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斯特第二叙事曲》中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

2016-06-23刘路希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演奏技巧李斯特

刘路希

(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



论《李斯特第二叙事曲》中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

刘路希

(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

【摘要】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为钢琴音乐的发展与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促进钢琴演奏技巧化,并且从作曲方面改革创新,从而使钢琴音乐更加的交响化,史诗化,和音诗化。李斯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浪漫派时期的代表作品,他的作品是每一位钢琴演奏者都需要学习演奏和研究的。他作为匈牙利作曲家,其作品很多包含了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素材和特征,本文就很少受演奏者和音乐学习者关注的《李斯特第二叙事曲》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匈牙利民族个性特点及对音乐的影响层面入手,深入探索次此曲中隐含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如曲式,调式,节拍,旋律,节奏等方面更全面的剖析此曲中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并结合本人的演奏经验为此曲的更多的演奏诠释及参考。

【关键词】李斯特;第二叙事曲;音乐特点;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演奏技巧

引言

李斯特是浪漫时期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他的很多作品都包含了很多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素材和特征,如我们众所周知并且有很多前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匈牙利狂想曲》。而本文将很少受演奏者和音乐学习者关注的《李斯特第二叙事曲》进行研究和分析。从曲子的标题上表明这是一首无标题乐曲,我们都知道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都标有明确的标题,这些标题告诉我们曲子的作曲意图,特指的音乐形象和年代记录,但是李斯特本人没有对第二叙事曲做过任何描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此曲作曲时间与其历史背景?作曲家本人想表达的含义?就这些疑问,我将根据翻查的历史资料和自身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并结合本人的演奏经验为此曲的更多的演奏诠释及参考。

一、论《李斯特第二叙事曲中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

(一)李斯特生平简介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一生一共分为四个阶段,既童年时期(1811-1823),法国时期(1823-1835),漫游时期(1835-1848),魏玛时期(1848-1861)。1811年小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的雷丁,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在他的童年时期,李斯特在维也纳认识了对李斯特音乐生涯做出很大贡献的两位老师,一位是作曲理论老师—安东尼奥·萨列里,一位是钢琴老师—卡尔·车尔尼,这两位老师分别让年轻的李斯特不仅对乐谱分析、和声学和作曲技法等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学习,而且促使李斯特在钢琴技巧和音乐理解方面得到更深的教导。1823年李斯特随父母前往法国,在法国,李斯特师从于费丁纳多·帕爱尔与安东尼·磊哈,并且在两位老师悉心的指导下,更深层次地学习了和声,配器法及音乐理论。李斯特在这期间由于受到老师磊哈先生的影响,李斯特开始对匈牙利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注重于民歌的收集传承与改变。此后,李斯特为发扬匈牙利民间音乐萌发了初步的设想,这种思想也为后期谱写的《匈牙利狂想曲》做了有力的铺垫。在法国期间,李斯特的才华被充分的挖掘,并且受到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如雨果、帕格尼尼 、肖邦、海涅、柏辽兹。与他们的接触使得李斯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面,汲取哲学和政治学说。

1835年——1848年,在这期间,李斯特的演奏生涯盛况空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国,这些旅行经历也为他后期谱写的旅行岁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1848——1861 年间,李斯特迁居到魏玛,担任歌剧院指挥与乐长,暂停了他多年的旅行演奏生活。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如《旅行年代》的第一、第二册,《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第二叙事曲》,和《b 小调奏鸣曲》等多部优秀的钢琴作品。毫无疑问,李斯特对钢琴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内容融入在交响音乐之中,不仅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而且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如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并且李斯特的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技巧更加辉煌,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不仅如此,他还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在晚期创作中,致力于探索和创造新的作曲技法,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巴托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毋容置疑李斯特在钢琴艺术史和作曲领域上占据着显赫而独特的地位。

(二)第二叙事曲创作背景简介

对于一名优秀的演奏者来讲, 攻克曲目中的技术难点是对演奏者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演奏者不仅要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需将曲子演奏的贴近作曲家本人的作曲意图,那么怎么样能让演奏者更贴近作曲家作曲的意图呢?李斯特《第二叙事曲》是一首无标题的音乐,没有写明写曲子的意图,也不知曲子本身的诉说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了解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及社会状况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1.创作时间

