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房噪声污染对新生儿疼痛指标与应激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2016-06-21周晓光汤超美

护理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干预噪声新生儿

李 丽,胡 静,周晓光,汤超美

病房噪声污染对新生儿疼痛指标与应激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李丽,胡静,周晓光,汤超美

摘要:[目的]研究降低噪声干预措施与新生儿的应激激素水平和疼痛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新生儿病房环境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精密脉冲声级计对引起新生儿病房噪声的各类因素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并记录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入院时与出院前1 d应激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运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对两组患儿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应激激素水平、疼痛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经过降低噪声综合干预,病房环境更加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

关键词:新生儿;噪声;干预;应激性激素;疼痛

噪声是指不悦耳、不想听的声音,或足以引起人们心理上或生理上不愉快的声音[1]。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医院内噪声等效声级在治疗室或观察室不应超过35 dB,住院病区内噪声不应超过30 dB(白天和夜间),夜间噪声分值水平不超过40 dB。瑞典成人观察病房的噪声限制规定为:持续噪声30 dB,脉冲噪声35 dB。美国第五次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设计会议报告提出:建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持续噪声限制在<50 dB,脉冲噪声限制在<55 dB[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3]规定,医疗卫生功能区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白天≤30dB,夜间≤40 dB,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60 dB。我院新生儿医疗中心对噪声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求将医源性噪声对新生儿的影响降至最低。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8月罹患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出生体重3.45 kg,平均日龄12 d,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生命体征平稳,无缺氧症状。将两组患儿进行了信封式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干预组。两组患儿间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我院新生儿病房全部为中央空调、中心吸引、中心供氧覆盖区,病室分别有9个相对独立的病房,每个病房有9张床,每张床的间隔为1.5 m,常年呈满床状态。病室内有臭氧空气消毒仪、护理车、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等仪器。应用宏光HS5660B精密脉冲声级计对新生儿病房内噪声进行测量,在无其他噪声源干扰的情况下,测量新生儿病房内的各种噪声值,测量结果见表1。

表1 新生儿病房各种噪声测量值 dB

病房环境监测表明:2台及以上医疗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医务人员的谈话声、教学查房、电话铃声、患儿的哭声、急救转运救护车发出的噪声均超过55 dB[3],而医务人员的走路声、臭氧空气消毒仪、各种操作车辆和转换床位时拖拉床发出的声音以及1台医疗监护仪器的报警声所产生的噪声相对较低,普遍低于55 dB。

1.2干预方法两组患儿均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另外给予新生儿病房综合干预。新生儿病房综合干预:①减少医疗仪器设备在工作中产生的噪声。将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调至最适宜的声波段,加强巡视。②减少医务人员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噪声。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制,严格控制加床数量,对患儿的哭声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分辨,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噪声来源和控制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医护人员降低噪声的主观能动性[4-5]。③减少“屏蔽”效应。医务人员长期在具有大量噪声源的环境中工作,这样会使其反应速度、操作敏捷度、感知运动速度下降[6],这会使医疗仪器的报警声延长或者医疗仪器报警声增大才能让医务人员感知到,由此使得噪声对新生儿各个系统的伤害进一步加重。

1.3应激性激素水平测量和疼痛评估①儿茶酚胺的测量:所有患儿均采用配方奶人工喂养,在患儿入院当天即留取新鲜尿液1 次,在患儿通知出院前1 d早晨再次留取新鲜尿液,使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量儿茶酚胺的浓度,每组患儿取均值进行计算,保留小数点后2位。②运用新生儿面部编码[7]系统对疼痛进行评估,在08:00~11:00、14:00~17:00这两个病房噪声最高的时间段,使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面部表情变化,计数后取均值进行计数,保留小数点后2位。

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在固定时间面部表情的变化。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观察内容包括挤眼、皱眉、鼻唇沟加深、张嘴、咧嘴、噘嘴、伸舌、下颌抖动,观察时间为08:30,09:30,10:30,14:30,15:30,16:30。出现一项记1次,每个时间段每次观察5min,每个患儿观察10 d。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独立配对、自身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儿茶酚胺值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儿茶酚胺应激激素比较±s) ng/L

2.2两组疼痛指标比较干预组疼痛指标为4.19次±0.35次,对照组疼痛指标为8.24次±0.50次,干预组患儿在病房两个较高噪声时间段疼痛指标值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5)。

3讨论

虽然医务人员的谈话声、教学查房、电话铃声、患儿的哭声、急救转运救护车发出的噪声均超过55 dB[3],但是经过降低噪声综合干预后,这些噪声值都降低到国标标准值以下,但患儿身处于24 h恒温、空气净化消毒、灯光照明以及各种抢救器材比较集中放置的综合环境中,噪声对患儿的影响是多因素的,因此,噪声对患儿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噪声背景值,更要改变现有医务人员的工作模式以及医务人员的工作班次。

经过降低噪声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的患儿在出院前1 d测得的儿茶酚胺水平较患儿刚入院时有所下降,这可能与患儿刚入院时由于疾病和环境的忽然改变而使身体处于一种压力性环境中,应激性激素短暂性增高有关;住院后干预组患儿处于一个相对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应激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并稳定。而对照组患儿由于在住院后处于一个相对高噪声、高度光照、过多的触摸环境中,患儿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其在出院前1 d测得的儿茶酚胺水平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比患儿刚入院时有所升高。

两组患儿都得到同样治疗和护理,患儿在较为安静舒适的环境里受到刺激后仅仅表现为皱眉或者鼻唇沟加深等小动作,随后又进入安静状态的睡眠中,但在高噪声、高光照中的患儿往往在皱眉或者鼻唇沟加深等动作后出现张嘴、咧嘴、噘嘴、甚至伸舌或者下颌抖动,还有些患儿在受到刺激后直接表现为张嘴、咧嘴、噘嘴、甚至伸舌或者下颌抖动,而长期处于此环境的患儿虽然疾病得到了治疗,但身心的治愈无法得到最优化。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噪声的污染应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应从多方面综合干预降低噪声对新生儿的身心伤害,为患儿提供适合发育的最优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124.

[2]Marie-Chambrin.Alam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how can the number of false alarms be redcuced[J].Crit Care,2001,5(4):184-188.

[3]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3096-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

[4]吴秋钦,黄爱琼,医院噪音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2):186-188.

[5]陈利玲,叶志弘,陈黎倩,等.急诊抢救室噪声暴露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3A):10-12.

[6]陈璐,重症监护室噪音污染与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0(9):5-7.

[7]Guinsburg R,de Amcida ME,Araujo Perces C,etal.Reliability preterm of pain in wo behavioral tools to assess pain in preterm neonates[J].Sao Paulo Med J,2003,121:72-76.

(本文编辑孙玉梅)

Study on influence of ward noise pollution on neonatal pain indexes and stress hormone levels

Li Li,Hu Jing,Zhou Xiaoguang,et al

(Affiliated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10008 China)

基金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编号:YKK12109。

作者简介李丽,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胡静(通讯作者)、周晓光、汤超美单位: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6.030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6A-2014-03

(收稿日期:2015-03-29;修回日期:2016-05-03)

猜你喜欢

干预噪声新生儿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控制噪声有妙法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
车内噪声传递率建模及计算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