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2016-06-22赵永峰石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抑郁症

赵永峰,石磊

(1.岭南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7)

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赵永峰1,石磊2

(1.岭南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524048;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0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60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设计不同方式、情景、时间长度的运动方案进行干预,全长24周。结果:运动对睡眠障碍因子存在明显的干预效果(p<0.01),喜欢组与非喜欢组差异显著(p<0.05),集体运动组疗效低于独自运动组(p<0.05),不同的运动炼情景治疗效果不同(p<0.05),停止运动,抑郁评分出现回升(p<0.05)。结论:运动对每一个抑郁因子都存在干预效果;制定运动方案时尽量安排集体性的运动方式以及竞争性的运动情景,同时结合特定的喜好开发和调整运动项目会对抑郁患者产生更加有效的干预;抑郁的降低程度与运动方案持续的时间有关,短期锻炼效果不大。

关键词:抑郁症;运动方案;实验研究

近年来,由抑郁问题引发的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急剧上升,引起了社会关注[1]。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群体问题,更是整个国家命运问题。抑郁症的临床治疗目前以西药抗抑郁为主,但长期服药危害性极大,且疗效也不十分理想[2,3]。运动干预的心理调节效应对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功效[4]。在抑郁症的防治方面它具有适用人群广、经济、无副作用的特点;同时,它也在提高国民体质、增进健康、预防慢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锻炼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诚然,体育锻炼在抗抑郁方面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作用,但过度的运动,会使人感到压力、抑郁、愤怒、疲劳和困惑[5,6]。倒底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防治抑郁的发生?在制定运动处方治疗抑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回答诸如此类问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本研究制定不同运动方式、运动情景、运动时间长度的运动方案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干预效果的检验与分析,为临床运动处方治疗抑郁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也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拓宽思路,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对岭南师范学院三年级非体育专业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总计600名。BDI-II评分≥15者,进一步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在HAMD得分≥18的群体中,选取自愿参加本实验的学生60人(男女生各3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分组及要求

将参加实验的60名学生,依运动的形式与情景,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独自性运动组(T1)、集体娱乐性运动组(T2)、集体竞争性运动组(T3),每组男女各10人,共20人。三组HAMD得分均值首先实验前进行比较,没显著性差异(P>0.05),进而制定各组不同内容的运动处方。

1.2.2运动处方及要求

采用有氧为主的运动方案进行锻炼,根据组别运用不同的练习项目和内容制定方案。锻炼频率严格控制每周3次,不具体限定那一天。运动强度为中等。其监测方法为,锻炼过程中锻炼者的心率控制在被试50%~80%最大心率下,即为135~150次/min。实验全长24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12周,三组按照各自处方进行锻炼,第二阶段13~24周,其中T1组,继续锻炼;T2组和T3组,停止锻炼(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大学生抑郁症患者体育锻炼运动方案

1.2.3实验时间及测试

实验从2014年10月13日到2015年3月29日,共24周。三组分别与实验前、第12周末和实验后各进行一次HAMD-17抑郁量表总分的评定,评定者为经过HAMD标准化评定培训的主治医师。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分别用t检验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后HAMD评分各因子均分比较

表2  12周实验前后HAMD评分各因子均分比较 ±s)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能敏感地反映抑郁状态变化,被认为用于抑郁治疗研究的最佳工具之一,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7]。HAMD-17可归纳为4种因子:①焦虑/躯体化:由10、11、12、13、15、17等6项组成;②迟滞:由1、7、8、14等4项组成;③体重即第16项;④睡眠障碍:由第4、5、6等3项组成[8]。12周运动治疗后HAMD-17各项因子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低,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运动对每一个因子都存在干预效果。表2显示,运动对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迟滞因子存在非常明显的积极干预(p<0.01),对体重因子存在一定的积极干预效果(p<0.05)。各因子均分之间的减少幅度(即干预前后各因子均分之间的1-后测/前测*100%的差距)分析,干预最大的为睡眠障碍因子,高达62.13%,最少的为体重因子,仅为20.29%。可以看出干预的具体效果存在跨度相当大的差异。失眠是抑郁症常见症状之一,而睡眠恢复正常是抑郁症患者恢复正常的第一征象,其次才是其他症状的逐步好转[9]。运动和睡眠有很大的联系。首先运动会影响人体内多种激素的产生,如内啡肽,内啡肽可以产生催眠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10,11]。其次,运动可调节人体生物周期节律,生物周期节律对睡眠影响与光线对睡眠的影响一样强烈。运动对体重因子干预最小。首先,运动消耗了脂肪,同时又抑制脂肪的生成。运动能使人体脂肪减少,肌肉增加,当肌肉增加的重量无法抵消脂肪减少的重量,体重自然会下降。同时,适度的运动能降低人的食欲,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根据能量守衡原理,当二者不能平衡时,体重也会下降。所以,有规律的运动后出现体重下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实验前患者的体重下降是一种病态的现象。