《李斯特第二叙事曲》的出版时间我们可以在《音乐圣经·上卷》中查找到相关的说明:李斯特第二号b小调叙事曲,S171,作于 1845—1848年,献给娶维特根斯坦之妹的赖宁根公爵。而较为详细的说明我们可以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查找到有关弗朗兹·李斯特这一词条的解释:李斯特于1848年2月正式移居在魏玛居住的。并由此开始全职担任宫廷乐队的指挥,与此同时,他终止了奔波于各国进行旅行演奏,而大约在1848年,李斯特写了3首音乐会练习曲,分别是《Il lamento》,《La leggiereza 》和《Un sospiro》;前两首作品的写作受到了肖邦的影响。同时,李斯特还写了许多肖邦所善用的创作形式的作品:两首叙事曲,两首传奇,两首摇篮曲和一首玛祖卡。所以由上述参考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李斯特的《第二叙事曲》创作时间为1848年左右,出版时间为1854年。那么,在了解到曲子的创作时间后,我们就可以探索其时间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社会的基本状况。

2. 社会状况及该时期的创作风格

1845年~1846年,欧洲大面积发生农业灾荒,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度恶化,1847年欧洲又一次爆发经济危机,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每个国家由于制度不同,要求的改革方式也不同。匈牙利人民主要要求推翻外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1848年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个人主观感情的认同和给予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五点:分别是民族性,民主性,抒情性,幻想性,创新性. 民族性既本民族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追求民主,自由。抒情性的含义为注重作者个人感情,追求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幻想性既作曲家常常以神话故事为题材进行音乐创作,并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的幻想。创新性既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比如加强了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艺术的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在李斯特的《第二叙事曲》中,无论从作曲手法, 作曲意图,和音乐风格都跟其时代的音乐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第二叙事曲与匈牙利民族音乐

(一)匈牙利民族个性特点

性格对于个人来讲, 是决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决定了民族的政治军事成功与否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类型。据资料记载,匈牙利国家的形成起源于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尔游牧部落。游牧人民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并热爱与自然亲近。 性格热情并且善于结交朋友。匈牙利人性格开朗,善于言谈, 情感丰富,正是其继承了祖先游牧族的特点。

匈牙利民族音乐自由大胆,打破一切拘束,勇于让情感随意奔驰,色彩绚丽多姿。带有伤感与哀怨的情调与民族的贫穷、和流浪生活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乐观的性格,促使匈牙利民族音乐又热情奔放。李斯特作为一名匈牙利作曲家,继承了匈牙利人民的性格特点,他的音乐色彩很多元化,包含很多种感情色彩,而李斯特的这首《第二叙事曲》,李斯特在作曲时除了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还自然的流露出了一种本民族人民的个性特点,可谓是匈牙利作曲家自然流露出的匈牙利音乐!

(二)探索分析叙二中隐含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

李斯特作为匈牙利作曲家,他的很多作品体裁都取自匈牙利民间音乐素材,如《匈牙利狂想曲》中的主题旋律很多取材于城市歌曲,并且大量运用吉普赛音阶等。而在这首第二叙事曲中也隐含了很多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在下面我将一一列举并分析。

1.结构特征

在李斯特第二叙事曲中,我们可以发现李斯特继承并发展了民族器乐舞曲恰尔达什的基本结构。“在19世纪,恰尔达什是在匈牙利最受欢迎的音乐风格,这是种具有节奏的音乐形式,是由一种由快速舞蹈延伸出的慢舞形式所组成。这种舞蹈音乐有快慢交错的两种形式,也曾被视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音乐类型。恰尔达什为匈牙利的一种舞曲。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曲子的结构为前半部分为“拉绍”(lassau,意为缓慢),四二拍或者四八拍,速度缓慢;后半部分称为“弗里斯”(friss,意为新鲜),四二拍,速度迅急而气氛热烈。” 而这种结构也隐含在李斯特的第二叙事曲,李斯特第二叙事曲的引子虽然标记的速度为Allergo moderato,但是由于其旋律线条进行的非常缓慢,第一部分符合恰尔达什第一部分结构的特点,拉舒且带有忧伤格调的。从谱例1,我们可以看出旋律音为6拍之久,虽然左手半音阶的伴奏如浪水滔滔翻滚,快速,但是曲子整体的进行是非常缓慢的。并且长达六拍的主题音旋律音低沉而委婉,仿佛在叙述着1849发生的欧洲革命给匈牙利人民带来的一种难于言表的痛。

