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特色
——以《线缎靿软靴》为例

2016-06-23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张 阅

(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特色
——以《线缎靿软靴》为例

张 阅

(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索海固图勒是陈巴尔虎人民的传统手工技艺,《线缎靿软靴》作为一首歌颂它的传统民歌,充分展现出了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的特色,本文以《线缎靿软靴》为例,从题材内容和音乐形态两个方面阐述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索海固图勒;《线缎靿软靴》;陈巴尔虎民歌;宝古尼哆

巴尔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部落,“巴尔虎”常被译为“居住在富有的江边平川的人们”。巴尔虎蒙古人主要以游牧为业,随着不断迁徙、驻防的沧桑历史经历,其中一部分人附清迁至齐齐哈尔、莫日根、布特哈等地,又于1732年被派往呼伦贝尔地区驻守边境,1919年在呼伦贝尔西北部自建了陈巴尔虎旗。

一、陈巴尔虎传统手工技艺——索海固图勒

陈巴尔虎人在不断的迁徙途中一直与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比邻而居,在对其民族服饰吸收、革新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陈巴尔虎服饰文化中的“索海固图勒”据考古证明距今已有200多年以上的历史,是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2009年《巴尔虎索海固图勒制作技艺》被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固图勒”为蒙语音译,可释为靴子,“索海固图勒”是陈巴尔虎蒙古人纯手工缝制的传统靴子,制作材料全部取材于游牧生活,穿起来保暖且轻便适合游牧生活,符合陈巴尔虎人生产劳作的生活习惯,凝结了陈巴尔虎人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拍摄自陈旗民族博物馆)

深厚的民族情怀在索海固图勒的每一个细节中展示出来,靴靿表面绘制的图案虽然体积不大,却充分展示了陈巴尔虎人对美的追求,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赞美索海固图勒和绣靴子的女人的歌曲。相传在战乱时期,一位巴尔虎将士看着姐姐为自己缝制的索海固图勒,非常思念家乡和亲人,于是便唱起了歌颂赞美索海固图勒的歌——《线缎靿软靴》又称《索海鞋》,此歌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很快在军队中流传开来,并由牧民口头相传,一直在陈巴尔虎人民中传唱至今。

二、以《线缎靿软靴》简要分析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特色

(一)《线缎靿软靴》的题材内容

《线缎靿软靴》是一首极具陈巴尔虎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民歌,其歌词为两段,译文为:

线缎靿的那软靴呦,绣着重叠的八样图案;

重叠的八样图案,由达力玛姐那巧手绣成。

密纳靿的软靴,靴靿上嵌饰着图案;

嵌饰的八样图案,由齐布钦女人的巧手绣成。

从歌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以歌颂巴尔虎妇女手工艺精湛为题材的歌曲,索海固图勒靴靿两侧通常装饰圆形普斯贺图案,后跟靴靿则常使用黑、红、蓝、黄、绿色的皮子装饰云纹、盘肠、回纹、叶形纹等组合的纹样,纹样构成独特,看之古朴且雅致,从对这“八样图案”的反复吟咏,巧妙的运用了反复的手法,逐层加深歌曲所要表达的思念与赞美之情。其中歌词中提到的“齐布钦”是18个陈巴尔虎姓氏之一,原蒙文歌词中的发音明显采用了合辙押韵手法,每句歌词结尾均停留在韵母ei或ao上,具有节奏感和歌唱性特点,唱之能感受到特别的音韵美,如翻译为汉文就失去了押韵格律。

(二)《线缎靿软靴》的音乐形态特征

《线缎靿软靴》曲谱如上所示,按照其节奏节拍的规整程度可看出这是一首典型的陈巴尔虎宝古尼哆,“宝古尼哆”指旋律短小的歌曲,也就是广泛俗称的“短调”歌曲。陈巴尔虎民歌中短小的“宝古尼哆”体裁歌曲较多,主要以歌颂爱情、赞美家乡为主,还有一类谐谑性的讽刺歌曲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此曲即为歌颂索海固图勒和绣靴子的女人。

《线缎靿软靴》采用3/4拍,节奏规整,切分形式的节奏型运用较多。三拍子节奏型也是陈巴尔虎民歌中最为常见的,陈巴尔虎的先民被称之为“林中百姓”,历史上的巴尔虎人一直生存在森林、草原中,过着半狩猎半游牧的传统生活方式。在陈巴尔虎人民迁至齐齐哈尔、布特哈地区前,清政府早已为他们分配好了生活区域,不得已的状况下,其中的一部分巴尔虎先民入乡随俗开始了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生活现状的农业生产,而另一部分巴尔虎先民则继续游牧生活。直至后来搬至呼伦贝尔地区驻防,三百多年间,一直与达斡尔族、满族等民族比邻交好,自然而然在文化方面受其影响较深,例如典型的达斡尔族扎恩达勒《心上人》就是采用6/8拍这样三拍子的节奏,讲述陈巴尔虎先民苦难迁徙经历的传统民歌《多么阴冷》同样采用3/4拍;因此这可能是陈巴尔虎民歌多为三拍子节奏的形成原因之一。

