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双核”理论视阈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容逻辑及范式研究*

2016-06-22周次保王亮魏瑶刘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核范式理论

周次保,王亮, 魏瑶, 刘明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文化“双核”理论视阈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容逻辑及范式研究*

周次保,王亮, 魏瑶, 刘明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岳阳414006)

摘要:从文化“双核”理论的视角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是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包括龙舟精神文化、龙舟竞渡文化、龙舟教育文化、龙舟娱乐文化、龙舟物质文化与龙舟经贸文化等六类亚文化及其它们所涵盖的二十种具象文化。而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可概括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族传承范式、基于自在自发的民间传承范式、基于政府促进的社会培养范式与基于学校领域的教育培养方式。廓清上述龙舟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对于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难题破解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文化“双核”理论;龙舟体育文化;内容;范式

自古以来,龙舟文化与龙文化密切相关。所谓龙文化是因“龙”而起,而龙是中华的图腾、象征之一。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渊源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符号。龙文化内涵丰富,其主要观念涉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助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等。龙的形象传播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影响波及了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多姿多彩。龙舟文化正是秉承龙文化的精神内核,借助龙舟这一龙文化的物化载体和龙舟竞渡这一龙文化的活动载体而逐步演化而成的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一般认为,但凡与龙舟运动相关的精神文明成果与物质文明成果,即可被称为龙舟体育文化。从这层意义而言,龙舟文化可被视为龙文化的亚文化之一。从龙舟文化起源来看,早期龙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表达为对龙的图腾崇拜,对民族先贤的纪念,对先祖亡灵的祭祀,对生产生活的祈福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这些传统精神文化经过文化整合仍然得到了保持与延续,而且龙舟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处延不断扩大,其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成果产出令人瞩目,使龙舟文化传承的内容体系更为纷繁复杂。正是由于龙舟文化传承的这种复杂性,严重地阻滞着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人才类型难确定、传承范式难形成等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依托文化“双核”理论的力量对当下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范式展开研究。所谓文化“双核理论”是吸纳了国内外有文化建构理论的最新成果,并吸取了我国基层单位或学校进行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概括而成的一种文化传承新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的构建与传承主要由二大核心要素组成,即回答“传承什么”和“由谁传承”这二个核心问题。文化传承的客体是“内容及范式”,而主体是“人才及培养”。所以,开展龙舟体育文化传承内容及传承范式研究是贯彻文化“双核”理论的必然要求。鉴此,本研究从文化“双核”理论的要求出发,明确龙舟文化传承的内容体系,对处于具象层面的龙舟体育文化进行内容逻辑与抽象,并对当下龙舟文化传承的范式进行全景式的展示,以期解决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中的理论困惑与实践难点,促进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光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近五年参加“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世界龙舟俱乐部锦标赛”、“亚运会龙舟赛”的20支参赛队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180人;国家级“龙舟之乡”湖南汨罗市、沅陵县的龙舟爱好者110人;国家、省(市)级龙舟协会或社会体育中心相关管理干部26人;龙舟制作企业负责人14人;高等学校或科研所的相关专家学者22人,共352人。样本覆盖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北京、天津、浙江、山东、辽宁、福建、陕西等十个省市、自治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系统收集、整理与分析了有关龙舟运动的书籍、学术论文及相关工作文件等。

1.2.2问卷调查法

按照社会调查的通用要求,设计与制定了《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范式》的调查问卷。在正式调查实施前,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与信度检验。经专家评价,问卷的内容效度到达高水平。采用再测法,对二轮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其相关系数R=0.9564,表明问卷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正式调查于2013年5月至10月进行,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回收率83.8%。

1.2.3专家访谈法

主要就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范式问题对北京、广东、湖南等三省市部分高校的专家教授和龙舟协会的领导进行了咨询。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采用累计频率(%)等常规统计对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5逻辑分析法

采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范式进行理论推导。

2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2.1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容逻辑

