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戏剧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
——以赣剧服饰设计为例

2016-06-18潞,倪

戏剧之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赣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 潞,倪 倩

(南昌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戏剧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
——以赣剧服饰设计为例

江 潞,倪 倩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摘 要】在现代文化语境戏下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无疑会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戏剧服饰是除了处于戏曲核心地位的表演之外,戏剧欣赏的重点对象,无疑也面临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赣剧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服饰有着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显著特点和文化特征。本文以赣剧服饰的创新设计为例,重点研究在现代文化语境下,戏剧服饰的创新形式和方法;探讨以传承和创新为核心,中国传统戏剧的保护和发展之途径。

【关键词】赣剧;赣剧服饰;戏剧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文化的渗透下,时代的变迁、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传统戏剧艺术的发展,为传统戏剧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现代各种文化思想交流碰撞,使得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无疑会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在传统戏剧中,戏剧服饰是根据戏剧角色的装扮需要而专门制作的各种服饰,同时又是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烘托人物的作用,是戏剧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服饰艺术的传承和延续无疑也是传统戏剧传承的重要课题。

赣剧作为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剧目丰富多彩,表演朴实细腻,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赣剧服饰有着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显著特点和文化特征,现代文化语境下,赣剧服饰无疑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创新的现实问题。

一、赣剧服饰深厚的文化内涵

赣剧是江西省以赣语为方言的地方古典大戏种,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昆曲、乱弹腔等声腔于一体。赣剧高腔主要为弋阳腔和青阳腔。弋阳腔至今至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形成于明初赣东北弋阳地区,是宋元杂剧与南戏声腔溶合发展而成的古代著名的四大声腔之一。赣剧的发展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全国三十七个剧种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戏剧是体现最为广泛的审美趣味和欣赏口味的一门综合艺术,戏剧服饰是戏剧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剧欣赏的重点对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赣剧服饰伴随着赣剧形成和全国流播,也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在赣剧漫长的发展历程和广大的流播地域当中,赣剧服饰艺术依托于赣剧表演艺术,通过结合演员表演和语言来渲染剧情氛围、塑造角色形象,是演员用以扮演角色的最直接、最形象的载体,其服饰的本质既体现了服饰的特征又反映了戏剧的要求。赣剧服饰具有赣剧特有的文化特征及特点,一方面继承了宋元北方杂剧和南戏的一些服饰传统,一方面自我发展和完善,某些特征如程式性、装饰性和符号性等都已出现,形成了戏剧服装的某些固定程式,并因其流行范围之广泛,影响了其他戏剧剧种服饰的设计和使用,起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及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赣剧服饰艺术特征分析

赣剧的盛行也推动了赣剧服饰的发展,赣剧的装扮艺术既保持了民间戏剧服装的活泼性和多样性,又进行了艺术加工。赣剧服饰深受传统艺术美学体系的影响,在承袭前代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和不断的演出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丰富而实用的设计经验与技巧,通过程式性、象征性、装饰化的表意手段等,在舞台上创造出带有强烈形式美感的情境,从而传达特定的情感体验。

首先,程式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戏剧服装的程式性是指戏剧服装具有穿戴的规范性,也就是演员或角色扮演舞台角色时所遵循的穿戴规则。赣剧以灵活的表演寻求生存空间,形成了朴实、活泼的表演风格,随着表演的日趋成熟,脚色服饰的庄重性也就变得突出了,它渐渐摆脱了对生活服饰的依赖,并配合演出的需要,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表演服饰体系,也渐渐地形成了赣剧穿戴规制。赣剧表演艺术者常言“宁穿破不穿错”,说的即是赣剧表演中穿戴者与服饰建立了稳定的类型对应,即服饰穿戴的程式性。

