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课新讲《画杨桃》

2016-06-21河北省武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宋玉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杨桃五角星样子

河北省武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宋玉英

视障学生的认知特点:靠手触摸、耳听声来获取信息。这些特点给他们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困难。由于视觉上的缺陷,不受视力信息的干扰,使他们学习起来非常专心,他们往往在记忆的速度、准确、持久上占优势,尤其是音乐的学习,那更是优势凸显。钢琴、二胡、柳琴、鼓等乐器,他们较普校的孩子学的更快,效果更好。但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那可是十分的困难。往往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用最准确的语言让学生对物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作为一名视障教师最困扰的问题,而我们的特殊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融入社会、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作为视障学生的教师,教师就是孩子们的眼睛。做好这双眼睛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不能以我们常人的认知特点想当然。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认识事物。“画杨桃”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对杨桃进行全面的了解,或者拿一个杨桃直接让学生观察一下,对事物的认识相对来说简单,可以不做为课堂讲解的重难点。但对于视障的学生来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当我看到“画杨桃”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些犯难了,怎么讲呀,学生对杨桃一点也不了解,怎么学呀,甚至都想放弃。有时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在不经意间,在超市买水果的时候,突然发现它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杨桃。泛着嫩嫩的黄色,晶莹剔透,轻轻一碰,汁液就要流出来的样子,太好了,我如获至宝。一下子买了四个。于是我开始了《画杨桃》的教学设计,我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正点正音;再次读找出课文中生词并试着理解;例如,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在做好基础的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来质疑:杨桃是桃子吗?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呢?带着学生的串串疑问,我是这样开始抽丝剥茧似的解疑。老师这里有一样东西,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杨桃,肯定是杨桃。老师快给我们看一看,好吗?”“行,老师就是买给你们的,不过拿在手里一定要仔仔细细的触摸,记住杨桃的样子呀?摸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力按压呀,它的皮很薄的,不小心就会把它弄伤的。”孩子们很乖地回答道:“不会的,不会的。”那种求知的心情不言而喻。我们班有八个视障学生,我把他们分成四组,两人一组触摸一个杨桃,便于他们在认识过程中进行交流与纠正。孩子们仔细地触摸着,不时地发出讨论的声音:“它身上不长毛,它的身体,有的地方是凹下去的,有的是凸起的,有棱有角的,整个身体呈椭圆的型的,长得真奇怪。以前没见过这种桃子,真好玩。”他们摸了好长一段时间,突然学生变得安静下来了。那课文中主人公,为什么会画出五角星的图画呢?我没有急于回答他们的问题。下面老师要把杨桃收回,你们来说说杨桃的样子。通过刚才的实物触摸,孩子们的确对杨桃有了一个较准确的认识。“接下来,老师要把杨桃切成一片一片的,你们再来,摸摸试试,每一片杨桃是什么样子的?”我耐心年地把每一片杨桃发到学生的手中。“哎,真神奇,怎么就变成五角星了?”

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我知道是怎回事了。小主人公看的是杨桃的两端,不是看的整个杨桃,怪不得画出的杨桃是五角星的形状。小主人公没有画错,那就是他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其它的同学不应该嘲笑他。它是在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画得很准确。就像课文开头写的那样“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学生们恍然大悟: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们以后,也要像小主人公一样,认认真真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我这时心中有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原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如此的简单与快乐。几个漂亮的杨桃,帮孩子懂得了这么深刻的道理,为我的课堂解了围。教师的教学智慧尽是如此的平凡,也许只有在困惑之中才会有新的发现。

满屋子杨桃的清香的味道,看着孩子们馋馋的样子,我故意说:“想不想知道杨桃的味道呢?那怎么才能知道呀?好,下面我一起来吃杨桃好吗?”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好。”还不失礼貌地加带一句“谢谢,宋老师。”我看着学生们吃着杨桃,心中充满了幸福,原来辛福是这么简单:真诚对待孩子们的一种回应。在课堂中认识了杨桃,品尝了杨桃,全面了解到了杨桃。我的课堂尝试,也许只是偶然的一次发觉,但能作为视障儿童的“眼睛”,辅助他们去了解世界,是我作为特教老师最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杨桃五角星样子
拼五角星
巧摆五角星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好玩”的五角星
杨桃:树上结满“小星星”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之《少年,来玩我吧!》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