谱例1:

恰尔达什舞曲的第二部分为弗里斯,快速的,情绪激昂热烈。在李斯特第二叙事曲,这一特点明确的展现在第二部分,见谱例2,曲子的第二部分由两小节进行曲般的节奏型的出现,这种节奏型犹如军队的号角,同时也展现出匈牙利人民军队铿锵有力,英雄气概的音乐形象。

谱例2: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此曲在曲子结构方面隐含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色。

2.旋律

李斯特第二叙事曲中的主题旋律线条简单,继承了匈牙利民族器乐舞曲恰尔达什简单的旋律特征。“恰尔达什舞曲旋律简单粗犷,通常在高音声部,以简单的和弦伴奏,强拍为基础低音,并对主题旋律在其后有多次变奏。” 李斯特巧妙的将这一点巧妙的运用到《第二叙事曲》中 ,见谱例3,主题旋律第一次在b小调呈现,深沉并带有悲愤之感。从谱例我们可以看出其旋律线条简单,整体呈上升的走向。

谱例3:

在255小节,主题第一次出现变奏,不仅调性由小调转为大调,且伴奏音型由半音阶转为主和弦的分解和弦。见谱例4,这一次主题旋律出现在中声部,但是这一次音乐的出现和第一次截然不同,引子中的主题为小调色彩,音乐灰暗,但变奏的主题旋律是在B大调上,音乐宽广明亮,有一种抛开云雾重逢光明之感。

谱例4:

此主题变奏还出现在263小节,如谱例5,但这次主题变奏将伴奏音群由分解和弦伴奏变为琶音式的伴奏,曲子音乐色彩明朗,音乐上更加流动,并将曲子推向高潮。

谱例5:

3.节奏

“在匈牙利民间恰尔达什舞曲中,节奏精确,并且与有力的重音相结合,这使听者深刻的感受到节奏强劲、快速又不失稳重的音乐形式。”在李斯特第二叙事中李斯特将典型的节奏特点运用于其中,如前十六后八型附点,后十六前八型附点,切分节奏及有力的重音强调节奏都大量的运用在此曲中。更增强了音乐中的民族音乐色彩。如谱例6,曲子第二部分由坚定的附点音符引入,体现了匈牙利民族的坚定不移与顽强的信念。

谱例6:

4.节拍

较早的匈牙利民间歌曲在题材上多数具有叙事歌曲性质。它们多采用五声音阶,节拍自由,结构不规整。在《第二叙事曲》中,节拍的构成具有自由的特征,这种自由的作曲手法更有利于曲子音乐形象的转变。比如在曲子的开始处节拍是四六拍,接着转为四四拍, 其次是四六拍,最后又回到了四四拍。见谱例7。

谱例7:

李斯特将节拍的混合运用于音乐创作中,不但突出了作品的民族特色,而且巧妙地运用节拍变换技巧使得热情奔放的音乐色彩与诗情画意般的情景不断地交替出现,此作曲手法使这种情绪转折表现得更为生动与深刻。

5.调式

柯达伊在1924年出版的《匈牙利民间音乐》一书中, 把匈牙利民歌分为旧、新和混合三种类型。旧类型民歌的特点是采用五声音阶或以五声音为骨干,旋律从高音区开始,逐渐下降到主音结束。在李斯特的《第二叙事曲》中也应用了一定的五声调式。见谱例8,右手高音的一串下行运用五声音阶。