2.1.1龙舟体育文化传承内容的调查

352名调查对象涵盖了我国龙舟竞技的顶级运动员、裁判员与教练员,从事龙舟运动管理的管理人才,龙舟品牌企业负责人,“中国龙舟之乡”的龙舟爱好者,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与领导。这一研究样本不仅覆盖面广,而且代表性强,其对龙舟体育文化的认知与判断具有权威性,其对龙舟文化传承内容选择与明确凸显有效性。鉴此,经对这批调查对象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得到了以下有关龙舟传承内容的调查结果(表1)。

表1 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内容的调查结果 (n=352)

*表示累计频率≥60%

从表1可见,在所列的28种具象文化中,持肯定评判的累计频率≥60%的条目有20个。按照社会学调查的通用要求,这20个反映龙舟运动的具体文化形态可被视为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按照文化“双核”理论的要求可对上述20种具象文化进行内容逻辑,得到了图1所示的龙舟文化传承内容逻辑分类图(图1)。

图1 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内容逻辑分类

从图1可见,龙舟图腾文化、龙舟纪念文化、龙舟祭祀文化、龙舟祈福文化与龙舟竞争合作文化等具体文化形态主要反映了龙舟精神层面的文化,可将它们概括为“龙舟精神文化”。龙舟竞渡赛事文化、龙舟裁判及规则文化、龙舟训练及技战术文化、龙舟教练员文化与龙舟运动员文化等主要体龙舟文化的竞技层面,可将它们归纳与“龙舟竞技文化”。龙舟知识理论文化、龙舟教学手段方法文化、龙舟教师文化与龙舟专业学生文化主要反映了龙舟文化的教育层面,可将它们综合为“龙舟教育文化”。龙舟娱乐文化与龙舟节庆文化等主要体现了龙舟文化的娱乐层面,可将它们归纳为“龙舟娱乐文化”。龙舟制作工程文化、龙舟产品文化与龙舟设施文化等主要反映了龙舟文化的物质层面,可将它们归纳为“龙舟物质文化”。而龙舟商贸文化与龙舟旅游文化等主要体现了龙舟文化的经济内容,可将它们综合为“龙舟经贸文化”。上述六类龙舟体育文化的亚文化共同组成了当下龙舟体育文化系统,体现了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由上可知,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已将龙舟文化由早期主要局限于龙舟精神文化与龙舟竞技文化,扩展成为当下有龙舟精神文化、龙舟竞技文化、龙舟教育文化、龙舟娱乐文化、龙舟物质文化与龙舟经贸文化等形态各异、层次多重的文化体系,所以,有必要按照文化“双核”理论的要求对这些传承的主内容逐一进行阐释。

2.1.2龙舟体育文化传承内容的阐释

2.1.2.1龙舟精神文化。龙舟精神文化是其文化缘起、聚集、整合与发展的精神动因,亦是龙舟运动得以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推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具体文化:一是龙的图腾文化。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由古代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产生的,龙即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图腾。因此,龙的图腾文化是龙舟体育文化产生的源泉,亦是龙舟精神文化的主要构成之一。二是龙舟纪念文化。龙舟纪念文化形成的时期较早,龙舟起源的“屈原说”、“伍子胥说”都是龙舟纪念文化的史证。除了纪念民族英雄之外,纪念文化亦涉及祖先、亲属、保护神等。纪念文化与纪念活动、纪念仪式密切相关,所以,龙舟的纪念文化亦是一种活动文化与仪式文化。三是龙舟祭祀文化。这种文化与龙舟纪念文化和龙舟祈福文化在外延上有交叉,有难以完全分离开来。但龙舟祭祀文化侧重于对自然、先人的拜祭、仪式感特别强,感情上趋于严肃、庄重。早期的龙舟祭祀文化有相当的迷信色彩。四是龙舟祈福文化。该文化主要产生于人们对未来生活、生产的良好祝愿与向往,亦产生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感恩。它在情感上通常较之祭祀文化要轻松,仪式上有一定程序但并不苛刻,随意性较大,龙舟祈福文化更多表现在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上。上述四种龙舟精神文化历史悠久、绵延至今,不仅为国人津津乐道,而且为今人传承沿袭,表明这些传统文化受到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它们体现的主流价值是向上、向善。在当代,上述四种传统的龙舟精神文化综合得以传承发展,特别是当现代竞技运动的加盟,龙舟精神文化的外延扩大,出现了一种反映时代特征的龙舟精神文化,即龙舟竞争与合作文化。该文化强调的是要通过龙舟运动体现现代社会所推崇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龙舟竞争与合作文化是龙舟精神文化内涵发展的现代写照。

