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巴象形文字作为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

2016-06-18刘梦愚

戏剧之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东巴文纳西族视觉传达

刘梦愚

【摘 要】东巴文虽然是现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但是由于使用范围和人群的限制,致使东巴文成为停滞不再发展的宗教专用文字。通过对东巴象形文字的研究和分析,将其视为视觉元素应用在视觉传达领域所起到的沟通作用应大于该文字作为已不再发展的民族文字的沟通作用。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文;象形文字;视觉传达;沟通机制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70-02

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文字交流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图像化符号。当人们在文字沟通中想要以简洁的方式传达他们的情绪状态,使用图像化符号就是一个简便的选择,如:@_@等,成为在非严肃文字沟通中常见的国际通用符号,全球趋向步入读图的时代。然而由于图像化符号直白的象形性使它们往往无法有序排列,用于表达复杂的事件或情绪,不能独立形成逻辑关系或是完整的表意系统。纵观世界上的各种现行文字,人类表述事情的方式依赖于一个基础结构,即一个主语(名词)和一个谓语(动词)的组合,在这样的限定条件下,如果想要将图像化符号的表达内容进一步拓宽,需要为符号们冠以词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同时具备图像化和有词性这两个特点的符号,东巴象形文字就是其中之一。象形文字是一种用绘画写作的记载方式,它们的使用者通过绘画书写物象以表达事物、事件、地点等内容。符号与符号的连结不是通过特定的语法而是像插图作品一样,由视觉元素以非特定方向的方式组合而成。东巴文有自己的名词、动词、数词和形容词,由此可见东巴象形文字比一般的图像化符号更具表达能力和逻辑性。

纳西人常用“一字成书”来介绍东巴文,单一的东巴象形符号可以阐述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故事。德范克(John DeFrancis)说过:“一个图像往往需要成百上千的文字来描述,而图像本身比那上千的文字更强有力。”(作者译)人们熟知的象形文字,如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凭借现存的一些单个字符甚至是图像碎片作为文化遗迹陈列在博物馆内。而东巴文是唯一现今依然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它可以被在世的东巴祭司所识别、解释并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然而,东巴文字的出现且得以维持至今的原因是宗教需求的结果,在所有人群中只有东巴祭司能理解和使用这些字符,使用人群的限制导致现今可以读写东巴文字的祭司不到六十位,其中95%已过70岁高龄。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局外人”脱离宗教的目的,对东巴象形文字本身感兴趣,这些人的目标不是继承祭司们用东巴文记录宗教仪式的工作,而是研究每一个象形文字符号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新词汇的可能。由于“局外人”研究的目标不同,东巴文服务于宗教的功能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可以大胆假设:1.东巴文作为有系统的表意文字具有良好的沟通功能;2.象形文字本身是一种视觉符号;1+2=视觉传达所需的主要条件,东巴象形文字的未来也许就在视觉传达领域。

东巴文以图像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其魅力在于用现代审美也同样适用的角度揭示了象形文字如何用感性的方式使人们对古代字符产生共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元鹿说:“东巴文字可以回答图片是如何发展成为文字的活化石的。”从文字形成的角度看,东巴文是比甲骨文还要原始的象形文字,其文字的特点是所画即所见,字符并没有被简化成为符号或标志。东巴文书写的笔画不仅简洁且易于分辨,直白有力地将所见事物平面地转化在笔下。方国瑜教授分析总结了十种东巴文字构成的方式,其中能最直接地转化事物为视觉的构成方式,我认为是以下几种:

(一)直接描绘眼睛看到的事物。字符并没有被简化或指代为抽象的笔画,并且各自独立成一个单位,无需组合即可表达一个完整的对象,并不像字母系统的埃及象形文字,字符需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意义。(图1)

(二)强调所描述对象的特点,通过分析和比较相似事物的外形,用最直白的方式抓住对象的特征。(图2)

(三)通过对一个基础字形的变形,从而描述一个状态或动作,亦可称作变易本形或附益他文。(图3)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分析,我认为用东巴文的表意系统表达人类日常沟通的内容是十分困难的,语言可以谈论“上帝和信仰”,而图像只能展示可见的世界。也就是说图像化符号只适用于表现眼睛看到的物理对象以及物理对象的行为等客观存在的事物。正如杰克逊(Anthony Jackson)所说:“虽然象形文字在具体事物方面有卓越的表达能力,但是对于表达非视觉的抽象概念却十分受限,比如道德教义等,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无法在东巴文中找到这类词汇的原因。”(Jackson 1979: 62)(作者译)即便东巴文是因为记录宗教仪式而存在的文字,“信仰”“教义”等抽象词汇依然是空缺的,取而代之的是“大东巴”“上天”和一系列代表具体的“神”的字符。为进一步论述东巴文表达抽象概念的不足,请看下图对于日常用语的东巴文表述。(图5)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巴文对抽象概念的翻译冗长繁复且不伦不类,作为一种文字,东巴文可表达的内容是有局限性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东巴文虽然没有现成的字符将生活抽象用语表达出来,却具备现代交流中的一大优势——即图像的无障碍识别,它超越了语言和国籍。大多数人看到东巴象形文字,最直接的反应并不是去学习这些字符用以翻译,而是通过感受图像化的字符,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这恰恰是视觉传达的魅力所在,从事视觉传达创作的人们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像是科学研究一样,只有唯一的解读方式和答案,而是不同的观众通过所创造的图像结合各自的体验或理解,获得不同的感触,从而达到传达、沟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57-60.

[2]Jackson.Na-khi Religion:An Analytical Appraisal of the Na-khi Ritual Texts[M].Hague:Mouton Publishers,1979.62.

[3]Robinson.The Story of Writing:Alphabets, Hieroglyphs and Pictograms[M].London:Thames & Hudson, 2007.210.

[4]王元鹿.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2.

猜你喜欢

东巴文纳西族视觉传达
《攘多鬼仪式,人类起源和迁徙的来历经》(东巴文)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洛克、方国瑜、李霖灿纳西东巴文研究比较
东巴文从音补到注音式形声字的演变
玉龙山下“育苗人”:记纳西族“老关工”和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