2.2不同喜好的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表3  喜好组和非喜好组12周治疗结束后HAMD评分比较 ±s)

将参加实验的60名患者,进行运动项目喜欢是否调查,其中13名患者对自己方案中的运动项目选择肯定,命名为喜好组;47名患者选择否定,命名为非喜好组。两组进行实验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3。接受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治疗(M=9.23,SD=2.65)显著低于接受不喜欢运动项目进行治疗组的抑郁分数(M=12.53,SD=4.81)。t(58)=2.37,p<0.05,d=0.74。运动项目很多,任何一项运动项目只要进行科学的锻炼,都会增进运动者的心理健康,防治抑郁[12]。表3显示,无论患者是否喜爱运动方案中的运动项目,经过12周的运动,患者的抑郁评分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运动对每一个抑郁因子都存在积极的干预效果。但相对来说,喜好组下降的更多,说明患者进行运动时,所锻炼的项目是自己喜欢的项目时,对患者的治疗更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运动即能增强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又能改善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令人感到镇静与快乐。但当运动者进行自己不喜欢的运动项目去锻炼时,它便大大降低了体育运动的这些功能。其次,影响个体坚持运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条与个体对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喜欢是否有关,当个体进行自己不喜欢的运动时,会影响个体对处方的执行,即使在监督者的要求下完成,运动的质量也会下降。个性化原则是制定运动处方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制定处方时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因人而异,个别对待[13];类似的研究成果也认为,只有针对抑郁症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进行运动,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14],因此, 采取合适的运动项目, 培养患者的运动兴趣才有可能使身体锻炼取得最大的心理效益, 使心理健康逐渐改善。综上所述,结合特定的喜好开发和调整锻炼项目会对抑郁患者产生更加有效的干预。

2.3不同运动形式的运动方案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表4不同运动形式的运动方案12周治疗结束后HAMD评分比较

组别独自锻炼组(T1)集体锻炼组(T2+T3)tp治疗前治疗12周末25.35±3.4114.60±4.5624.93±3.7910.43±4.030.423.62>0.05<0.05

T1组为独自锻炼组,即制订运动方案,独自进行健身跑。T2和T3组合并为集体锻炼组,即按照制订的方案,集体进行篮球项目的锻炼。结果显示:接受集体锻炼行为治疗(M=10.43,SD=4.03)显著低于接受独自锻炼的抑郁分数(M=14.60,SD=4.56)。t(58)=3.62,p<0.05,d=0.99。抑郁是常见的心理感冒,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为减少。毋容置疑,适当的运动对抑郁症患者十分重要。研究发现,目前很多抑郁症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常常选择独自锻炼的形式,例如,散步、慢跑、爬山、健身操、太极拳等。这既与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与身体症状有关,更与各类抑郁症防治宣传与研究有关[15,16];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很多实验和临床使用这种独自锻炼的形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17,18]。其实,集体锻炼比独自锻炼更能使抑郁症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表4显示,独自锻炼组和集体锻炼组抑郁评分12周体育锻炼后均下降明显,且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但集体锻炼组优于独自锻炼组。分析:首先,社会交互作用。运动中与同伴的交往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集体锻炼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和趣味性,能使患者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满足、紧张、兴奋、焦虑等多种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同时,集体活动中的团体性和互助互学能启发患者的社会意识,增强自尊、自信及责任感。第二,分散注意力假说。集体锻炼相对单独锻炼更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因为,集体锻炼扩大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增强了协作的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这种注意力的有效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第三,当患者投身群体活动中时,往往具有较强的“从属于集团”的心理倾向。通过与他人的共同锻炼和相互谦让、尊重,使自我群体交往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同时对运动所从属的集体及运动内容,表现出积极的认同和对同伴的心理相容,从而使心理更健康。所以,接受集体锻炼运动处方的患者比接受独自锻炼运动处方的患者更能取得有效的治疗程度。

2.4不同运动情景的运动方案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表5不同运动情景的运动方案12周治疗结束后HAMD评分比较

组别独自锻炼组(T1)集体娱乐锻炼组(T2)集体竞争锻炼组(T3)p治疗前治疗12周末25.35±3.4114.60±4.5624.80±3.6511.80±3.6525.07±3.649.05±4.00>0.05<0.05