2.1.2.2龙舟竞技文化。龙舟竞技文化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龙舟竞渡赛事文化。龙舟竞渡自古有之,是现代龙舟赛的雏形。据史料证明,古代中国各地的龙舟竞渡方式不一,龙舟的形制亦五花八门,材料以木质为主,但亦有竹舟等其他材料所造的龙舟。现代,为求得比赛的公平性,才有统一尺寸要求。为了使龙舟能每年重复使用,当下竞赛龙舟多采用玻璃钢的材料,其维护费用较低,使用时间也较之木龙舟更长。随着龙舟运动的现代化,今人的龙舟竞渡赛事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现场观众可达数百万人,加上现代媒体的介入如电视直播等,其观众数字难以估量。二是龙舟训练及技战术文化。目前我国龙舟训练已有理论及方法,虽然并不十分健全,但亦有不少成果。龙舟训练与比赛要为研究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这些技术与战术本身就是前人与今人共同实践的文化结晶,所以,龙舟训练及技战术理论与方法,同样属于龙舟竞技文化的组成之一。三是龙舟裁判及规则文化。龙舟裁判是龙舟竞技人才的一种,本身就是“创造文化并被文化创造”的对象之一。龙舟竞赛规则技战术一样,本身就是龙舟体育文化的成果之一。所以龙舟裁判及规则属于龙舟竞技文化的范畴。四是龙舟教练员与运动员文化。龙舟教练员文化一般是指教练的职业操守、行为规范、专项能力与群体氛围等。龙舟运动员群体中同样也会形成该群体特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上述在教练或运动员内部形成的组织规范与行为文化,被称为教练员文化或运动员文化。它们也是龙舟竞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构成之一。

2.1.2.3龙舟教育文化。龙舟教育文化与龙舟竞技文化有相通之处,其共同之处是在于教育与竞技在体育活动之中都会同时被使用,换言之,龙舟竞技之中含有教育的因素,龙舟教育之中亦需运用竞技的方法,所以二种文化有联系又相通其不同之处在于二类文化在目标指向和理论依据上有明显差异。龙舟教育文化的目标是育人,依据的是教育理论,而龙舟竞技文化的目标指向是取胜,依据是竞技理论。龙舟教育文化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龙舟知识理论文化。知识理论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之一,龙舟知识理论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体育文化成果之一。龙舟知识理论涉及学科门类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所以龙舟知识理论文化尚禹今人进一步开发整理与传承光大。二是龙舟教学手段与方法文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是知识理论的构成之一,亦是一种具有独立体系的特殊文化。它将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是介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教学媒介之一。所以,龙舟教学手段与方法文化对龙舟教育文化的形成具有特殊的贡献。三是龙舟教师文化。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的人格品质、职业操守、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乃至语言表达等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四是龙舟学生文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个体或群体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规范、语言表达、价值观念、兴趣爱好与生活方式等,这就构成了学生的特有文化。这种学生文化对龙舟教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1.2.4龙舟娱乐文化。龙舟娱乐文化自古有之,先民的“划舟戏水。”就是生动的例证。但龙舟娱乐文化曾一度在龙舟竞技文化的压迫下失去自我,在龙舟文化发展中处于边缘化。随着龙舟运动的大众化与生活化,龙舟活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当下人民群众休闲娱乐、舒缓压力、扩大人际交往的大众体育项目之一,龙舟娱乐文化强势回归,在龙舟文化发展中获得了应有位置。龙舟娱乐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二方面内容:一是龙舟休闲娱乐文化。龙舟休闲娱乐文化是龙舟娱乐文化的主体,一般是指通过进行龙舟活动或观赏龙舟比赛获得身心的放松、压力的释放、情绪的宣泄、快乐的获取等。这种群众性的龙舟娱乐活动已在我国部分“龙舟基地”与“龙舟之乡”得以开展。可以预见,随着龙舟活动的推广,龙舟休闲娱乐必将成为我国广大民众和龙舟爱好者的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之一,龙舟娱乐文化将得到更为顺利的发展。二是龙舟节庆文化。龙舟节庆文化亦是自古有之。端午节划龙舟已是千年习俗。龙舟活动在民间开展历来与庆祝节日有关。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节日期间,节庆文化虽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地区都有龙舟竞渡,可见龙舟运动影响之广泛。龙舟节庆文化独树一帜,在龙舟文化发展中所起作用将愈来愈大。

