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是“饮鸩止渴”
2016-06-21杨启锋
杨启锋
据报载,西安某高校开设了一门“青春无悔课”,要求女生填写承诺卡,并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
一直以来,性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领域的“软肋”,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在性教育中患得患失,难以启齿,甚至是谈性色变。高校性教育仍然停留在“放不开,走不稳”的封闭状态。而该校“富有创意”的“大尺度”青春无悔课,显然高估了女大学生们的心理接受能力。不仅“好心办了坏事”,严重刺激了女大学生们敏感的神经,更加剧了她们对“剑走偏锋”式性教育的疑惑与担忧。
毋庸置疑,近年来,一些高校女大学生未婚同居、生子现象比比皆是。客观而言,校方要求女大学生承诺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有着维护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初衷。但承诺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育人者理应给学生呈现美的教育行为,传递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而不应用非常规方法来“绑架”学生。
性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人生“养料”,加强女大学生的性行为教育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宣誓并不能规避婚前性行为和婚后婚外性行为。
硬性的要求不如柔性的呼唤。性健康教育不应一诺了之,而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大学生认识到不良性行为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自控意识和性安全能力,实现知行合一。
要让性健康知识真正内化成性安全素养,不能“纸上谈兵”,要让性教育“动”起来。通过与女大学生的多元互动,让其灵活掌握预防性侵犯的知识,提高性防范能力,使她们面对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避免伤害。女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际及时与女学生进行性防卫实战演练,促使她们在性教育活动中“踏实留印,抓铁有痕”,提高性安全自护和防范能力。
高校性健康教育唯有避虚就实,实现系统化、课程化、实践化、常态化才是“正道”。如此,方能为女大学生筑牢性安全的“千里之堤”,为她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真正让性健康、性安全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亩方塘”。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