由竞争锻炼情景引起的抑郁评分的变化,F(2,57)=9.21,p<0.05,η2=0.24。Tukey的事后检验程序表明使用竞争性锻炼情景的患者(M=9.05,SD=4.00)能够比使用娱乐性锻炼情景的患者(M=11.80,SD=3.65)和独自锻炼情景的患者(M=14.60,SD=4.56)更能降低抑郁评分。同时检验表明娱乐性锻炼情景又优于独自性锻炼情景。这里的竞争性,是指在锻炼基础上的竞争,它远远低于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性对运动员产生的心理反应。这种竞争性的结果,能使患者在于他人的竞争中做出正确的评判,发现不足,从而消除心理障碍。本研究创设的竞争性、娱乐性、独自性三种锻炼情景都达到统计学意义,即都对患者的抑郁感产生干预效应。此外,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19]。目前我国学校体育非常强调有情景的竞争教学与娱乐性的教学改革,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所以,本研究创设的三种锻炼情景,也对当前学校教学改革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表5表明,竞争性锻炼情景优于娱乐性与独自锻炼情景,这与竞争性锻炼情景,更能发展患者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质;以及使得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更好进行有关。在竞争性锻炼情景下,患者更大地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发展,从而使抑郁水平下降[20]。同样,集体竞争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其中有来自内心的,如紧张、害怕、失意等情绪,也有来自外界的,如环境、设备、能力限制等。为了实现目的,就必须发挥意志的作用,克服困难。所以,使患者更能体会到自我价值感和成功感。另外,通过中介变量产生影响,例如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等,使患者的抑郁分数呈现下降。

2.5运动方案持续和停止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的影响

表6  运动方案持续和停止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的影响 ±s)

注:与12周末比较,* p<0.05

按照运动方案,从13周开始,T1组,持续锻炼到第24周末,T2、T3组,停止锻炼;第24周末,再次测定三组HAMD评分。见表6。经一维组间方差分析,治疗12周末,三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24周末,三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0.05。经T检验,三组之间,24周末与12周末HAMD评分,均p<0.05,差异显著。说明,T1组持续锻炼,抑郁症评分继续降低;而T2和T3组,停止锻炼,抑郁评分出现回升,且数据表明经过运动方案锻炼后评分下降的越快,停止训练后,回升也越快。T1组持续锻炼至24周末,抑郁水平继续下降,表明,抑郁的降低程度与运动处方持续的时间(多少周)有关,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21]。长期锻炼计划对心理疾病症患者的抑郁具有长期稳定缓解的作用;停止锻炼后,患者表现出心境状态的紊乱的信号,抑郁水平出现回升,且差异显著。分析: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22],有关假说很多。“内啡肽(β-EP)假设”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23,24]。根据“内啡肽假设”,运动激活了内源阿片肽系统,从而影响大脑分泌出β-EP,并因此减少疼痛、产生总体的愉快感[25]。相应地,后者可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其次,儿茶酚胺(CA)假说认为,某些类别的抑郁与儿茶酚胺尤其是肾上腺素缺失有关[26]。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者的正肾上腺素浓度,这种化学物质可以调节大脑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体力和脑力压力,并提高身体应对精神紧张的能力。第三,神经营养假说认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低水平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27]。运动具有提高体内的BDNF水平的作用[28]。BDNF对维持神经元正常的生理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帮助提高人的决策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当运动停止时,由运动诱导释放的以上物质减少,相应地患者抑郁水平得到提高。

3结论

3.1运动能非常有效地消除抑郁健康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表现在对每一个因子都存在干预效果,其中对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迟滞因子存在非常明显的积极干预效果,对体重因子存在一定的积极干预效果。

3.2接受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治疗显著低于接受不喜欢运动项目进行治疗组的抑郁分数。制定运动方案时结合特定的喜好开发和调整锻炼项目会对抑郁患者会产生更加有效的干预。

3.3接受集体锻炼行为治疗显著低于接受独自锻炼组的抑郁分数。在制定体育锻炼对抑郁症患者的运动方案时,要尽量安排集体锻炼的方式,以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3.4不同锻炼情景的运动方案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效果不同,竞争性的锻炼情景优于娱乐性的锻炼情景、娱乐性的锻炼情景又优于独自锻炼情景。有利于患者潜能得到开发,获得成就感、自豪感以及自我价值感的运动情景,对降低患者抑郁水平更有帮助。

