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知识的探索

2016-06-21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林梦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医学知识人体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 林梦倩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变,而身心健康却面临巨大挑战,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着人们,身心健康正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对于健康教育,我们更应该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疾病知识、急救知识是当今素质教育重要目标。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由于偏重于应试教育而忽略素质教育,造成了学生医学健康常识基本素质较低。由此可见,教学中培养学生医学知识迫在眉睫。

一、初中生物课本医学知识点结构梳理

要将人体健康知识教授给学生,我们先要梳理初中教材内容,进而分析归纳出知识点,然后才能在课堂内外讲授给学生。

由下图表信息可知:初中生物教材中,已经涵盖基础性的人体知识,掌握这些人体知识,学生不仅为将来在人体生命科学领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还对自身身心健康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材中位置 医学健康常识的渗透内容七年级上册 脱缰之马癌细胞、人体几种常见组织、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七年级下册 人体健康需要的部分维生素、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血液组成和作用、血型、输血原则、模拟练习止血包扎、心率、脉搏、人工呼吸、肾透析、排尿的神经调节、人的视力和听力、激素缺乏导致的疾病、药品的慎用八年级上册 骨的结构、关节、骨折、人的生殖系统、受精、遗传病和遗传病发病率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知识的途径

(一)紧扣教材,课堂渗透

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渗透医学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紧扣教材,采用比较丰富的表达形式来将医学健康知识结合教学知识点,以关联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达到渗透的目的。

1、 联系生活,适时渗透医学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医学健康教育也遵循这一原则,充分挖掘教材与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寻找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

例如,在讲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时联系到部分学生出现口臭、龋齿等口腔疾病的情况,教师列举口腔卫生、病从口入的事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以便学生养成饭后漱口、睡前刷牙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根据学生认知,适时渗透医学疾病知识

七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人体生理的知识,与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因课本篇幅限制无法深层延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穿插医学知识进行拓展深化。

例如,在“血液”这一节教学中,教材中没有提及与血液有关的疾病。学生平时听说过“白血病”“血癌”“白化病”等名词,但多数并不了解这些疾病,甚至有部分会望文生义。这时教师应抓住学生求知欲全面阐述含义。经过教师的对比延伸,学生才会清楚明了。这就是基于学生认知,针对学生的疑点进行点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创设医学情景,渗透医学诊断常识。

单纯的理论教学,难免会让学生觉得理论知识空洞苍白且毫无用处。如果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症状创设成医学情景,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医患的角色扮演,学会给自己或亲人、朋友看病,明白知识的实用性,从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所在。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既能运用课本中知识,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又能体验医生处理这类病情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学用结合,课外引领

四十分钟课堂以外的时间是学生精彩丰富的生活,可以成为渗透医学健康知识的辅助方式。通过趣味性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利用特色课程进行医学健康知识教育

生动形象视频是理想教学材料,而电影又是极具趣味引人视频。所以,在兴趣特色课,我们可以结合医学知识点来教学。比如阐述人类进化原理的《人猿星球》,以观看电影和旁白讲解的形式来阐述电影《生化危机》中与教材相关的克隆技术和DAN遗传的医学知识。动手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体内脏模型剪纸大比拼”活动,按照人体内脏器官结构,以剪纸形式拼接成一个人体内脏模型,这样学生就会在完成活动的同时,饶有趣味的学习人体八大系统。

2.校园海报传播医学热点,培养学生医学视野

校园海报是广泛宣传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校园海报内容可以呈多方面,如预防疾病、心理健康、医学科普、医学卫生。教师或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海报中医学热点,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以“医学热点”为主题的校园海报。

在进行“预防传染病”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以“登革热”为主题的校园海报,了解蚊子在传播疾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蚊子在传染病中的危害。除了常规性的热点,还可以在校园海报中多关注一些有争议性前沿医学研究。比如媒体报导的《世界首例"换头"手术将在中国进行》等医学新闻热点。

3.联系日常生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以外的时间里头,学生有着丰富生活体验。因此,根据教材医学知识点,结合人们日常生活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才能明白知识的实用性。

在教授“血压”“心率”这些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学习如何用血压测量仪、学习如何使用听诊器,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医院或社区的义诊活动的志愿者。这些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既能高效完成生物教学任务,增进健康意识,也能学用结合。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是奠定基础性的医学知识,通过趣味丰富、记忆深刻、学用结合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工作有深远意义,这也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医学知识人体医学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思维导图在医学中的应用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医学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