谱例8:

见谱例9,左右手交叉式的八度托卡塔式的进行,左右手的音阶分别为民族调式音阶。民族调式音阶的特征清晰明了地体现出这首李斯特第二叙事曲民族音乐元素。

谱例9: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李斯特作为一名匈牙利作曲家,将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充分的运用到他的作品中,坚持不懈地发展民族音乐。匈牙利人民一致认为李斯特对建立匈牙利民族乐派具有革新性的伟大意义。在李斯特第二叙事曲中,将当时的匈牙利十分流行的恰尔达什民族器乐舞曲特征,坚定强烈的进行曲节奏、民族五声音阶等民族元素融入此曲中,并且不断地进行加工和发展,使其音乐色彩更加丰富多变。

三、如何更好地演奏《李斯特第二叙事曲》

在这首第二叙事曲中,隐含的匈牙利元素包括五声音阶,节拍混合,主题变奏。那么,怎么样能将这些民族音乐元素处理的更好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就音乐和技术两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音乐表达

李斯特第二叙事曲创作于1845 年—1848 年间,在这期间欧洲大面积发生农业灾荒,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度恶化,并且在当时匈牙利各族人民要求推翻外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千古流传的诗篇就是在这伟大的时期产生的!由此可见当时的匈牙利民族正饱受革命战争的折磨,正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李斯特《第二叙事曲》中,音乐色彩对比及其丰富,黑暗与光明的对比,浪漫与严谨的,温婉和激昂,这不难看出当时的李斯特的作品受到了时代变故的影响尤为深刻。整曲的音乐形象及其音乐发展变幻多端,第一主题是建立在小调基础上的,并在低音区部分出现,左手的半音阶音型回旋不止,制造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紧张气氛。第二主题的出现,调性转向了#F大调,色彩明朗,旋律线条在高音区进行,仿佛希望就在不远方。在曲子的第二部分,是由进行曲般附点节奏型的引入,一种富有英雄气概的音乐形象展现出来。低音分解八度营造出交响性的音乐气氛,且上下旋回的左手音乐走向对曲子有很强的推动力。并与此同时右手弹奏出旋律线条。在D大调部分,音乐旋律感人,曲调逐步明朗,与前面激烈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种赞美式乐段,运用了匈牙利恰尔达什舞曲中常用的简单的旋律特征。其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音乐主题再现,但是这一次,李斯特将右手的主旋律以和弦的形式加厚,左手依然是低音的半音阶型伴奏,使得紧张的气氛再次增强,最终将音乐推入高潮,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切分节奏的音乐动机逐渐缩小,曲子又转向一种宁静,光明的景象。尾声部分整体为大调色彩仿佛斗争的胜利为人们带来了期盼已久的宁静与祥和!

(二)技术难点分析

这首乐曲对于学生的技术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及触键方面就好比试金石。就技术而言,包含快速音阶跑动,托卡塔式的八度,和弦技术等。右手的五声音阶下行出现曲子的84小节处,此处技术弹奏难点为一指与五指的换指处要自然顺畅。在弹奏时,五指在弹奏此下行时要提前做准备,并且手与心里的感觉对下一组的键盘位置有清晰的位置感。

谱例9:

第二处技术难点在第二处五声音阶处,也就是在此曲的尾声处,见谱例10。

谱例10 :

此处要应用大臂弹奏八度法,一指与五指的第一与三关节要撑住,手指有一种像叉子的感觉在大臂力量的释放下迅速插入琴键,发力快并直接。弹时手、腕、臂作为整体一起呈上下动作。这种弹法音响宏亮,弹性感强,富于气势和魄力。为了更好地演奏八度技巧,首先需要强化五指与大指的支撑力,既练习掌关节与指关节。 练习方法为:用小指或大指用长音单独练习音阶,在练习的时候注意大臂和肩部都是放松的,力量很自然的传送到指尖,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小指或五指的三关节是否很好的撑住,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练习八度时小指和大指分头的训练,可以较有效地提高演奏八度的质量。第二种方法是可以采用跳音练习之间的敏感,加强指关节的支撑。在能较好的完成这些基本练习后,我们可以将大指和小指放在键盘的八度位置上,支撑住,手掌呈拱型,然后上下活动手腕,看看是否放松,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手掌肌肉对八度位置的记忆,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重量练习的方法来练习。

