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声乐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研究

2016-06-20罗薇丽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优化策略

【摘 要】概述声乐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分析高职声乐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高职声乐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师 知识结构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63-03

高职声乐教育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声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否精深、知识面是否广博,都将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声乐教师的知识面过窄、结构单一,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要求。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声乐教师知识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高职声乐教师专业素质培育的重点在于优化高职声乐,同时探讨了优化高职声乐教师知识结构的对策,以期促进高职声乐师资内涵的建设。

一、声乐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概述

从20世纪80年代A.史密斯(A.Smith)提出教师的核心知识基础(Essential knowledge base)的概念开始,教师知识结构问题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英国学者艾尔贝兹(Elbaz F.)的开创性研究把教师拥有的特别知识称为实践知识,分别包含了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学校的背景知识五个范畴的知识。美国学者舒尔曼则认为,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及其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等七大类。

而国内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辛涛、申继亮、林崇德(1999)将教师的知识分为三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他们认为,教师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年轻学者白益民则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引申到五个部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个人实践知识。而陈向明教授从知识存在的形态角度出发,把专业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虽然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论述至今没有定论,但这些观点都是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分析教师的专业知识构成的,都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了实践知识。因此,借助上述有关知识结构的理论与相关声乐教学理论,笔者认为,高职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成以下三部分:(1)本体性知识,即专业知识结构,指高职声乐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跨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指高职声乐教师所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教材教法及教育科研等理论、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3)实践性知识,指高职声乐教师在在日常声乐教学实践中通过体验、感悟、反思、总结等方式所积累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高职声乐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高职声乐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

1.本体性知识问题。高职声乐教师的本体性知识问题体现在:高职声乐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普遍不平衡,知识面狭窄,特别体现在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缺乏复合型素养的综合人才。

2.条件性知识问题。高职声乐教师的条件性知识问题体现在:很多声乐教师不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不重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条件性知识的认识肤浅、理解僵化,导致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缺乏教学创新、教学效果差。

3.实践性知识问题。高职声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问题体现在: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普遍为传统声乐教学的简单模仿,缺乏与教学相关的研究意识和实践组织能力。

(二)原因分析

针对上文提到的相关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1.高职声乐师资的来源。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力量来自专业音乐院校或普通高等师范学院的优秀音乐教育或声乐表演专业本科毕业生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毕业的研究生。由于我国大部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基本与专业音乐院校一致,声乐教学以培养“高、精、尖”的歌唱演员为目标。这样就导致师范性不突出,学生学科专业知识不平衡,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在单一的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在学生时代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培养唱、听、演等诸多音乐技能上,声乐教学“重技能轻文化、重单项轻综合、重单一轻多元”,而在其他基础文化方面花费时间不多,不懂得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去把握此学科的文化特点,只把其作为工具,缺乏文化底蕴,特别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对师范性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当这些高校毕业生走上高职工作岗位,绝大部分会在教学中完全模仿自己当年的声乐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样画葫芦,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方式、忽视先进的教育理论方法、声乐教学法及国内外最新的声乐教学科研成果的了解与学习,本体性知识失衡,条件性知识薄弱,教学效果欠佳。

2.高职声乐师资的年龄构成。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急剧扩招、专业增多,声乐师资严重缺乏,而艺术专业硕士以上文凭的毕业生相对其他专业较少,因此艺术本科生在各院校的教师队伍中还是占了比较大的比重。这也造成了高职声乐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年轻教师偏多。而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往往会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得以深化,在实际教学中愈加运用自如。没有教学经验的职前教师条件性知识匮乏、师范生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水平要在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才能达到在职教师的水平。在实践性知识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职前教学实践,教龄短的年轻教师,其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与体悟、教学实践的总结和积累总是不如其他年龄段的教师成熟。由此可见,高职声乐教师的年轻化会导致其条件性知识运用不娴熟、实践性知识缺失,难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3.高职声乐师资的科研情况与经历。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科研与教学必须相辅相成。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声乐教师重教轻研、缺乏科研意识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教师在求学期间片面追求演唱技能,不重视教育学理论及跨学科知识的学习,致使他们理论知识不全面,没有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也普遍缺乏必要的科研理念。在校教学期间,一方面上课时数较多,通常在12-18节之间,另一方面有的声乐教师还在业余时间办培训班,热衷于各类社会活动,加之缺乏相关的学术带头人,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关注科研,更无暇顾及本学科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大部分高职声乐教师长期面对重复性的教学工作,没有反思、懒于总结,更谈不上创新。据统计调查,声乐教师人均发表的科研论文甚少,大部分教师都只是为了评职称而揽课题写论文,且不但人均发表论文数量少,论文质量也不高,多数文章是照搬他人的观点,以介绍性和议论性的论文居多,缺乏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4.新升格高职院校新老声乐教师知识结构情况。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职职业技术院校大多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很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教师,文化底子较薄(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声乐教师虽然最终学历是本科,但第一学历为中专或大专的也比比皆是),“学历”与“学力”不相符。声乐教师队伍中充斥着不少仅仅会唱几首歌、弹几首曲的人,在教学中亦未摆脱中专模式的影响,不因为教育对象的改变而调整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不及时拓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而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职前培训,缺乏实践性知识,虽然有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思维方式,但大多为被动接纳,对条件性知识僵化理解,不善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教学情境中去,知识迁移能力不足。在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方面,新老教师群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冲突。

