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模仿起步 开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以名师优秀课例为载体推进园本教研活动

2016-06-22武汉市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

成才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例教研组名师

■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 云 霞



由模仿起步开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以名师优秀课例为载体推进园本教研活动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云霞

一、活动缘起

(一)政策理论的指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也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明确了方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我园成立于2012年2月,是汉阳区教育局直属幼儿园,现有正式教职工10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30人,其中教师16人,她们的平均年龄23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占92%(其中本科学历占60%)。幼儿园有一支朝气蓬勃、善学好问、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的青年教师,她们具有一定的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但因年龄的关系,教育教学的经验还有待提高,特别是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仍需夯实。老师们迫切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幼教第一线的生力军。

(三)名师优秀课例的感召

2014年12月,我从南京参加完成了国培计划(2014)——湖北省幼儿园园长高端培训,回来后我和全园教师分享了培训的经验和成果,并组织教师们观看了音乐教育大师许卓娅组织的音乐活动。年轻的教师们都很兴奋,她们都被授课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她们热烈地讨论着:同样的内容如果我来上会怎么样?这样的教学设计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于是,我们萌生了一个念头:向名师学习,以优秀课例为载体,让我们的青年教师从“课堂教学模仿秀”起步,开启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我们认为,给新教师提供大量的优秀课例录像与教学设计,让他们通过认真观看并模仿,从中感悟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驾驭课堂的艺术,能有效弥补新教师实践性经验不足的缺陷。这种广泛而高层次的观摩与学习有助于开拓教师的视野,让青年教师们能够站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开启自己的教育教学提升之路。

二、活动开展

(一)前期准备

1.提供优秀课例。我园除了订购小、中、大班的优秀课评比录像光碟供教师借阅外,也鼓励教师们自购录像课光碟或在网上下载名师优秀课例观看,我们还提倡教师们通过幼儿园开设的“在线微课堂”,学习里面优秀的课例。

2.明确学习任务。2015年上半年,我园要求近三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每人观摩全国、省市优质录像课15节次以上,并在观摩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上一节模仿课。模仿课可以是完全模仿(相同内容、相同教学流程、相同教学方法),但我们更鼓励教师在模仿的基础上有创新、有改进。

3.上传视频资料。模仿名师上课的老师会提前一个星期将要模仿的优秀课例上传到幼儿园群共享里,方便老师们有时间提前观看和自学优秀课例,以便在教研组组织研讨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有感而发。

(二)具体活动

1.教研组教学研讨

开学初,教研组长会安排好本学期名师模仿课的时间、人员(一般每月有两次名师模仿课)。为了使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为了减轻园本教研活动的工作量,模仿课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中研讨。集中研讨注重的是“研”与“探”。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证交流的深入,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还可以求同存异、百家争鸣。集中研讨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流程,还可以讨论教具准备、教具制作以及拓展训练,也可以就教师个体目标制定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共同讨论。

2.优秀模仿课展示

每位教师在自己所属的教研组中上一节课,在开展听评课活动之后,教研组推选一节优课参加展示。2015年5 月26日,我园开展了语言领域“感悟优秀课例,促进专业成长”暨教师课堂教学“模仿秀”活动,由新教师杨怡诗、年轻教师秦纤为大家展示了《小猫的生日》《小老鼠学画画》等特级教师优秀课例的模仿教学。她们一个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一个是参加工作近三年的年轻教师,但在教学中却已展示出惊人的模仿能力及较强的基本功。课后,骨干教师和园领导为新教师作了教学点评,肯定了年轻教师的闪光点,也提出了今后有待提高之处。作为教学园长,我也鼓励教师们继续努力,由模仿到创新,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一课三研

我们在前期“名师模仿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研内容。201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我园深入开展“一课三研”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舞台。

这里的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实践研究的活动,以求通过滚动式教研,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一课三研的第一研称为“靶子课”,由一位涉教未深的职初教师执教;一课三研的第二研称为“示范课”,观看学习名师优秀课例;一课三研的第三研称为“实践课”,由有近三年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执教。

课例:大班语言活动“吃掉黑暗的怪兽”

教学目标:

一是感受故事的美好,体会用乐观的心态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服畏惧心理的满足感。

二是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白天和黑夜对人类、动物等都很重要。

三是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研究的专题:教师的提问与有效教学。

研究的假设: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常用手段,幼儿有效的学习决定于教师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有质量的问题关系到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

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研:实践反思,发现问题

一研(教研活动)的流程:选择活动主题研究的专题→集体讨论、设计(形成原设计)→职初教师执教→集体看课、全程拍摄→分析诊断,寻找核心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讨论克服的方法→调整原设计,形成新方案。

职初教师提问表

一研活动执教者:职初教师。

一研收获:“第一研”从职初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找到了问题、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研预告:如何更好地以问题促使师生、生生互动?如何将情感的激发融入到提问设计与回应策略之中?