2.1.2.5龙舟物质文化。龙舟物质文化是龙舟文化的物质表征,是体现在龙舟运动相关的有形物质产品上如龙舟、服饰、场地、建筑等,所有由于龙舟文化而创造而来的物质文明成果,都属于龙舟物质文化。龙舟文化最具代表意义是“龙”与“龙舟”,一般在所有龙舟物质文明成果中都能“看到”。龙舟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涵括:一是龙舟制作工程文化。龙舟制作由来已久,在民间已有久远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龙舟制作工程文化是随着现代制作工艺进入龙舟制作以后才逐步形成的,并成为一种独立的龙舟物质文化形态。二是龙舟产品文化。由龙舟运动而衍生的龙舟产品众多,如龙旗、服装、纪念品、模型等,龙舟产品生产企业亦是龙舟产品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龙舟产品文化因其物化特质已成为龙舟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三是龙舟设施文化。大型龙舟设施建设是开展龙舟竞技与龙舟活动的必要条件,在龙舟物质文化建设中颇具代表意义,其中龙舟建筑,龙舟场地的建造处处体现龙舟文化特色,因此,龙舟建设文化是龙舟物质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1.2.6龙舟经贸文化。早期的龙舟经贸文化雏形可以从龙舟竞渡所在的农村小集市中得到初步确认。随着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推进,龙舟竞渡与龙舟活动的举办地越来越靠近城市,影响力与规模亦越来越大。“龙舟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战略已为许多龙舟之乡所采用并实施,由此,龙舟经贸文化开始进入了龙舟文化的行列,成为龙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龙舟经贸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二方面:一是龙舟商贸文化。这主要指龙舟制作、龙舟产品、龙舟设置等所有物化产品都要通过商贸途径来实现,亦指通过龙舟活动来进行其他商贸往来。在我国不少水资源丰富且有龙舟活动传统的县市、乡镇,龙舟商贸文化在其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可见龙舟商贸文化的杠杆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价值。二是龙舟文化旅游文化。我国各地的“龙舟节”是一个盛大集会,早已被旅游部门所关注与参与,观看大型龙舟表演已成为当下不少旅游团或旅行社选择的旅游项目之一。龙舟旅游文化亦为当地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它正以其强烈的民族文化影响力、号召力与凝聚力展示在世人面前,犹如东方旭日,蒸蒸日上。

2.2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

范式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方式。所以,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范式可被定义为,得到龙舟界业内人士公认的龙舟文化传承的基本模型或方式。了解与掌握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不仅对龙舟文化的内容逻辑是一个重要补充,而且对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途径开拓是一种直接促进。文化“双核”理论认为,文化传承范式的研究从狭义上看是对内容逻辑的延续,从广义上看是对内容逻辑的强化。所以从这层意义而言,范式是内容逻辑本身的研究范围,是内容逻辑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龙舟体育文化传承范式的研究对于龙舟体育文化内容逻辑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2.2.1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范式的调查

