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五种策略

2016-06-21赖宝源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设情景实践活动高中物理

赖宝源

【摘 要】阐述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五种策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巧用语言的表达方式方便学生记忆;突出与现实生活、社会和现代技术的密切联系;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魅力;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设情景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142-02

在物理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往往使用多种物理教学方法,但不论哪一种,只有正确地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要求:①方法要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运用物理实验这一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②方法要具有启发性。③方法要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内容。④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因材施教。⑤各种教学方法要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单纯使用一种方法,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提高教学成效。

在明确以上几个教学原则之后,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具体教学方法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呢?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和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强调教师的“教”,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只是被动地“学”。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中心理论,因此要求教师要将传统教学中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反思自己十几年的物理教学,得出一个结论,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物理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但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也发现,由于物理学科具有概念抽象、物理情景复杂和过程难以理解的特点,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师要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学习到《高中物理必修2》中“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飞机投弹轰炸敌方目标的FLASH课件动漫,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控制投弹时机去轰炸敌方目标,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好多学生都想试一试,把自己的兴趣都提高起来了。当发现学生由于控制投弹时机不当而没法投中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准确地投中目标?”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学习内容——平抛运动,并告诉学生当你掌握了平抛运动知识后,就能更好把握投弹时机,提高命中率。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能很快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望。可以想象这样的一节课,其教学效果肯定会好。

二、巧用语言的表达方式方便学生记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表达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努力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学会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以方便学生记忆。在课堂上运用风趣的语言及丰富的表情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笔者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时做了归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但有“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还有“同生同灭同变同性质”这样的关系,几个“同”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归纳易领会,易记忆,又风趣。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课堂活泼、轻松,而且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使课堂更加融洽,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突出与现实生活、社会和现代技术的密切联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现代物理教与学的宗旨。新课标对物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要联系科学技术和现实社会中的典型事例,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科学、现代技术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可以服务于人类社会。例如在讲“向心力”时,提问“为什么在铁路的弯道处外轨道要垫高?”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其中的道理。然后对此进行分析:当火车在水平面内拐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可以由外轨道对车轮的侧压力提供。之后再用一个鲜明的具体事例来讲解,在某一弯度下,火车轨道向内倾斜多少度才能确保以某一速度行驶的火车更安全。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外轨道同样受到向外的侧压力(反作用力),力的大小与车速平方成正比,与轨道弯道的半径成反比。当火车高速转弯时,为了提供向心力,外轨道就会受到很大的作用力,如果轨道没有一定的倾斜度,那么外轨道所受到的作用力不仅会使外轨道受到破坏,而且也无法保证火车稳定和安全地运行。因此,在建设铁路转弯处,常把外轨道垫高,利用火车重力的一个分力来提供向心力,以避免外轨道长期受到侧压力。这样的讲解,学生既掌握物理知识,又了解了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平时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一定的物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巩固从课本中学到的物理知识,这也是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物理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现实生活。学生对于来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着极高的兴趣。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引导学生学好物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魅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课本中有很多的实验是教师的演示实验,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让学生观察。这种形式的实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实验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我们可以将教师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演示实验,教师只需在旁边进行指导,演示者变成了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验热情就高涨,观察更为仔细。在学生进行这样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去发现演示同学的错误,这样学生的兴趣也就立刻被激发出来了,实验目的也在实验中悄然实现。这样的实验效果比教师亲自动手进行演示和讲解要好得多。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中的“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让多组同学轮流到讲台上去拉两个弹簧测力计,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进行对比,最终让学生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将这样的一个教师演示实验改变为多数同学参与的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兴趣高,实验效果好。

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促成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石。谈到思想教育,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德育教师、班主任的工作。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是学好各种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促进教学有很大帮助。学习仅仅靠一时的兴趣,往往很难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而单纯依靠意志力,又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机地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坚定他们学习物理的意志。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怀,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长期以来,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传授前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就是围绕教师的讲授和对书本知识的记、练或看、背、练。这样的教学,不太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这种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革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正确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文蔚,苏惠惠,解希顺.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建平.新课程学习(下)[J].2011(1)

[3]杜敏.高中物理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创设情景实践活动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