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议论文教学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2016-06-18朱唐林
摘 要: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是语文课程关注的一个基本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议论文教学呈现出模式化、异化和僵化的趋势,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应该优化议论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思维品质;思考探究;理性质疑;迁移求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中还特别强调,要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检测评价中,最近几年语文全国卷和部分省的高考作文明显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考题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品质才能驾驭。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是语文课程必须关注的一个基本点。
思维品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要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当下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这在议论文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议论文教学呈现出一种模式化、异化和僵化的趋势。只要学习议论文,就是让学生找中心论点,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思路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无疑扼杀了学生思维与探究的乐趣,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教师应该换一个思路,优化议论文教学。
一、注重思考探究,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逻辑性、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对议论文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多维对话,深入探究,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首先,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独立思考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论据是否典型、新颖,它们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能否自圆其说。例如在学习荀子的《劝学》一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对比论证一步步推理得出结论的,作者将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的比喻中,这些比喻是否贴切?我们能否也想出几个类似的比喻。这些探究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其次,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往往能得到很多感悟。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与作者写的其他杂文相比较,比较其思维推理方式、论证方法、思想内核、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也可引导学生将《拿来主义》与韩愈的《师说》进行比较,两篇文章在论证时都用了对比论证,破立结合,但又有区别。比较时可求同也可求异。多元比较的方法有利于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最后,加强文本与超文本的链接,通过延伸阅读,提前预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的具体背景,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探究文章在历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
二、注重理性质疑,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思维的批判性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它不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而是质疑发现、善于发问。议论文,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而展开论证,它主要诉诸人的理性思维,注重逻辑的归纳或推演,强调的是一种学理的说服。小说、散文诗歌等文本的教学很多时候需要我们从欣赏者的角度去学习文本。而学习议论文,更多需要的是质疑,以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去理性地质疑。
我们要优化议论文教材呈现的方式,学生能读懂的部分不需要分析,没读懂的、有困惑、有问题的地方,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而唯实的求是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问,大胆质疑。比如,笔者在教授《师说》时,有学生对韩愈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一观点不认同。一学生认为士大夫之族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很正常,在古代有很多奇人异士出自民间的巫医乐师百工之行。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质疑。接着有学生进一步发问,他认为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有轻视劳动阶层的偏见,但也有学生认为不能这样看,因为联系这句话的上文来分析,作者一直都在贬斥“士大夫之族”,褒扬“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两类学生的观点没有对与错,都属合理的、个性化的解读,都应该得到表扬。随着讨论具的深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了一个层次。
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思考文章在当时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还要进一步追问,作者的思想、观点是否过时,在今天是否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注重迁移求变,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活动的创造性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多向的、多层的立体式思维方式,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效应。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有很多策略,议论文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议论文的思辨性、说理性、现实针对性很强,学习议论文的过程,是我们和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是思辨和理性质疑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在现实中迁移求变的过程。
议论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完一篇文章之后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得到了什么?作者的思想观点、语言风格或者说行文技巧、方法等,哪些能为我所用,“拿来”、创新之后变为自己的东西。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微妙,明白了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的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有利于提高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与朱光潜先生的对话中,认识到咬文嚼字不仅“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而且要敢于创新,对任何见解、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质疑,发表新的见解,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这种谨严、思考能力、敢于创新的勇气内化为学生品质的过程,就是一种迁移与求变,这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个重要表征。
议论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的区别之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议论文的学习去关注现实,甚至用文字去干预现实。优化议论文教学,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自己在课外去历练、体会、思考。借助议论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热点问题,逐步学会理性思考,养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习惯,从正向、逆向、侧向、横向等多方面去思考和联想,善于随机应变,转换策略。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应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议论文教学,自觉有创意地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增强思维效率,提升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朱唐林(1978—),男,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诗歌以及中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