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抓稳打筑梦教育
2016-06-21邱瑞根
邱瑞根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萍乡市教育局以“五个一”为抓手,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熟记、领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一、坚持一个核心,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元素融入到师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立德树人质量,巩固立德树人成果。
1.以教材为载体,大力实现“课程育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到校本教材、德育课程、各科教学、考试评价之中,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使广大青少年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深入推进萍乡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教室、进头脑,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其中编写的《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
2.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实现“实践育人”。开展“素质教育月”“我的梦·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崛起而学”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并将比赛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印发到全市中小学。通过学身边人、身边事,达到“典型示范、以优育人”的目的。萍乡市教育局在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被评为组织优秀奖,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中被评为先进集体。
3.以创建为载体,大力实现“管理育人”。大力创建文明校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学习践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多年评为全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大力创建法治校园,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师生学法守法用法,萍乡市五所学校被推选为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市中小学师生学法懂法、遵章守纪现象蔚然成风。
4.以环境为载体,大力实现“文化育人”。全面构建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文化育人。各学校在显著位置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久性宣传墙,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处张挂名人字画、格言警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传画册;在广播上播送优秀典型事迹、国学经典。精心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如以“雅”文化、“诚”文化、“廉”文化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一切为了孩子——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巡礼》一书发至各校,评选“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120所,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二、 构建一个平台,实施“龚全珍式教育工作室+”育人工程
萍乡市中小学深入打造“龚全珍式教育工作室”316个,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义务辅导、志愿帮扶、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建好一室多站,更加关注师生诉求。萍乡市中小学实行统一的标志,严格“七个一”建设标准,建设龚全珍式教育工作室,各校以工作室为平台,形成义务辅导站、来访接待站、教师结对帮扶站、红领巾广播站、家庭教育服务站等一室多站服务机构,积极关注师生诉求,制定工作流程和值日安排表,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公布校长信箱电话,接待来访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针对师生、家长诉求,以一事一表的形式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分派到各相关责任人,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困难,积极践行互帮互助传统美德。
2.开展志愿服务,更加关注师生成长。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义务植树、捐资助学、文明劝导、社区清洁、环保公益行、关爱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其中“留守儿童爱心妈妈”成为一道时代风景,在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被评为先进集体。深入了解教师思想动态,提供教学业务指导,由党员骨干教师组成的讲师团深入开展送培下乡活动,组织开展“龚全珍式”优秀教师巡回宣讲和百名党员教师百场讲堂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推师生健康成长。
3.促进服务升级,更加关注教育质量。通过龚全珍式教育工作室,打造一批服务教育教学品牌,将民声互动、教研教学、培优解困、第二课堂等融入其中,进一步助推服务升级,涌现出“培优培尖、答疑解惑”“文化辅导小屋”“爱心图书室”“爱心银行”等品牌。其中开办“培优培尖、答疑解惑”义务辅导专题讲座21场,受益学生达6000余人,义务辅导学生21218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5246次,成为广大师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争创教育一流的实践平台。
三、打造一个基地,让师生在劳动中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萍乡市推动在投入保障中精心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下拨专项经费,积极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利用学校的空地、房顶开办劳动实践基地,对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奖励,有力提高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劳动基地数量已达到68个。大力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示范学校,鼓励学校立足实际,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多所学校荣获“省农村学校劳动实践示范基地”称号。设立班级“责任地”,培训一批优秀指导教师,带动学生定期参加学校实践基地劳动,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萍乡市普遍推行劳动技能和素养进课程、进学校、进教室,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内涵。自编农学校本教材,将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并组织学生参与种养等活动。他们既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也获得丰收的喜悦,在劳动和汗水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勤俭、学会互帮互助、学会平等友爱,自觉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独特的绿色校园文化,成为萍乡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团省委、省文明办等领导考察学校劳动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劳动实践活动:吃自己种的菜感觉真好。
四、建好一个共同体,推进家校合作常态化
办好家长学校,形成家校合力。萍乡市共创建785所家长学校,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同时,还组织“党员干部访万家,育人解困树形象”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办学理念、孩子在校情况。
开展家教研讨,助推共同提升。近三年征集评选全市家庭教育优秀论文、优秀调研报告100余篇,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优秀家教资源。召开全市家庭教育理论研讨会,介绍家庭教育经验,邀请家教专家授课,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做好家教辅导,领悟核心要义。提升家长教育质量,组建由学校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优秀家长、法治副校长等成员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函授学习、网上咨询、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列举翔实家教案例,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家教指导服务,生动解决家长家庭教育困惑,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核心要义。
五、建立一套考核机制,让评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激励机制为导向,以先进典型为引领,以评价考核为动力,发挥考核评价机制“指挥棒”作用,促进广大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典型引领,不断深入学习先进典型。认真学习龚全珍,积极选树先进典型,评选全市优秀教师、班主任、十佳“美德少年”。通过培养和推荐、评选,萍乡市中小学涌现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龚德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王祖德,全国模范教师刘锡全,全国“十佳”自强女孩、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肖玉玲同学,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罗文妤同学,全国美德少年肖文恒同学,4名全省“最美乡村教师”,6名全省“优秀乡村教师”,5名“赣鄱最美少年”提名奖学生。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善举,引导师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中成为主流,广大师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者、践行者。
2.师德为先,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约束机制,坚持开展“师德标兵”评比、师德师风测评、“爱生敬业,办人民满意教育”师德师风主题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开展廉洁从教行为专项督查,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定期注册、考核评价、聘任聘用、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考核为要,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订和完善《关于加强全市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学习龚全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地实施方案》《萍乡市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萍乡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百分考核细则》《萍乡市中小学校目标管理千分考核细则》,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师生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常态化“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榜发布工作,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在全市中小学校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进一步融入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在落小落细落实上动真格,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倡导者,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地,为推进教育改革、争创一流教育提供坚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