第二研:同伴合作,名师引领

二研(教研活动)的流程:观看名师,优秀课例→仔细观察对应的细节→分析研讨,提炼经验→汲取成功经验,再次完善设计方案。

二研活动为学习名师优秀课例录像,执教者:上海特级教师蒋静。

教研组长小结: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提问;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式的提问;多种形式的互动调节(以儿童化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手势等活跃教学活动气氛);有感情色彩的小结语,在幼儿表述与情感之间建立联系,使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充分。

三研预告:是否学习、内化了成功经验;是否能有效迁移;是否实现了教学的突破与拓展。

第三研:群体实践,共同建构

三研(教研活动)的流程:青年教师按完善的方案执教→集体看课,全程拍摄(现场观察对应的细节)→实践后反思,分享经验,提出困惑→分析研讨,交流迁移方法→全园教师实践跟进。

三研活动执教者:青年教师。

“名师模仿,一课三研”我们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注课例,精选课例,注重精选而非量化,注重深析而非过场;二是关注跟进,关注教师行为跟进中的实践智慧(个体→群体→个体回复式成长)。

“名师模仿,一课三研”的教研过程真正提高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质量,使“研”的氛围日趋浓厚。教师们通过“靶子课”“示范课”“实践课”的层层反思,不断解读自己与名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课三研”的研究方式,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以及教师互相切磋教学技能营造了氛围,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沃土,夯实了基础。此活动历时1个月的时间,有效地调动了每位老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突出了研讨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合作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它使教师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职初教师与名师提问比较表

三、活动感悟

(一)“磨”字当头,培养追根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双边活动,它能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和创造美。上模仿课让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能看得远,又能少走弯路。如何让青年教师看清优秀课例的实质,理解名师或有经验的教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点、拨、引、导等多种手段化难为易,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呢?这是艺术,需要教师们细细地“品”,慢慢地“磨”!我园郑捷琳老师在武汉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聆听了一堂极具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回来后她就摩拳擦掌进行模仿教学。但遗憾的是,第一次上模仿课就上砸了,满腔热情的她依样画葫芦地加以复制,教具、活动流程、教学过渡语言似乎都一一模仿像了,可课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课后研讨中,大家一起分析,帮助她寻找问题所在。其实,名师设计的每一个精彩的教育环节,看似轻轻松松就能点石成金,其实背后是有强大理论支持的,这点青年教师往往很难悟到,课堂上往往过多关注形式,却视而不见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这样的模仿,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模仿课要从“磨”字开始,多思考,并力争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之后经过大家的评析和自己的认真反思而成功模课的郑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地说:“上模仿课不能只关注其招式,教学其实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过程。即使是名师上课,也会存在因为教学条件、环境、幼儿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生成,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二)“练”字为本,增强实践能力

我园要求青年教师在“磨”透名师教学后,一定要自己亲身实践,实践才有体会,实践才有真知。记得汪婷老师在试上失败后感慨地说:“我好像都已经看明白了,每一个教学层次也清晰了,但真的一上,发现问题很多,小朋友的回答千变万化,我都有点不知道怎么总结了……”实践的体会,让她深深感悟到教学一定要关注孩子,一定要明白名师在这时进行引导的根本原因和本质所在。真实的课堂操练,让青年教师进一步注重实践,注重在实践中思考模仿而来的理论,反思自己如何融会贯通,真正学有所获。不断的课堂实练,也促使青年教师思考名师在设计每一个环节时,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背后的真正意图,并不断追问、思考“如果是我来上课,这样设计行吗?我班内的幼儿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逼着青年教师学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才可能正确理解名师的设计意图,才可能做到面对幼儿的不同情形做出合理的调整与生成。

职初、名师、青年教师提问比较表

“一课三研,连环跟进”园本教研模式

(三)“创”字为魂,追求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性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所以,作为青年教师,模仿固然重要,创新却是灵魂。只有学习没有创新,就会扼杀青年教师自身的生命力,就不能形成适合青年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模式,更不可能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教学改革。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并学说“××有多×,我就有多爱你”。我园的一位青年教师在另一位青年教师模仿成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她根据幼儿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结合自己擅长的电子白板教学,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用白板操作点亮了活动中的操作环节。小小的创新带来了大大的惊喜,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同时,老师激励性的话语,让幼儿的思维范围逐渐变得广阔。这样的创新环节,让孩子们的体验更加深刻,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

(四)“写”字为根,提升反思能力

在经历了“磨”“练”“创”三步后,每个青年教师都有很多感慨,但如果不及时梳理出来,这笔宝贵的财富很快也就流失了。记得武汉市学前教育专家陈红梅博士来我园指导时曾用“小木匠”的故事为例,启发大家明白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品质”,表达的就是——“草根也能做研究”。所以,我们倡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就是每个青年教师在模仿课结束后,一定要静下心来梳理课堂实录,梳理同事对自己的点评,梳理自己经历的变化。同时,听评课的老师也会从同伴的身上得到启发,产生共鸣。老师们在实践中把行动和研究相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及时落笔、及时反思,就是为了以后能触类旁通,充分汲取养料,让模仿课真正成为专业成长的动力站。

青年教师模仿课的“磨、练、创、写”四步曲谱写的过程,有泪水、有汗水,更有收获的喜悦和甜蜜。我们引导青年教师学习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更鼓励教师要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青年教师通过这样的模仿课在飞快成长,品尝着用自己的汗水培育出的每一分甘甜!

四、活动思考

我们的园本教研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使之进入了一种新的研究状态: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自主研究需求增多,自发研究频率提高,逐渐形成了我们玫瑰二幼的园本教研文化。如:“牵着手教育、蹲下来倾听、抱起来交流”,“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等等,以此引领全园教职工将愿景逐步内化为自觉行动,进而推动幼儿园文化建设,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当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要不断思考这样的问题:从名师模仿课起步,如何引领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来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呢?

总的来说,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想法。正如马克思所言:“能给人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当我们的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所创新时,她就可以获得这份职业带来的尊严和荣耀,让自己平凡的、平淡的幼教工作迸发出更多的亮点。

责任编辑廖林

课本古诗翻写

猜你喜欢

课例教研组名师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名师简介
课例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