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文化引领数学学科深度发展
2016-06-22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
■ 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 聂 鹏
让数学文化引领数学学科深度发展
■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聂鹏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从区域发展、课改动向入手,提出了别具特色的“本色教育”理念。秉承“本色教育”理念,江汉区北湖小学的数学学科建设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立足数学文化根基,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着眼学生生动、全面的发展,充分搭建“江汉区首批数学学科基地校”的平台,用文化的品位促进学科发展,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使数学文化和数学的人文精神在学科建设中不断彰显。
江汉区北湖小学校长范永岁认为,好的学校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老师们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在范校长这种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从“本色课堂”研究迈向学科文化建设,打造“三段三研”的和乐课堂教学模式,力图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主战场,力图让数学文化成为引领学科深度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展现数学文化风采
去年武汉市高校课堂建设巡礼“三走进”活动走进了我们学校。在这次“走进”活动中,我们隆重地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魅力数学,文化数学”数学学科汇报展示活动。来自全市教育部门的领导、专家及长江中三角四城市(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教研协作项目组的教育同仁们汇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了江汉区北湖小学在数学学科文化建设上的努力和探索。
我们学校的数学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其呈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当然不管是怎样的活动,其主旨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活跃、浓郁的学科和人文精神氛围,使全校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精确、数学的趣味以及数学的美感,让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除了“走进”系列的区域性展示汇报活动,我们还有每年开展的数学节活动。学校的数学节活动有按年龄层次不同分年级开展的普及性的数学趣味活动,如玩扑克牌游戏、讲数学故事、办数学小报、搞数学调查等系列活动,也有我校独创的“RAPO歌谣”“运算达人争霸赛”“数学元素舞蹈”“数学魔方训练营”等活动。每学期学校都会收集数学老师们的重难点题目,进行梳理和分类,再将题库在教师和学生中公开。题库中的题目分年段和知识点,针对性强,数学老师会通过QQ群向家长们不定期地发布,作为对学生课内学习的强化和补充。另外,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和兴趣活动的一部分,在孩子们有兴趣、有能力的前提下,我们还在每个年级选择了一些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组建各年级的数学魔方训练营,每周安排特定的训练时段,学生们或做练习,或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思路。对于学校来说,开设数学魔方训练营的宗旨并不是培优,目标也不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是希望通过各种思维活动的训练,展现数学文化的迷人风采,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渗透数学文化美感,体现数学文化魅力
数学的美感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数学美有很多方面,它隐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将数学美的渗透有机地穿插在学科教学和数学活动之中。如在学习数学公式“(a+b)·c=a·c+b·c;a+b=b+a”时,我们会通过分析公式两边的符号特点进行数学公式简洁美和对称美的文化渗透。这些公式和法则在表现形式上整齐对称,在给人的视觉感觉上美观和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对称美;我们会在进行几何定理的论证过程中渗透几何图形的构造美以及推理论证的严谨美等数学文化元素。这些数学的美感往往来自于“意料之外”,但我们却总能在数学的计算或推理过程中使其达到“情理之中”的效果……数学美,是我们的教师挖掘数学学科本身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有效法宝。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师们通过让学生动手折、剪、拼等活动,开展小组交流、集体讨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孩子在交流互动中去感悟、探索数学的美。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通过看、摸等具体操作活动探索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棱和面的特征……课堂中,教师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契机,通过书上的阅读材料“几何学和欧几里得”的辅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解几何学发展历史的线索,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提升自己的数学人文素养。通过思考领悟数学的奥秘,通过实践品尝数学的乐趣,通过运用感受数学的力量,这样的数学课堂学习,能让学生开放心态、彰显个性,让数学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分享理解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时时都能看到闪动着的师生生命的灵光。
让学生理解数学文化之美时,我们也会依托多媒体的精彩演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演示数学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希腊建筑、音乐、完美数的神奇美感等,让学生通过现代的电脑技术身临其境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其神奇力量。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感悟与认同中,在为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兴奋不已时,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的种子已悄然萌发,这不正是数学文化的魅力所在吗?
三、挖掘数学文化内涵,彰显数学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的内涵,包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进行数学交流等。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
新课程改革把“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写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我们只有在课堂上进行不同形式的文化渗透,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数学,才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也只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感染,才能产生对数学文化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和斗志;我们也只能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与奥妙,感受到数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样的数学学习才会是有效的,这样渗透着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才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触摸到数学的源头、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精神乃至数学的力量。比如在“你知道吗”这个栏目中涉及到: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祖冲之运用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领先欧洲一千多年;秦九韶完善的中国剩余定理,国外落后了554年才由高斯建立;我国在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就已经出现了“约分术”;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源于土地测量等实际需要……这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两页薄薄的教材,更是一幅源远流长的数学画卷。它是以数学史、数学故事和数学知识为载体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学文化渗透。它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数学人文关怀。可说是,虽然从表面上看,数学是枯燥无味的,然而它的内里却有着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感性与理性相融的美。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呈现,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是一种真实意义上的美。
其实,真真切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内涵,体现其人文价值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比如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时往往找不到好的方法,从而导致计算过程速度慢,计算结果错误较多。如果我们能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将定理、法则编成儿歌的形式进行运用,数学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很多,轻松很多,愉快很多。如在学连续退位减法时,可以用这样的儿歌来引导启发学生记住计算方法:“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在解两步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编这样的儿歌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读题审题要仔细。解题一环扣一环,中间问题是关键。数量关系要找准,计算步骤要理清。抓住中间带两头,准确答题乐悠悠。”这样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记得很牢,当学生碰到对应的数学问题时,就能有条不紊地加以运用。
孩子们眼中的数学是美丽的、精彩的。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挖掘数学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充分欣赏数学文化的美,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就一定能通过这些文化的沉淀,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正如范校长所强调的,“数学文化不仅是数学学科的教育,更是在用数学育人。教育在过程中,而不在于结果。”
今天,不管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冀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还是直面学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探索高效课堂的热情把大家吸引到这里,亦或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愿景把大家团聚在这里,明天,我们都将继续从这里出发,立足课堂教学,积极传播数学文化,提升师生的数学素养,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步履坚实,稳步前行,坚定地以数学文化来引领数学学科的深度发展。
责任编辑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