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6-06-18刘润新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新时期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有更多的发现与创造。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摒弃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照本宣科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学生的被动参与为主体参与、消极接受为主动构建,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情感的激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亢奋的思维状态的基础之上,这也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兴趣是推动人类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试想如果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当学生的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在无形中滋生怠慢情绪,懒于参与,惰于思考,学生只是被动而机械的记忆知识,根本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要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只有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与思考基础上的认知活动,学生才能超常发挥,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学会自主发现与创造。如音乐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语文教学中,能让没有生命的文字活起来、动起来,进而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大吸引力,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重视问题的提出,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地接受,学生并没有亲身参与到学习中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我们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巧妙地运用提问艺术,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最具价值的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自主发现与创造。如在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于勒是否值得同情”?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文本的阅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现实生活现象来讨论克拉丽丝的势利或评价像菲利普夫妇一类的人。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阅读与独立思考,同时又能拓展文本内涵,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重视学生的提问,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创新就是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独特的见解。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学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将学生严格地限定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上,不鼓励甚至是不允许学生产生不同的见解与感受,这样只会抹杀学生的个性,扼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是按照特定的轨道,在固定的条框内不断地向标准答案靠拢,而使得学生失去了问题意识,与发现失之交臂。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允许并且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不同的意见,对教师、对教材提出质疑,让学生就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探究带入更为宽广的空间,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地激励他们去发现、去创造。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直观的素材,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独立而积极的思维,与作者、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思考与思维。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实现更多文本之外的素材的重新整合,创设丰富而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更具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更具形象性,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画面与场景之中。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富有真实感与动态感的画面,学生如临其境,其思维更加活跃,更能将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更能够从表情、动作、语言等来深刻地理解人物的特点,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题。

五、重视基础的夯实,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创新并不是空中楼阁,不能脱离基础而存在,而是以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前提,可以说没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就无法进行创新。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展开有深度的探究,才能以文本为依托,能够深入体会,这样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脱离文本,而是要以文本为中心,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句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具有思考的根基,才能产生新颖观点,并能够准确地表达,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们要将创新教育时刻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以新课改为指导,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与创新,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思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波.让阅读课堂灵动有趣[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3).

[2]侯志中.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语文课堂变革展望[J].语文教学之友,2016,(4).

作者简介:刘润新(1969—),女,廊坊市安次区教育局工作,中教一级,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研。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