陈巴尔虎民歌属东亚音乐体系,采用主音分别为do、re、mi、sol、la五个音构成的五声调式体系,《线缎靿软靴》是由do、re、mi、sol四个音构成的宫调式,宫调式在陈巴尔虎民歌中最为常见,陈巴尔虎人在漫长的迁徙历程中一直信奉着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的传统思想,直到现今,民间依然活跃着许多的博和乌德根,每年仍然会举行祭敖包、祭火神等传统祭司活动。这可能也是形成陈巴尔虎人的审美取向不同于呼伦贝尔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之一,陈巴尔虎萨满神歌多采用宫调式为主体调式,各种体裁的歌曲亦多采用宫调式。

《线缎靿软靴》全曲由四个音do、re、mi、sol构成,旋律平缓,主要以级进、三度小跳进为主,仅在第五小节有唯一一次纯五度大跳,最后结束在主音do上,整首乐曲在五度间游荡,这也是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突出的特点之一。旋律蕴涵着一个民族或部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底蕴,陈巴尔虎短调民歌曲调多趋于平缓,旋律线条多成弧形或波浪形发展。陈巴尔虎人世代生活在草原上,游牧生活自由富足,生活安定,到处呈现出迷人的弧线,陈巴尔虎人以悠扬的民歌旋律线条将其自然美景和生活状态描绘的淋漓尽致。

《线缎靿软靴》曲式结构短小,四句歌词同用一段旋律,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属于并置型两句体结构,两句落音为三度音程关系,第一句落音为mi,第二乐句落音为调式主音do。民歌的结构与旋律发展方法是人民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法,陈巴尔虎人创造了蕴含浓郁民族特征的表现方式,陈巴尔虎民歌一般曲式结构相对短小,多数为两句体结构,其次也有四句体、单句体和三句体结构,由四句以上乐句组成的多句体结构民歌较为罕见,多为插入引子和插句而形成的。如陈巴尔虎短调民歌《贺格》、《特尼河溪水》、《哈登和硕》均为两句体结构。

综上说述,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的基本特征即为歌词采用押韵的格律,节奏节拍以三拍子的切分型为主,调式体系多为宫调式的五声调式体系,旋律趋于平缓,曲式结构短小,这些特征都与陈巴尔虎人民多年来的生活方式生存地域和宗教信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必然联系。

三、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的传承

陈巴尔虎短调民歌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牧民间流传,家庭式、师徒式的传承方式为主,大多数人是受了老师长辈或父母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掌握演唱传统民歌。蒙古族自古既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着音乐,也有着许许多多与音乐密切相关的社会习俗活动,通过聚会的形式,人们也常常通过民歌的方式相互表达祝福和喜悦的心情。陈巴尔虎旗还佣有着一支连续十年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曲一类乌兰牧骑”、“全区十佳乌兰牧骑”之一的演出团体,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59年10月,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家、省部级奖项,一直推动着成当地音乐文化的发展,每个成员都是一专多能,多年来不断走访各苏木,组织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保留有陈巴尔虎传统民歌曲目,这对陈巴尔虎民歌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陈巴尔虎旗地区并没有相应的民歌传承人,对于民歌的收集工作也推进相对迟缓。希望能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民歌不仅仅是地方歌曲,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陈巴尔虎民歌拥有备受重视的前景。

结语

陈巴尔虎先民不同于其他蒙古部的历史经历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在音乐方面不同的风格,由传统技艺索海固图勒创作的陈巴尔虎短调民歌《线缎靿软靴》,具有陈巴尔虎宝古尼哆的典型特征。由类似《巴尔虎索海固图勒制作技艺》的诸多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对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越来越加以重视,对待传统民歌的态度也有所改观,陈巴尔虎民歌的发展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阿日布登:巴尔虎民歌365[M],民族出版社,2010年.

[2]李慧慧:蒙古靴造型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3]红梅:从区域文化琦点看呼伦贝尔巴尔虎民歌 [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4]红梅:论巴尔虎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27卷 第1期,50-54页.

[5]灵芝:关于规范巴尔虎长调民歌演唱风格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艺术音乐教学与研究,2014年1月.

作者简介:张阅 ,硕士在读 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