在这首叙事曲中,节奏特点也是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之一。在曲子的207小(谱例11),出现托卡塔式的八度与和弦重复音两种技术类型。八度的练习方法在上文已提到,但此处的八度演奏法应该尽量减少手臂整体的上下动作,力量直接从肩部输入进键盘,力量充分传送到指尖,手指离键盘稍近。对于此处的整体演奏感觉,我认为可以将其分为两种演奏感觉,既三连音的重复和弦音符弹奏感觉无论是从肌肉发力和音乐形象为纵向的感觉,而六连音的演奏感觉为横向。并且为了更好地突出其后一小节的第一拍强音强调,我们可以选择重新发力,既六连音为一个发力动作,在弹完六连音中的最后一个音后,由惯性带起,并迅速下落,既整个手臂统一并迅速发力给第一拍的重音。在这首曲子中,此处的节奏特点为强拍强调,作曲家李斯特将匈牙利民族音乐中具有的典型节奏特点运用到第二叙事曲中,更好地演奏此处可以充分的展现出匈牙利人民刚毅顽强,对于追求自由有着强烈愿望与坚定的信念!

谱例11:

在前一章,我已分析过旋律的民族化应用在这首曲子中,那么如何将旋律演奏的感人深刻?见谱例12:

此处的旋律声部在中声部,深厚并温婉,犹如经历过苦难,终见光明的中年男子在迎接即将到来的美好而温馨的生活。音色犹如大提琴深厚,使人信赖。那么演奏者怎么样更好的演奏此旋律呢?首先要有很好的想象力和音乐色彩的直觉,就想象力而言,了解历史背景,欣赏所处年代时期的艺术作品不仅对想象力有所提高,而且更有助于让我们更贴近音乐的历史背景,贴近作曲家的作曲意图。在演奏的时候,根据理论分析,我们得出此处的调性为B大调,和主题第一次在引子中出现的音乐色彩截然不同,此处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仿佛看到了幸福美满的未来。演奏者可以在演奏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象生动的来演奏。其次在理解音乐的同时,演奏出我们想要的音色就需要我们多变的触键技巧,此处的旋律我们可以将手指稍微放平,用指肚触键,手指要能有敏锐的触觉感,力量从肩部舒适的传输到手指,重力触键使声音厚重饱满。而就伴奏旋律的触键,为了突出旋律主题音,分解和弦伴奏需要触键浅一点,有控制的触键。最后,在踏板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左手根音连入整个B大调和声里。

四、结束语

李斯特对钢琴音乐有着巨大的贡献,并且他是一名极具有个性和哲学性的作曲家。他反对本本主义,善于创新改革,并巧妙的运用多种新的艺术形式将感情与音乐完美的相结合,探索出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及手段。而在李斯特的《第二叙事曲》中钢琴音乐的交响化,炫技性,民族性都被体现的淋淋尽致。通过解析此曲,李斯特的《第二叙事曲》是一首技巧多样,音乐深刻,结构框架严谨,并且具有民族音乐特征的优秀的钢琴作品。对于音乐学习者,无论是从理论的分析,还是实际的演奏都能从中学习到很多,是以首非常具有学习价值的资料。同时,也希望此文能为今后的演奏者更好的学习此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俄]亚科夫·米尔什坦著.李斯特上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BodolaiZ.TimelessNation.[OL].Australia.http://www. hungarianhistory.com/lib/timeless2/index.htm.

[3]柯达伊著.廖乃雄,兴万生译.匈牙利民间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4]马娇.从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音乐语言中看起民族元素的运用[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1.

[5]白洁.李斯特〈第二叙事曲〉解读[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7.

作者简介:刘路希,毕业院校: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钢琴系。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演奏技巧李斯特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论土家族打溜子曲牌的分类及其音乐特点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