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34例突发性耳聋焦虑情绪的影响

2016-06-21徐文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抑郁焦虑

徐文妹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护理干预对34例突发性耳聋焦虑情绪的影响

徐文妹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400

【摘要】目的:观察加强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抑郁量表 (SDS)评分、焦虑量表 (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际状况,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突发性耳聋;焦虑;抑郁

突发性耳聋大部分系多因素所致且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多有单侧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有耳压迫感或麻木感,常对患者正常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相关研究指出,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疾病对自身生理状态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多有抑郁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及早康复[2]。为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影响,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4例,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结合临床症状、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精神障碍者,均签署知情同意。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8.6±8.5)岁;单侧22例,双侧12例;病程8h至7d,平均病程(3.5±0.6)d。对照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7.6±8.6)岁;单侧21例,双侧13例;病程11h至8d,平均病程(3.7±0.5)d。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常规检查、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听力受限,加之对治疗过程、方法知之甚少,对治疗效果多存在较多疑虑,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为此,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针对患者及家属疑虑给予耐心、真诚解答,透过多种渠道采集患者心理信息,以此为依据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并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此外,护理人员需通过书面语言或手势等沟通方式,及时准确把握患者心理动向,积极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②提供舒适环境。由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因疾病的突发性,多会感到恐慌与迷茫,护理人员可通过营造舒适环境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影响。在患者入院之始,可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一对一的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并可通过提供可供患者消遣娱乐的设备、摆放绿植花草等措施让患者感到温心与贴心[4],同时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使患者病房环境既井然有序又赏心悦目。③强化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可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向患者讲解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起因、治疗的必要性、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认知深度增加,并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耳保健知识。此外,可通过治疗成功案例的讲解,使患者加深对治疗效果的认知,并树立积极心态应对疾病与治疗,提高依从性。④强化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密切关注,加强行为干预,指导患者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播放舒缓音乐、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疏解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通过抑郁量表 (SDS)评分、焦虑量表 (SAS)评分对两组患者情绪变化进行评估。SDS评分、SAS评分均由20个项目组成,各项目得分×1.25累积后得出评分,评分>50分则为存在抑郁、焦虑症状,分值越高,病症越严重[3]。

2结果

研究组加强护理干预后(SDS)评分、焦虑量表 (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变化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突发性耳聋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其病因较为复杂,大部分系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常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疾病起因不明,发病具有突然性,使患者毫无心理准备,患者多难以接受,加之病痛折磨,影响生活、学习,使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负性情绪渐次蓄积,长此以往,可使患者并发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同时对疾病康复治疗效果亦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5]。为此,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消除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均大有裨益。

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之始,即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通过强化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措施,使患者因多种因素所引起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消除。本研究中研究组经强化护理干预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王丽霞[6]研究具有一致性,表明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际状况,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综上所述,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际状况,通过提供舒适环境,强化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桂玲.加强护理干预对控制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238-239.

[2]蔡兰珠,陈舒燕.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4):602-603.

[3]蓝雅琼,范秀华.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调查 [J]. 当代护士 ( 专科版 ),2014,7(9):84-85.

[4]赵玉芳,鲜红玉,邓华英.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30-131,146.

[5]成秀玲.心理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J]. 当代护士 ( 专科版 ),2015,8(3):88-89.

[6]王丽霞.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J].山西医药杂志 ( 下半月刊 ),2013,42(3):345-346.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36-02

(收稿日期:2016.03.18)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抑郁焦虑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观察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突发性耳聋120例疗效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甲钴胺对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