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诵读法在高职院校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21◎刘

现代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年制古诗文语文

◎刘 春



浅谈诵读法在高职院校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刘 春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与鉴赏目标的表述,必修课程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显的文言短文”、“加强语文积累,背诵并默写教材中规定的篇目或段落”;选修课程·提高模块为“能背诵教科书中的诗文名篇或名句名段,丰富文化积累,加深文化熏陶”。可见《课程标准》重视五年制高职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积累和文化陶冶。而省编教材中古诗文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古诗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落实好《课程标准》中古诗文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的首选方法。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诵读法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关于诵读法的再认识

诵读法是我国古代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之一,也是古代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王槐松先生在《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中将文言文诵读法概括为:通过对文言文的眼观、口诵、心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诗文全面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

诵读将无声文字化作有声语言,口诵耳听,口耳并用,读思结合,声情并茂,这样就能够理解文章的内蕴,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诵读法在我国古代得到了普遍而广泛的运用。南宋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童蒙须知》,《养正类编》卷一)清人崔学古说:“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幼训》)可见,读的要求是:第一,大声诵读;第二,读得准确,一字不差;第三,多遍诵读,达到纯熟,以至能够背诵。目的是:第一,能够上口;第二,能够记住;第三,通过熟读更好地理解。

同时,古人也并不主张糊里糊涂地读,糊里糊涂地背。朱熹提倡“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眼到是看,口到是读,心到就是理解领会。他说:“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处,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朱子语类辑略》卷二)又说:“看文字须入里面猛滚一番,要透彻,方能得脱离。若只略略地看过,恐终久不能得脱离,此心又自不能放下。”(《朱子读书法》卷一)崔学古说,读书应该首先“求明,不先求熟。明则自然易熟”。所以他主张先把文章讲明白,然后要学生读,并且要他们复讲,讲后再读,读熟再温。他说:“得趣全在涵咏。”(《少学》)这些意思合起来,就是朱熹再三强调、宋元以来人们一致奉行的“熟读精思”的原则。

诵读与一般的默读、浏览在作用上是有较大区别的。因为语言是由音和义构成的,文字则是由形、声、义构成。形、声、义同时发挥作用,便能深深地感悟语言。通过诵读,能够将古诗文的神韵化作自己的语言素养,真正成为自己的血肉。诵读还有激发思考的作用。一边缓缓读,一边细细思考,“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同时,因为诵读使古诗文学习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和情趣感,能再现作品所创造的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古诗文阅读成为一种充满艺术魅力的享受。

然而,我们在古诗文学习中,对诵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或将它当成一般的朗读,或仅把它看作记记背背。其实,“诵”和“读”从词源上说,是有差异的:“诵”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情态化表达方式;“读”则是“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对诗文意义的深切体味。正因为如此,诵读的要义是玩味、品味,“得他滋味”。它当然包含了背诵,但又绝不仅限于背诵,可见,诵读是一种特殊的“声读”法。

总之,诵读是要将古诗文作品的神韵情感读出来,在有感情地熟读的基础上,把那些最精彩的篇章背诵出来。

二、诵读的具体做法和运用

作为我国古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诵读法应该被我们吸收借鉴和创新运用。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古诗文课文和教材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读出语气,读懂意思。关于诵读的一些具体做法,现代作家和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一文中已有过论述,结合他的有关说法,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读。朱先生认为:“读诗重意义,注重清楚,要如朱子所谓‘舒缓不迫,字字分明’。”指导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有抑扬顿挫,也要有口气,每个字应该有相当的分量,不宜滑过去。当然这是就总的法则而言的,结合具体情况,还需要区别对待。一般说来,我们很容易将古诗文的每一个字都读得很响亮,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如贾谊的《过秦论》开头一段有这样一句话:“外连衡而斗诸侯。”这里“斗”字到底应该怎么读?是平读,还是或抑或扬?这是应该细细思量的。在当时秦国的外交策略中,连横是重要的国策。它通过设计,使东方各国之间产生矛盾,相互争斗,促使敌人力量相互牵制、不断内耗,以达到坐收渔利之目的。因此它不是力争和斗勇,而是斗胜和斗智。由此看来,这里的“斗”字宜抑不宜扬,要读得它曲折有致,将原文微妙的寓意形象地展示出来。

(二)吟。吟特别注重音调节奏,重在表现神韵。它需要慢声诵读,而“慢声”即为悠长柔和之声,与吟相关的是咏,又带有歌唱的意味。因此,吟就是有味道地读,非吟不能体会古诗文的口气。“吟”好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语言的口气慢慢表示出来,让人们好捉摸着。如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结尾句原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其时,他的朋友就说:“公此文一出名世,只一字未安。”范问何字,朋友回答说:“先生之德,不如以‘风’字代‘德’字。”范沉吟片刻,欣然从之。我们徐徐吟咏,便可发现,这几句话修改前后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德”字是仄声字,气促音哑,吟起来没有底气,也很难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没有“风”字的洪亮、开阔和悠长;且“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云山江水相连不够和谐统一。唯有“风”字,能形象传神地表达出汉高士严子陵先生不为尘俗所累、不为势利所动的高风亮节。试想,不是有滋有味地去吟,仅靠默读浏览,恐怕是不容易体会其“未安”之处的。

(三)诵。我们认为背诵不是增加记忆的手段,而是积累语言的手段。对较短的优秀古诗文篇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流畅地背诵;对那些较长的优秀诗文,尽量熟读全文,其最精彩、最关键的部分最好也能背诵,但没有必要将这些作品的全文一字不落地背出来。至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联想想象,加深记忆,反复咀嚼,强化效果等等,应成为我们背诵的一些基本方法。

下面再以《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来说明诵读法在五年制高职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运用。

选入教材的《阿房宫赋》是一篇著名的文赋,非常适合诵读教学。老师在第一课时放手让学生自读、默读初步理解文意,归纳整理语言现象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就集中精力师生一道来诵读课文,在诵读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诵读过程中深入领悟文章句式特征,在诵读过程中深入把握文体特征。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步骤,即激趣导入、以识促读、理解词句、涵咏品读。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都贯穿一个“读”字,把看似平淡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极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容涵咏,有时让学生自由诵读,有时小组齐读,有时指名学生试读,有时老师示范读,有时聆听专家诵读等等。在诵读文章过程中,教者适时地点拨诵读中应注意的重音、节奏、语气以及感情处理等一些细节。本节课通过诵读培养了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大家读得有味,学有收获。在上课结束时,老师还要求同学们课后再反复地诵读,特别是利用好早读课时间放声地诵读文章。并且将背诵这篇文章作为课后作业。总之,运用诵读法教《阿房宫赋》,老师可以把诵读教学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S].江苏职教网,2009.

[2]褚树荣.新专题教程.高中语文3·古诗文阅读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刘春 江苏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2016)

猜你喜欢

五年制古诗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江苏:调整五年制高职顶岗实习时间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