经对352名调查对象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当下我国龙舟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如表4所示。

从表2可见,表中所列的13种传承方式是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培养方式,但这些培养方式能否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取决人们是否认可这些方式是否在未来龙舟文化传承中能继续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组织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是:对表中所列条目持肯定评判累计频率≥60%的有:家族内部传承、宗族内部传承、村落自发传承、地方自发传承、企业办队传承、协会组织传承、高校办队传承与专业教育传承等八种传承范式。按照社会学调查的通用要求,这八种传承范式可被规为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其余5种持肯定评判累计频率<60%的传承方式虽曾在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中存在过,但或因已被弃用、或因不切实际未能成为主流传承方式。对上述8种入选的传承方式进一步归纳,可按其性质概括为四类(图2)。

表2 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范式的调查结果 (n=352)

*累计频率≥60%

图2 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范式

从图2可见,由于家族内部传承与宗族内部传承主要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传承,因此可将它们并称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族内部传承范式”。鉴于村落自发传承与地方自发传承主要是符合自在自发的传承方式特点,因此可将它们综合称为“基于自在自发的民间传承范式”。协会组织传承与企业办队传承主要是基于政府促进的作用,因此可将它们合并称为“基于政府促进的社会培养范式”。高校办队传承与专业教育传承主要是发生在学校领域,因此可将它们综合称为“基于学校领域的教育培养范式”。至此,一个相对完整又彼此独立的龙舟文化传承范式系统得到了全景展示。

2.2.2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范式的分析

2.2.2.1宗族传承范式。这种传承范式主要包括家族内部传承与宗族内部传承二种传统的龙舟文化传承方式。在早期龙舟运动的开展主要是靠家族内部或宗族内的传承方式进行,它们的共有特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龙舟运动达到振兴家族或宗族的目的。由于宗族一般涵盖了家族,故将它们综合称为宗族传承范式。这一范式历史悠久、结构严密、合力较大、号召力强,因此得以存世至今,并将在未来龙舟文化传承继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2.2.2.2民间传承范式。这种传承方式主要包括村落自发传承与地方自发传承二种传统的龙舟文化传承方式。与上述宗族传承方式相比,地域有所扩展,参与人数更多、规模较大。实际上,这种传承方式可以称为基于地缘的民间传承方式。本研究将其命名为“基于自在自发的民间传承范式”,是因为要区别下面将讨论到的社会培养范式。这种社会培养范式亦发生在民间但他更依赖于有组织的社会培养。自发性较小。而村落和地方性传承自发性较大。自在自发的民间传承范式体现了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本质特征,因此,对这一范式应给予大力保障与扶植。

2.2.2.3社会培养范式。这种传承范式主要包括协会组织传承与企业办队传承二种现代龙舟文化传承方式,并得到了政府部门大力促进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是当下我国龙舟运动及其文化传承的主流范式。协会是指中国龙舟协会和各地区龙舟协会。中国龙舟协会是半官方的社会组织,一般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领导兼任领导职务,负责全国龙舟比赛的组织和龙舟文化的推广,各省市龙舟协会亦负责本地的龙舟活动开展,所以,龙舟协会组织传承是当前起主导作用的龙舟文化传承方式,应予以进一步强化。企业办队传承是近些年来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出现的一种新兴传承范式,即由企业出资组队并冠名参加龙舟竞技比赛和其他龙舟活动等,这种传承方式已有成果途径可资参鉴。由于这种方式有赖于社会中坚——企业,所以可将之归为社会传培养式这一类别。

