一种自我欣赏般的优越感。“会欣赏,有品位。”而普通学生则反之,常常认为所谓艺术就是另类,如何表现自己的另类,可能反社会行为、课堂上的活跃正是她们另类的表现。其实,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脆弱的,因为他们的文化课比普通班的学生弱一些,所以他们尽可能地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课堂的互动、反社会的行为就是一种表现。
5.学校社会行为在家庭经济条件上的差异比较分析
新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在学校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新生,可能与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父母疲于生计没有更多时间监护孩子的学业和生活,她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另外,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新生势必会有心理的落差,会有一些自卑,自卑让她们没有了上进的动力。因此,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新生在同伴合作中表现出不敢与人交往,缺乏完善的自我管理,在同伴间也缺少领导力,课堂上不能自信地进行互动,学业技能上也相应地落后等。
(二)其他因素对幼师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分析
1.自我认识的影响
幼师新生年龄较小,还不能清晰地辨别是非,也不能正确地进行人生规划。在访谈中发现,新生对于自己为什么上幼师缺乏明确的认识,甚至一些同学感觉自己是被迫无奈上的幼师。行为科学认为,“人的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动机是驱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它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正是这种欲望驱使人去采取某种行为的。”没有对上幼师的明确认识,就不会产生学好的动机,更谈不上优秀了。
2.教学环境的影响
幼师新生曾经生活的中学时代,生活领域狭窄,学习负担重,课余活动几乎没有。而如今走进幼师校园,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给新生带来极大的诱惑,但她们却变得茫然不知所措,甚至面对新的生活无所适从,分不清主次,处理不好关系。而幼师的一部分教师也没有考虑到新生实际状况,缺乏关注和引导。
3.生活环境的影响
进入幼师学习是幼师新生独立生活的开始。学生远离了父母亲人,远离了十多年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会变得缺乏自信、焦虑。她们原来生存的自我小空间一下子变成了八个人共有的宿舍,不知道何去何从,不知道如何管理自我的空间,甚至吃饭也成了她们的一种负担,集体餐厅的饭不一定合自己的胃口,和新的同学一起就餐又有一些不良习惯表现出来,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处理。下午大段自由活动的时间空了出来,欣喜过后又不知道怎样支配这些“宝贵时间”,琴房、舞蹈房、画室、图书馆、阅览室跑来跑去,一无所获,一天就已经过去了。尤其“女性”间失去异性监督,会随心所欲、有恃无恐,极易走向极端。
4.社会环境的影响
考取幼师的学生多数属于在初中阶段学习较差的“差等生”,物以类聚,她们上幼师以后,基本上由“差等生”组成,“同是天涯沦落人”她们也就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了。在青春期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驱使下,再加上周边社会青年经常找幼师女生“谈对象”,使她们心理、行为上产生极大的波动,逐渐走上一条不求上进,“拿青春赌明天”的迷途。另外,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虽然能够就业,但工资不高、社会地位不高,也使她们产生自卑心理。
5.学校管理的影响
幼师新生都是十五六岁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平衡阶段,她们渴望独立而又不得不依赖亲人和教师,这种矛盾让她们不安、焦虑。而幼师属于“半封闭式管理”,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规律生活,除周末外是不准随便外出的。这种看起来很安全的管理,却极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敌意、攻击,甚至逆反、背叛。
五、建议
1.培养新生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所以,新生只有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正确地自我悦纳、积极地自我体验、有效地自我控制,才能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从而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能够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进行正确的期望与预期,具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对未来正确的人生规划,才能够成长为一名自尊、自知、自爱、自强的优秀合格的幼师学生。
2.架起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
研究表明,幼师新生的不适应有其家庭的因素。家庭成员的不健全、家庭的经济来源、家庭对子女的教养方式都影响新生的学校适应。而幼师和初中阶段相比,新生离家较远,家长和教师学校沟通较少,一般是学生已经出现了问题才请家长交流。因此,研究者认为,学校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这样新生才能在家庭和学校双重帮助下顺利地度过或者缩短不适应期。
3.提升教师对新生不适应过度的认识
新生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初中来到不一样环境的幼师,心理上对教师的依赖依然存在,所以,幼师教师应该认识新生走进校园的这一不适应状况,改进自己工作中态度和方法。新生入校后,各科的教师要及时和班主任沟通、与新生交流,了解她们的学习状况和愿望需求。做好初中和中专的衔接工作,做好知识的过渡,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情感上吸引学生,从行动上感化新生,使她们树立专业信心、产生专业兴趣,彻底帮助新生克服在学习中的心理畏难情绪,树立足够的信心,以便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4.打造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
恰当有效的管理方法能让新生感到温暖、和谐,会以比较健康的状态迎接新的生活。刚入幼师的新生,生活要自己照料、学习要自我要求、行为要自我约束,没有了熟悉的亲人朋友和老师,心理上感到孤独和失落,情绪会焦躁不安,她们期待有人关心和指导,班主任及其他管理者是最恰当的人选。因此,打造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新生班主任做好培训工作,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过硬的管理技能、恰如其分的情感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5.改善苛刻死板的管理模式
良好的管理模式有人文的管理策略、舒心的管理氛围,既可以体现管理者对新生的尊重、关怀、理解、信任,也能更好地对新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指导和干预,培养一流的心理咨询师,实行有效可行适合学生的管理体制。另外,良好的管理模式也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强.青少年社会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朱志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618.
[3]江光荣.适应与发展—人生的两大基本任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1995(5):19- 23.
[4]许峰.关于人的适应性培养的社会心理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6):36- 40.
[5]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19- 23.
[6]Birch S H,Ladd G W.The Teacher- 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School Adjustment[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7(35).
[7]耿宁.重点高中新生学校适应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生论文,2008.
[8]张克文,李占江,邱炳武.学校生活适应量表的修订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4(10):284- 285.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06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