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3~6岁儿童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内容体系的研究*

2016-06-22周兴生周毅刘亚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验组经验核心

周兴生,周毅 ,刘亚举

(广州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构建3~6岁儿童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内容体系的研究*

周兴生,周毅 ,刘亚举

(广州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广东 广州51050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观察和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以动作技能教育目标为依据,结合幼儿身心发育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理论和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理论,构建出3~6岁儿童教育中核心动作内容体系,并通过教学实验验证表明:在3~6岁核心动作经验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动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将为幼儿早期的动作技能教育和幼儿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3~6岁儿童;动作教育;核心动作经验

动作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个体的生存与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动作的发展持续个体生命始终,在儿童青少年的认知、情绪、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中将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早期成功的动作经验对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促进身体发育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诊断动作障碍等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以哈罗动作技能目标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了3~6岁儿童动作技能形成理论、菲里斯·卫卡特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理论,构建出3~6岁儿童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体系,旨为主要解决3~6岁幼儿动作教育“教什么”的问题,构架以核心动作经验为教学方法的课程体系,以及为早期幼儿动作教育提供有力支持。这不仅具有社会现实基础,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3~6岁儿童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内容体系。

1.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专家访谈和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哈罗动作技能目标理论为依据,对3-6岁动作技能形成理论和菲里斯·卫卡特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3~6岁儿童动作教育中动作内容体系,并通过教学实验验证,在核心动作经验内容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动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教学实验从华源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筛选提取对照班和实验班,见表1。首先通过初选使其处于同一年龄段、动作能力相似,再通过数据统计验证前期动作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表1 各年龄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一览

2结果与分析

2.13~6岁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体系的构建

2.1.1哈罗动作技能教育目标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为代表提出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为了帮助教育工作者理清有关儿童动作教育的核心经验,A.J.哈罗[1]等人将这一理论中的动作技能领域所持有的动作行为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动作技能教育目标领域分类模式。该模式的各分类层次是由低级的动作技能行为层次到最高级的层次结构依次排列的,逻辑顺序是反射→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沟通。“结合3~6岁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我们可以发现3~6岁幼儿正处于‘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围绕如何实现‘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便成为该阶段儿童动作教育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确保其教育目的更适合于该阶段儿童的需要”[2]。

2.1.23~6岁儿童动作技能形成理论

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从动作定型的角度来进行说明,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过程:“泛化阶段过程是幼儿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的模仿,只能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分化阶段是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巩固阶段是通过对动作的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3]。第二种是记忆理论。我们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动作通常会被当做记忆暂时储存起来,当收到外界环境刺激时候,会自动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行为。第三种是整体结构理论,是运动技能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将人的大脑看作信息处理器,人的外界的环境刺激发生反应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

运动技能的层级是指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每个序列下所包含的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哈罗[1]等人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层级做了完整的论述,并发表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从不同角度详细的对动作技能领域进行了分层:反射→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沟通六个大类别,每一大类别之下又有不同的亚类别和分支。

2.1.3菲里斯·卫卡特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理论

幼儿动作技能核心经验是幼儿主动或被动的通过使用、描述、模仿、扮演等而获得的一种成功或者失败的体验,这里所指的核心经验主要是指身体肢体的动作体验。对于核心的动作经验方面,美国教育家菲里斯·卫卡特[3]编著的《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2006)中指出早期成功的动作经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8种3~5岁幼儿适用的核心动作经验。到目前为止,在幼儿动作发展的核心经验领域还没有特别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认为儿童动作发展应是整体性和全方位性的,特别要符合幼儿园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要贯穿到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全过程,动作教育在教授运动技能时就是整合的教育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具有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引领功能,从而可以自然地促进孩子身体、情感、智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且能够使这些方面同时的发展。传统的教授运动技能的方式方法与动作教育的方式方法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外在的区别,主要的联系都是以身体为媒介、以动作学习为主线来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而主要区别是传统的教授运动技能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是从运动竞技项目的角度来进行动作技能的学习与练习,而动作学习更多的是从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出发,以有序地发展与开发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为儿童身心发展奠定扎实的身体动作协调性基础。构建出有效的3~6岁幼儿动作教育中核心的动作经验内容有利于学前儿童体育活动课程的编制,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2.1.43~6岁儿童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内容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以哈罗动作技能教育目标理论为依据,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理论和菲里斯·卫卡特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理论,构建出6类3~6岁幼儿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的内容:跟随动作指令;非移动式的身体动作;移动式的身体动作;与物体一起作身体移动;与他人一起作身体移动;身体-运动智能。根据以上的逻辑结构,将3~6岁幼儿动作教育中核心的动作经验体系框架综合整理为图1。