2.2.2.4教育培养范式。这种传承方式主要包括高校办队传承与专业教育传承等二种新兴的龙舟文化传承范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承发生在学校领域,因此将它们合并称为教育培养范式。文化传承的主战场历来在学校,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未来发展方向亦是如此。近些年,我国高校办龙舟队的大学已逾数百所,并成立了大学生龙舟协会负责各高校之间的龙舟比赛和龙舟运动的推广,发展势头良好。有些体育院校已开设龙舟课程,正快步朝着兴办龙舟专业方向迈进。专业教育传承方式进入教育培养范式之内,反映了人们对高等学校开办龙舟专业的期望。可以预见,大学开办龙舟专业教育将成为现实,专业教育传承将成为龙舟文化传承的一支主力军。

3结论

3.1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龙舟精神文化,包括龙的图腾文化、龙舟纪念文化、龙舟祭祀文化、龙舟祈福文化及龙舟竞争与合作文化等;二是龙舟竞渡文化,涵盖龙舟竞渡赛事文化、龙舟教练与运动员文化、龙舟裁判及规则文化、龙舟训练及技战术文化等;三是龙舟教育文化,包括龙舟知识理论文化、龙舟教学手段文化、龙舟教师文化及龙舟专业学生文化等;四是龙舟娱乐文化,涵盖龙舟休闲娱乐文化与龙舟节庆文化等;五是龙舟物质文化,包括龙舟制作工程文化、龙舟产品文化与龙舟设施文化等;六是龙舟经贸文化,涵盖龙舟商贸文化与龙舟旅游文化等。上述六类龙舟体育文化及其他所包括的具体文化形态,构成了多维复杂、丰富多彩的龙舟体育文化系统。

3.2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一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族传承范式,包括家族内部传承与宗族内部传承等方式;二是基于自在自发的民间传承范式,涵盖村落自发传承与地方自发传承方式;三是基于政府促进的社会培养范式,包括协会组织传承与企业办队传承等方式;四是基于学校领域的教育培养范式,涵盖高校办队传承与专业教育传承等方式。上述四大传承范式及它们包括的八种具体方式是为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 唐炎,朱维娜.体育人才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胡潇.文化现象学[M]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4] 何培金.中国龙舟文化[M].北京:三环出版社,1991

[5] 胡娟.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以龙舟竞渡为例[J].体育科学,2008(4)

[6] 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

[7] 陈丽珠.中国龙舟活动的发展及“龙”文化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

[8] 顾自力.试论“龙舟竞渡”习俗与传说的文化渊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3)

[9]霍丽明.初探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2,12(4)

[10]姚正曙,何根海.龙舟竞渡的起源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2)

[11]张明军.龙舟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研究[D].西安:西北民族大学,2008

[12]湖南省龙舟协会.湖南省龙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Z]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Logic and Paradigm of Chinese Dragon Boat Sports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ual-core Theory

ZHOU Ci-bao, WANG Liang, WEI Yao, LIU M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China)

Abstract: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ual-core theory, the inheritance content and paradigms of Chinese dragon boat sports culture is essential to the dragon boat talent cultivation.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expert interviews,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heritance content and paradigm of Chinese dragon boat culture, which shows that the inheritance content of Chinese dragon boat sports culture mainly includes such six kinds of subcultures like dragon boat spiritual culture, dragon boat racing culture, dragon boat educational culture, dragon boat entertainment culture, dragon boat material culture and dragon boat economy and trade culture, which cover more than twenty concrete cultures. The basic paradigm of the Chinese dragon boat sports cultural inherita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religious inheritance paradigm based on blood relationship, spontaneous and free folk inheritance paradigm, social raising paradigm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al paradigm based on schools. To conclude,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clarify above-mentioned content and paradigm for u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al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ragon boat sports cultural inheritance.

Key words:cultural dual-core theory; dragon boat sports culture; content; paradigm

收稿日期:2016-04-20

作者简介:周次保(1962-),男,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3-0033-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文化“双核”理论视域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容逻辑与人才诉求研究》(13BTY042)

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双核范式理论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边角双核互相转,环环相扣不变心——解三角形经典题突破
坚持理论创新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双核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