3.5抑郁的降低程度与运动方案持续的时间有关,长期锻炼对心理疾病症患者的抑郁具有稳定缓解的作用;有规律的锻炼停止后,患者表现出心境状态紊乱的信号,抑郁水平开始回升,且经过运动处方锻炼后评分下降越快,停止训练后,回升也越快。

参考文献:

[1] 施学丽,刘延云,刘书言,等.广西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障碍相关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13,164(15):114-117

[2][美]詹姆斯.S.戈登.摆脱桎梏[M].王鹏飞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14-15

[3]付慧鹏,赵小会.运动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6(3):187-188

[4]杨剑,陈开梅,董磊.不同干预方法和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应激的影响效应[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1):7-11

[5]Simon Mark Murphy, Rhiannon Tudor Edwards, Nefyn Williams,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Exercise Referral Scheme in Wales, UK: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public health policy initiative [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12,66: 745 - 753

[6]Richard B.Kreider,Andrew C.Fry,Mary l.O’Toole著,王然译.运动员过度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72-176

[7]唐启盛.抑郁障碍中西医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2-113

[8]陈燕云,王艳杰,黄泳.腹针配合体针对轻中度抑郁症HAMD各因子评分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5):981-983

[9]师建国.愁断肝肠[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2-43

[10]Sofiya Milman, James Leu, Harry Shamoon,et al. Magnitude of Exercise-Induced β-Endorphin Response Is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ltered Hypoglycemia Counterregulation[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 97: 623 - 631

[11]Sofiya Milman, James Leu, Harry Shamoon, et al. Opioid Receptor Blockade Prevents Exercise-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in Humans[J]. Diabetes, 2012; 61: 1609 - 1615

[12]赵永峰.体育锻炼抗抑郁的研究进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4):81-85

[13]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健身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45-48

[14]Christopher Bridle, Kathleen Spanjers, Shilpa Patel, et al. 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severity in older peopl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2; 201: 180 - 185

[15]王陇德.抑郁症可防可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35-37

[16]谢勇.试析运动处方对抑郁症的干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6):74-76

[17]Benson M. Hoffman, Michael A. Babyak, W. Edward Craighead, et al. Exercise and Pharmac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One-Year Follow-Up of the SMILE Study [J]Blumenthal Psychosom Med, 2011; 73: 127 - 133

[18]Lee Pai-Lin; Lan William; Lee Charles C-L. Physical Activity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Predicted Mortality Risk: Results from the Americans' Changing Lives Study [J].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12,38, (10): 678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0]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77-85

[21] Anna K·Forsman, Johanna Nordmyr, Kristian Wahlbeck .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among older adults [J]. Health Promot. Int., 2011,26: 85 - 107

[22]郭雨欣,刑国刚.抑郁症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1):57-60

[23]Sofiya Milman, James Leu, Harry Shamoon,et al. Magnitude of Exercise-Induced β-Endorphin Response Is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ltered Hypoglycemia Counterregulation[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 97: 623 - 631

[24]Sofiya Milman, James Leu, Harry Shamoon, et al. Opioid Receptor Blockade Prevents Exercise-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in Humans[J]. Diabetes, 2012; 61: 1609 - 1615

[25]Grisel JE,Bartels JL,Allen SA,et al.Influence of beta-endorphin on anxious behavior in mice:interaction with EtOH[J].Psychopharmacology(Berl),2008,200(1):105-115

[26]龚绍麟.抑郁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7-132

[27]徐汉明.抑郁症治疗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5

[28]王泽军,季浏,褚昕宇.运动抗抑郁作用的神经营养假说[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9):1458-1466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ercise Program Intervention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ZHAO Yong-feng1,SHI Lei2

(1.Physical Science College ,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 Zhanjiang 524048 ,China;2.Gansu Com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Purpose: it aims to explore effect of different exercise program interven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 60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a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t random with exercise program intervention of different ways, situations and duration for 24 weeks.Result: there's an obvious intervention effect on sleep disturbance by exercise (p<0.01);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Like group and Non-like group (p<0.05);The effect of group exercise team is lower than independent exercise team (p<0.05);Different exercise situations have different treatment effect (p<0.05);Depression score will be rising if exercise stops (p<0.05).Conclusion: exercise has intervention effect on each depression factor;It will have better intervention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f we arrange collective exercise as well as competitive exercise situation as possible as we can when formulating exercise programs while developing and adjusting exercise items by combining with particular hobbies;It will have no obvious effect with short-term exercise since the effect on depression is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exercise program.

Key words:depression;exercise program;experimental study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赵永峰(1971-),男,甘肃临洮人,副教授,硕士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GD14XTV16)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3-0093-05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抑郁症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