除了注重服饰的程式性以外,赣剧服饰还通过衣冠服饰来分等级、辨贵贱,并在服装的装饰物或装饰形式上,以不同的内容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出特定的内涵,使得每种服饰都有象征性的内在意义。其主要通过服装的样式、服装部件的款式、装饰图纹、服饰色彩等,用以象征角色的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等级、职业和民族等各方面状况。如在赣剧《珍珠记》中高文举落魄之时所着“富贵衣”,即是通过在褶衣上缀以若干块杂色绸子,作为发迹前的穷书生或其他贫困之人所穿。赣剧服装装饰也善于通过装饰图纹来规范角色行当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如蟒衣上的龙纹、凤纹、牡丹花纹样等作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而服饰色彩在剧中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也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如黄色象征高贵仅为帝王专用;红色象征庄严端重多为王侯宰相或驸马一类的角色穿用;绿色象征威严多为高级将帅穿用;白色象征纯净清秀多为英俊少年穿用。同时,赣剧脸谱也善于用象征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图案和色彩来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典型形象和表达主题思想。

赣剧服饰的程式性和象征性限制使得戏班或者艺人不能自由地选择戏剧服饰,出于对人物造型的注重和对舞台效果的追求,赣剧服饰不得不凭借和依赖其款式、色彩、图纹乃至制作工艺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创造出新形象来美化角色、美化舞台,从而给观众以视觉美的享受,因此装饰性是赣剧服饰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赣剧服饰的装饰性既表现为服饰的款式、质地、图纹、色彩和饰物等的部分美和角色个体的扮相美,如剧中角色的服装冠带丰富多样,讲究色彩装饰,人物的扮装注意塑形,讲究美观;在注重单个角色各自扮相色彩等搭配协调的同时,也非常注意角色之间的整体形象、舞台效果,如在同一场合上,尽量避免服装颜色的雷同。服饰的装饰性不仅用来装饰演员,使其所扮演角色的特征得到了强调,而且用来装饰舞台,使舞台从周围自然环境中凸出来,从而使角色和舞台成为观众关注的中心。

除此之外,就具有强烈民俗风格的赣剧来说,地域服饰特点无疑也是赣剧服饰艺术的特征之一。赣剧脸谱保留了早期戏剧脸谱的构图和色彩,风格朴实、富有装饰趣味,用象征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典型形象和表达主题思想,同时又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它的特点是构图和色彩都很明朗、简洁,风格朴实、富有装饰趣味,同时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各方面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江西悠久的傩事活动与目连大戏的演出传统,对赣剧传统剧目与演出风格具有重要影响。傩的表演服饰对赣剧服饰影响很大,例如傩舞扮演中有神、鬼两类角色形象,傩中神、鬼的扮演与后来赣剧中的精魔形象的扮演很相似,尤其是许多精魔形象戴鬼套头、鬼脸或动物套头等,与傩的神鬼装扮具有相同的特点。

三、现代文化语境下赣剧服饰审美对象变化

历史上赣剧长期在赣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演出,面对的观众主要是民间大众。赣剧剧目内容多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特别是弋阳腔及在其影响下而产生的其他声腔,更多地保留了早期南戏“向无宫谱,只沿土俗”的传统,无论是音乐声腔的发展,还是剧目的创作与选择,乃至舞台表演风格,都保持着民间戏曲草根性的本色。这说明,弋阳诸腔等民间戏曲在“雅俗”观念中的审美选择,则是以观众的审美趣味与品味为立足点[1](P63)。赣剧服饰艺术伴随赣剧的发展,其审美特色和审美追求无疑是属于民间范畴的,是以民间大众的审美趣味与品味为立足点。为了迎合观众,一些植根民间、具有相当稳固性和传承性的服饰习俗也反映在赣剧服饰中,折射出普通百姓的世俗心理及审美趣味,拓展了赣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现代文化语境下,戏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的文化娱乐选择日益多元化,时代的发展让赣剧服饰的审美对象也在发生变化。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的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审美角度的变化使得在现代文化语境下赣剧服饰的设计,必须对观众的娱乐需求、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进行把握和迎合。

四、现代文化语境下赣剧服饰设计思路

赣剧服饰以民间百姓的审美要求为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民间艺术形式乃至民俗日常生活的吸收与融合,通过浅显通俗而贴近民间审美接受能力的方式,表达出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与思想愿望,本身就是赣剧服饰设计的良好传统。在现代文化语境下,赣剧服饰设计要在尊重传统、保持底色、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因时而变、探索创造,适应时代赋予赣剧新的时代气息。