三、高职声乐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高职声乐教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注重声乐学科知识的平衡与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为避免“只布置学生唱自己熟悉的歌曲,不敢碰新歌,只能唱中文歌,不能教外文歌”等专业技能“跛脚”的现象,高职声乐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教师要自觉加强薄弱知识的学习,通过专家指导、同行互助和自我学习等方式,尽可能地平衡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同时,声乐教师还要突破学科本位,加强声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相对隔绝的、单一的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知识结构转换。笔者认为,声乐教师应将“声乐技术技巧、理论知识与声乐相关文化并重”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如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生理学知识、文学、舞蹈、戏剧、美术等等,声乐教师只有创建这些复合的、立体的知识结构,才有更加丰富的综合文化素养,才能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声乐,从而扩展知识的广度、获得更高的视野,使自己的专业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声乐人才。声乐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学科讲座,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联系,通过资源共享,让声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全方位地把握声乐教学。

(二)提升高职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明显区别于从事专门声乐工作的知识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声乐教育界一直以来都有“唱得好不一定教得好,唱得不好一定教得不好”这一说法,试想一个没有正确演唱体验的教师怎能教得出声音通畅、收放自如的演唱者呢?有正确的演唱体验但只能示范,不善于启发引导,同样也会使学生坠入抽象的声乐云雾中。因此,高职声乐教师必须提升和完善知识结构,在专业发展上下工夫。唱得不好首当其冲要在本体性知识方面下工夫,教得不好则要在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方面多琢磨。声乐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发展方向,制订个人学习计划,适当地进行在职或离职进修。在教学上可以将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及时进行反思和提炼,并与相关的理论原理作比较联系,不断地检查、修改和提升。还要向各专业的优秀教育专家学习,多听课,认真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借鉴优秀的教学艺术,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学校也要组织声乐教师参与各类校内外的音乐活动,邀请声乐专家来校指导、举办音乐会,同时也要多提供演唱与教学的舞台,让声乐教师在艺术、教学实践的“再学习”平台上得到历练与提升,真正成为能唱善教的高职声乐教师。

(三)创新高职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呈不断变化调整发展的动态过程。高职教育需要知识、技能与科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兼备的师资力量。教师仅靠职前的学习培训所得是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别是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面对众多个性、音色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求学期间被动接纳得来的知识,即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停留在被动型知识结构,将会使声乐教学实践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抑制了创造力的激发。因此声乐教师在掌握完整系统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了解本专业先进技术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专业前沿知识,自觉地运用于声乐教学实践中。伴随着教学实践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声乐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发掘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因素和材料,不断地提出新课题,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变为科研课题,在实践中加深理解。通过科学研究来丰富、加深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在教学创造活动中起到应有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学校要指派优秀的导师对声乐教师进行科研帮带,在科研选题、信息咨询、问题分析及论文写作等方面给予引导,让声乐教师都聚集在科研创新的团队中开展教学研究。只有培养科研意识,才能促进教师形成先进的科研思想、科研方法,进而激发强烈的创新欲望,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知识结构。因此,学校不但要为教师的科研创造条件,还要完善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调动声乐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总之,优化高职声乐教师的现有知识结构,不但可以开阔教师自身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也能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最丰富、最新鲜的知识营养。因此,声乐教师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知识结构,应多渠道地学习、探索,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更新、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衷克定,申继亮,辛涛.论教师知识结构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1998(3)

[2]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

[3]杨瑞.高师声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杨瑞.高师声乐教学的“死结”[J].山东社会科学,2012(s2)

[5]彭丹雄.构建高师声乐教学新模式[J].艺术探索,2007(5)

【作者简介】罗薇丽(1973— ),女,广东梅州人,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音乐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优化策略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