从图1来看,将3~6岁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的序列分为:模仿→整合→习惯,每个序列之下分为相应的层级,而这些层级构成了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层级之下构建出6类的核心动作经验,6类的核心动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层次性,通过这些核心动作经验的练习能有效地实现3~6岁儿童动作技能教育目标,并为编制相关的活动课程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能克服目前幼儿园的在安排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常出现的无序内容和方法手段。

图1 3~6岁儿童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内容体系框架

2.23~6岁儿童核心动作经验内容体系的实证研究

2.2.1小篮球活动课教学实验

在幼儿园进行12周,共24学时小篮球教学实验课,具体教学内容见表2。

表2 教学实验内容

实验组使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幼儿园常用的篮球为器材,依据3~6岁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体系,设计出了小篮球活动课中5类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是依据动作形成的序列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

2.2.2实验效果检验与分析

依据3~6岁幼儿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内容,以幼儿小篮球为活动课实验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

表3 跟随动作指令做动作失误次数实验前后分析

表3可以看出,对幼儿园3~4岁的小班小朋友在跟随动作指令做动作的失误次数分析,经过匹配样本分析对照组实验前后P=0.001<0.01,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后P=0.000<0.01,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4 一分钟原地拍球个数实验前后分析

表4可以看出,对幼儿园4~5岁中班小朋友在一分钟拍球个数分析,经过匹配样本分析对照组实验前后P=0.004<0.01,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后P=0.000<0.01,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5 10m折返跑所用时间实验前后分析

表5可以看出,对幼儿园4~5岁中班小朋友在10m折返跑所用时间分析,经过匹配样本分析对照组实验前后P=0.003<0.01,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后P=0.000<0.01,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6 10m拍球折返走所用时间实验前后分析

表6可以看出,对幼儿园4~5岁中班小朋友在10m折返拍球走所用时间分析,经过匹配样本分析对照组实验前后P=0.02<0.05,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后P=0.00<0.01,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7 移动传球10次失误次数实验前后分析

表7可以看出,对幼儿园5~6岁大班小朋友在移动传球10次中失误次数分析,经过匹配样本分析对照组实验前后P=0.00<0.01,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后P=0.00<0.01,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0.01,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通过跟随动作指令做动作、一分钟原地拍球、10m折返跑、10拍折返拍球走、移动中传接球等5个实验,从动作的设计上涉及到了幼儿动作平衡能力、力量与持久力、灵敏与协调能力。对比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测试内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在动作教育中按照核心动作经验体系为指导编制幼儿动作技能活动课程,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3结论

(1)目前幼儿体育课动作教育内容不统一,存在一定盲目性,动作教学最为薄弱,不重视幼儿核心动作经验的教学方法。

(2)幼儿学前期的动作发展尤为关键。基于哈罗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下,构建出3~6岁幼儿动作教育中核心的动作经验体系主要分为:跟随动作指令、非移动式的身体动作、移动式的身体动作、与物体一起作身体移动、与他人一起作身体移动、身体-运动智能。这6个核心的动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包括了3~6岁幼儿平衡能力、力量与持久力和灵敏与协调能力等内容。

(3)通过小篮球活动课实验表明,3~6岁儿童核心动作经验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动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其核心经验体系在幼儿前期动作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A·J·哈罗, E·J·辛普森.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M]. 施良方,唐晓杰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8

[2] 辛利,庄弼,周毅.动作教育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15,22(6):71-74

[3] 王瑞元,苏全生,李晓捷.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95

[4] 菲里斯·卫卡特.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米歇尔.格雷夫斯.理想的教学点子1:以核心经验为中心设计日常计划[M].林翠湄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周毅,庄弼,辛利.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动作教育与综合训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6):108-112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Movement Experience Content System of 3-6 Years Old Children's Action Education

ZHOU Xing-sheng,ZHOU Yi,LIU Ya-ju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Football,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eaching experiment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article based on movement skill education target,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movement skill forming theory and core action experience theory, and hasbuilt upthe core movements in 3-6 years old children education content system. It shows through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that teaching activ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re movements experience in 3 to 6 years of age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infant movement. Research conclusion will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skil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setting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3~6 years old children; Action education; The core action experience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周兴生(1978-),男,广东云浮人,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3JK094)阶段成果;2013年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3B021600016) 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3-0113-04

研究方向:球教学与训练、儿童动作发展、职业体育

猜你喜欢

实验组经验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