(一)遵循中国戏曲写意性美学原则

中国戏曲艺术是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塑造人物时以形传神,神形并重,并通过虚拟表演体现自由、灵活的特殊时空。从属于戏曲表演的艺术服饰,属于“写意艺术体系”[2](P1)。写意性是中国戏曲表演和服饰设计的核心美学原则,赣剧服饰设计应遵循这一核心原则,通过对服饰造型、色彩、图案等写意性创新设计,创造出符合戏曲表演的艺术形态,既似生活服饰、又不似生活服饰的意象化服饰,达到亦真亦假、亦是亦非、虚实结合等戏剧化舞台效果,留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去体会其弦外之音,提高戏曲艺术的感染力。

(二)维持程式下的创新

赣剧表演艺术者常言“宁穿破不穿错”,说的即是赣剧表演中穿戴者和服饰建立稳定的类型对应即服饰穿戴的程式性。现代文化语境下的赣剧服饰设计,可维持传统赣剧的形制及其对应的使用程式,这也是对赣剧服饰的一种传承。在此前提下,可根据剧本和剧情大胆的改变和重构传统赣剧服饰的造型元素,力求装饰性、可舞性和象征性的多样化。如改变水袖的长短、宽窄,戏服的合体度、款式造型变化等,通过演员的舞动借以抒发人物不同的情感。同时设计也应因人而异,为演员量体裁衣,根据演员的肤色、体型、气质等调整服装款式、色彩和面料,对演员进行美化,扬长避短,使角色更加靓丽、生动形象。

(三)继承传统,保留地域特色

就具有强烈民俗风格的赣剧来说,地域服饰特点是赣剧服饰艺术的独特特征。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具有个性化、本土化的民间文化才会经久不衰,尊重传统,保持赣剧服饰文化特性是赣剧彰显个性的有效途径。如赣剧脸谱在组织结构上,一般会根据眉眼鼻嘴和脑门等12个部分,依照不同人物性格和面貌特征绘成各种各样的脸谱,而且还根据不同的部位绘成各种各样的细谱;在色彩运用上,赣剧脸谱一般依据人物肤色多采用红、白、黑三色,在艺术手法上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表现手段,例如赣剧《祭风台》的黄盖勾紫脸,而京剧《借东风》的黄盖勾红脸;赣剧马武勾红脸,京剧和汉剧则分别勾蓝脸和绿脸。另外,赣剧的脸谱还有许多独特之处,除去净、丑角色以外,其他生、旦等也有勾画脸谱的。例如,小生开脸的象《白狼关》的尉迟宝林开黑脸、《反昭关》的伍员开红脸等,均不挂髯口;武旦开脸的,象《宣王封宫》的钟无盐、《七郎招亲》的杜金娥,都勾画脸谱。在现代社会中,对赣剧服饰的改革要基于传统,在不改变赣剧服饰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四)强调时代特征,符合当代审美视角

在现代文化语境下,赣剧服饰审美对象其审美意识已不同以往,重新对传统艺术元素分解、重构,塑造出新形象、新意境和新感觉是赣剧服饰创新设计的重点。在款式上,可运用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及手法,通过省道等结构处理,凸显演员们的形体美;通过渐变、重复、分割等手法,体现服饰的节奏韵律美;通过夸张、变形,如抬高开叉的高度、延长衣袖长度等,增加服饰的视觉、艺术感染力和可舞性等。在工艺上,利用现代的生产手段,对刺绣、印花等工艺进行革新和加强;在材料选择上,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及新型面料,增加服饰的美观性、可舞性、现代化甚至奇特性;在色彩上,吸收当今流行色彩,把握色彩的浓淡、简繁、主次,增强时代感。

参考文献:

[1]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2]尹丹.戏曲服饰可舞性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010.

[3]苏子裕.弋阳腔发展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张益洁.越剧服饰设计探析[J].戏剧之家,2014(12).

[5]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周萍.戏剧服饰艺术表现形式解读[J].四川戏剧,2009(4).

中图分类号:J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08-03

作者简介:

江 潞(1979-),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服装文化、服装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剧服饰研究与设计创新探索”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G2011113。

猜你喜欢

赣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时代赣剧文化的传播现状、困境及传播对策研究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斧头将军(赣剧)
江西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剧照
赣剧情缘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