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企业进课堂”实践教学探讨

2016-06-20郑普王广立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高职

郑普+王广立

【摘 要】根据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企业进课堂”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并探讨“企业进课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企业进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84-02

会计专业在高职教育中是一个实践性强、适用面广的技术性专业。然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侧重理论,缺乏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很难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真实的体验。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会计人才,缺乏真实体验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的“准员工式2+1”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时间,第三年在企业进行一到两个月的准员工教育后上岗,按员工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享受薪金等员工待遇。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一般来说,高职生动手能力强,乐于参与活动,课堂参与度高,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不喜欢理论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善于深层自我反思。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下,高职生往往比较被动,常常处于“要我学”的困扰中。因此,在教学时应该转变和调整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强化“怎么做”等技能型问题,弱化“是什么”等知识性问题,强调参与和领悟。

(二)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位,但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即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会计教学工作,会计相关工作经验不足。有些教师虽然具有高校讲师和会计师“双师”职称,但也只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不足,并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在这样的师资条件下,高职会计专业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恐怕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师可能对于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学比较擅长,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由于自身观念和经验的局限,难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三)专业教学无法与实际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在高职会计课程设置上,很多高职院校都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展开教学,而不是根据会计工作岗位需求、按照工作过程来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和实践课程课时不足。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选择的教材与本科教材相近,虽然课程知识体系完整,但实训较少或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使得会计专业教学无法与会计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无缝对接,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企业进课堂”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会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两缺”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缺”合适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生“缺”理想的工作岗位。笔者认为,为提高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围绕“准员工式2+1”实践教学模式,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进行研究适应岗位能力需求的“平台+模块+企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平台+模块+企业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在“企业进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下,任课教师是企业的行业专家或一线员工;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企业的真实业务。理论与现实对接,更强调在“做中学”,寓教于做、寓教于乐,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抽象的理论更接地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企业专家做授课教师,以企业真实业务为教学内容,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相结合,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为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途径。在“企业进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下,校内专家与企业专家充分交流,二者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真实业务共同开发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专业教材,拓展校企合作深度。

三、“企业进课堂”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企业进课堂”实践教学的师资保障。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包含基础知识的学习、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阶段。在“企业进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下,企业实践型专家与校内老师必须充分沟通,各取所长。一方面,企业实践型专家往往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性不足;另一方面,校内老师侧重于理论,往往实践比较薄弱。因此,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应优势互补,及时调整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可根据学校师资情况,争取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行业专家,同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已有的人力资源,把校内老师和企业实践型专家整合起来,组成“专兼结合”的“三个教师团”,即理论课程教师团、“双师型”教师团与实践型指导师傅团(企业专家)。根据师资所长安排相应的教学实践工作,由理论课程教师团完成专业学习领域的基础知识教学,由“双师型”教师团指导校内单项实训,由实践型指导师傅团指导校内外综合实训(见图2)。学生实践环节由“双师型”教师团与实践指导师傅团全程指导,这就为“企业进课堂”的实施建立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企业进课堂”为载体,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安排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需求为导向,对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分解,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制定和调整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与企业业务骨干充分探讨确定哪些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确定开设相关必修课。图3以财产物资核算岗位为例,对岗位所需知识与职业技能要求进行分解,列出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结合单项实训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综合实训“企业进课堂”使学生学会活学活用。

此外,还应立足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编写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在理论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夯实会计基础知识;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单项实训;在实践型指导师傅的带领下,进行校内外综合实训。这不但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通过企业“专家进课堂”、“企业真账进课堂”,使学生与企业所需“零距离”接轨,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需求、企业能够招到“能用”的会计人才。

(三)通过引入真账、真账真做等形式,实现“企业专家进课堂”、“企业真账进课堂”。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将企业专家聘为实践型指导老师,实现“企业专家进课堂”;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外派校内老师进行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校内老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学校自己的具有较高实践水平的“企业专家”。

为实现“企业真账进课堂”,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来料加工式”引入真账,与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合作,将业务引进校园交由学校“双师型”教师和学生来做,企业专家(实践型指导师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采用“筑巢引凤式”真账真做,即学校提供办公场所,联系代理记账公司来校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在代理记账公司业务骨干的指导下参与记账、账务真做,同时学校支付给企业专家相应的指导费。

当然,学校也可以为会计专业学生开放一部分校办企业的会计业务,甚至可以鼓励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教师创办代理记账公司,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业务处理等。

(四)学生作为“准员工”参加“2+1”阶段,“企业进课堂”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在校内完成两年的学习后,最后一年先到企业进行一至两个月的准员工教育,由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岗前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与劳动纪律要求、岗位知识、岗前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培训,还有上岗后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员工所需专业知识、 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在“准员工式2+1”实践教学模式“1”阶段,学生白天进企业作为“准员工”,按员工标准工作,同时享受薪金等员工待遇;晚上由企业专家和校内老师补充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准员工”期间遇到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由实践型指导师傅团提供后续指导,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解除学生作为“准员工”的后顾之忧,为学生毕业后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玉林.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0)

[2]王广立.高职会计专业完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13(5)

[3]石意如.高职会计人才“四级递进”培养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4(4)

[4]王玲.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2)

[5]柯霜.“真账真做”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会计,2014(6)

【作者简介】郑 普(1983— ),女,重庆江津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会计师,硕士;王广立(1975— ),男,内蒙古赤峰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