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侧卧手术体位安置的改进对颅脑手术效果影响的研究

2016-06-21羽云燕黄石群李莲英

护理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侧卧位改进效果

羽云燕,黄石群,李莲英

神经外科侧卧手术体位安置的改进对颅脑手术效果影响的研究

羽云燕,黄石群,李莲英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侧卧手术体位安置的改进对开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侧卧位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侧卧位,改良组采用垂肩侧卧位,观察两组卧位摆放对手术及病人的影响。[结果]改良组病人下侧上肢外周静脉通路顺畅情况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医务人员对改良手术体位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能为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

关键词:颅脑手术;侧卧位;手术体位;改进;效果

侧卧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常用于三叉神经减压术、桥小脑手术、颞部、后枕部显微手术等,是常用的手术体位之一;上述手术具有病变部位深、术野狭窄、手术精细、时间较长等特点,其体位管理是手术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1]。近年来,发现传统的侧卧位在应用中头架的安装范围受限,术中手术床的调节频率增多,且引起肢体麻木及术后压疮的几率较高。为此,笔者结合手术床的配置及针对人体功能位的特点对传统的侧卧位摆放方法进行了改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神经外科侧卧位开颅手术100例,均为全身麻醉;男56例,女44例;年龄5岁~72岁,平均年龄38.5岁;三叉神经减压术48例,颅内血肿清除术8例,桥小脑手术4例,听神经瘤16例,小脑肿瘤21例,顶枕部颅骨修补术3例;手术时间1 h~12 h,平均手术时间6.5 h。随机将100例病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麻醉和手术方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侧卧位摆放方法传统组采用传统侧卧位摆放方法,麻醉后根据手术部位摆左侧位或右侧位,头部用头托或三钉头架固定;双上肢置于双层托手架上,下侧腋下10 cm处垫腋枕,以防下侧手臂受压;下侧下肢屈曲,上侧下肢伸直,两膝间垫软枕,耻骨联合部及骶尾部上骨盆固定架支撑,膝部用固定带固定。改良组采用垂肩侧卧位摆放方法:①头部固定方法同传统组。②双上肢的摆放,下侧上肢置于可调节托手板上(可调节托手板[2]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能应用手术床插销,长46 cm,宽14 cm,放置于手术床床头侧,位于手术床与头架之间,托手板平面比手术床平面低10 cm左右,可向左或右推进,适用于摆左侧或右侧卧位,在托手板上铺置海绵垫或啫喱垫);上侧上肢置于胸前抱枕上,约束带固定。③双下肢的摆放,下侧下肢屈曲靠前放置,上侧下肢伸直并用长度与下肢相近的长方形软枕支撑。④病人胸前放抱枕、背部放靠垫,手术床两侧放置挡板确保躯干部的稳定与安全。

1.2.2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指标包括:①比较两组下侧上肢外周静脉通路的顺畅度;②比较体位并发症(肢体麻木、腋下皮肤压疮)的发生率;③调查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对体位的满意度。

2结果(见表1~表3)

表1 两组下侧上肢外周静脉通路的顺畅度比较 例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表3 医务人员满意度比较 例(%)

3讨论

静脉通路的通畅是维持麻醉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侧卧位手术上肢开放静脉通路可以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到达心脏,快速发挥作用,当术野暴露不充分时,须将上侧上肢稍作牵引,并且铺无菌巾后不便于麻醉观察与用药,因此首选下侧上肢;若肢体受压,会导致肢体静脉回流受阻,造成液体输入的速度减慢或不畅。改良组下侧上肢凹陷放置,腋窝部悬空,可以保护臂丛血管避免受压,保持静脉回流通畅,保障建立在肢体上的静脉通路通畅。

全身麻醉后病人处于强迫体位状态,对于自身舒适度敏感性基本为零,对于造成的损伤不可感知[3]。肢体麻木与压力密切相关,主要原因为:上肢外展、伸展、外旋位固定于托手板上使臂丛神经受牵拉或压迫而引起损伤;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最常见的损伤机制为外部压迫。改良组四肢的摆放:①使病人下侧上肢得到有效支撑,并处于功能位,以防臂丛神经受压;垂肩可避免病人自身重量对受压侧上肢的压迫,减轻术后受压上肢的不适。②上侧上肢则置于胸前抱枕上,可使上肢更自然放于体侧,使手掌屈曲面有效地贴于体侧中心,处于正常侧卧后的正常生理体位,避免内旋、外旋,防止臂丛神经损伤。③下侧下肢略弯曲前置,增大髋部受力面积,减轻髋部压力。④上侧下肢自然置于腿枕上,可以使股骨纵向平行,减少血管扭曲度并且使受力面积扩大;双下肢之间不受压,体压分散面积增大。表2显示,改良组发生肢体麻木的现象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

手术体位造成的皮肤损伤多由于改变体位后身体的负重点和支点发生了变化,引起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等组织的损伤。腋下是侧卧位最常发生压疮的部位,压疮发生的首要因素是压力,传统组通过放置腋枕避免下侧上肢受压,腋部的垫高不仅增加腋下皮肤局部的压强,使同侧的下颌与锁骨部皮肤距离拉近,增加腋下、肩部、下颌部发生压疮的风险,增加头架的调节难度。而改良组减少腋枕的放置,最大限度地增加接触面和受压面积以减轻压力的防护,避免腋下压疮的发生[4]。表2显示,改良组腋下压疮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术野的充分显露和体位的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改良组将托手板前置放于床头侧,相比传统组托手板位于手术床的一侧,其外伸占据的空间较小,不仅拉近器械护士与术者的站位距离,使得术野的操作清晰可见,提高手术配合效率;并且下侧上肢凹陷放置,使同侧下颌与锁骨处皮肤间隔增大,利于头架位置的调整,也利于手术野的暴露。表3显示,改良组医务人员对改良侧卧位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

4小结

手术技术的发展给手术体位摆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更加舒适、安全的手术体位是临床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在遵循手术体位摆放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科学地改进手术体位,不仅扩展了手术操作空间,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效果。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可调节式托手板,经济实用,用后能进行清洗、消毒,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充分运用手术床配件,固定牢固,保障病人整个手术过程体位的安全。医务人员的满意就是体位改进取得成效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0.

[2]羽云燕,李莲英.可调节式托手板的研制及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8A):2732.

[3]霍瑞玲,卢桂花,李唐,等.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表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研究,2013,27(7A):2006-2008.

[4]于美华,谢玮娜,何丽云.循证护理解决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常见并发症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5-16.

(本文编辑孙玉梅)

Study on improvement of lateral neurosurgery operation position placement for effect of brain surgery

Yu Yunyan,Huang Shiqun,Li Lianying

(Wuzhou Red Cross Hospital,Guangxi 543002 China)

基金项目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1302013。

作者简介羽云燕,主管护师,在职研究生,单位:54300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黄石群、李莲英单位:54300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6.028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6A-2009-03

(收稿日期:2015-10-11;修回日期:2016-05-06)

猜你喜欢

侧卧位改进效果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