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调查研究
——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2016-06-18庄晶莹吴耀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贸系福建长乐350200
庄晶莹,吴耀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贸系,福建长乐 350200)
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调查研究
——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庄晶莹,吴耀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贸系,福建长乐350200)
摘要:在新经济的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改革的深入发展,处在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劳动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制度性等变化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平稳的发展。因此,文章就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我国经济转型期就业面临的问题、择业取向进行浅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国贸;就业压力;择业取向
1 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分析
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27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相比之下,2015年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大学毕业生人数上升至749万人。根据《2014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可知,2014年典范企业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2013年录用606人增加了12.8%。但2015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就达到了749万人,加上2014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2015年的就业形势严峻。
于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难题。“毕业即失业”已不再是危言耸听,“僧多粥少”就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一种现实呈现。从就业形势的宏观角度上看,就业总量压力大和结构性失衡共同存在。所谓结构性失衡,简而言之就是从传统工业中退出的简单劳动力无法马上适应知识产业的新工作岗位而造成的一种现象。很多人才涌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人才分配不均。这种“头重脚轻”的局面,是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
夏斌博士在2011年国际金融高峰论坛中表示,中国的经济处在经济转型和市场困惑的时期。经济转型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走向集约,增长的速度也逐渐放缓,但产业结构呈优化升级的态势。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产业优化升级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变化。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社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是对这个时代的响应。
2 调研数据结果与分析
基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深化改革,从事外贸方向的企业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该方向的就业竞争并加大了业务难度和外贸人员的压力。但就此过多对将来就业担忧是不客观的,作为一名国贸专业毕业生,我们应该面对经济转型期的就业压力,从各方面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规则。因此对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进行调查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对此次调研结果的分析,为国贸本科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借鉴,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调研对象:福建省部分高校国贸本科毕业生。
表1 国贸专业应达到的英语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化,对英语的重视不言而喻。近年来,英语四六级成为更多用人单位录用的首要条件。如表1所示,46%国贸专业学生认为英语应达到六级水平。因为国贸毕竟是对外贸易,拥有六级证书无非是如虎添翼,为求职者增添光彩。32%国贸学生认为英语达到四级的水平即可。英语四级证书是对国贸毕业生基础英语能力的证明。10%国贸毕业生认为应达到八级的水平。英语八级证书是对毕业生较高英语能力的肯定。12%国贸毕业生认为要达到托福、雅思的水平,如果达到这么一个水平,不但可以扩大就业范围,还可以与国际接轨。目前不少企业仍旧以语言能力作为录用条件,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表2 国贸专业毕业生对去向的考虑
如表2所示,64.71%国贸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直接就业。21.57%国贸毕业生觉得考研更好,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巨大,一毕业就就业毫无优势,与其群蜂相拥,不如鹤立鸡群。7.84%国贸毕业生考虑自主创业,就业的压力一如既往,自主创业总比待业强,并且他们认为国贸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与其继续学习理论性的知识,不如早点就业,积累经验。尽管大部分的国贸毕业生愿意选择就业,却对工作挑剔万分,不愿将就。
表3 国贸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地的向往
如表3所示,43%国贸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就业。回家乡就业优势在于:大城市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对于外地毕业生来说,还要承受房贷等的压力。与其同时,对于独生子女的90后毕业生而言,“尽孝”也是将他们留在家乡的原因之一。23%国贸毕业生会去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就业。他们认为在一线大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收入广、视野广阔,可以尽情施展才华。13%国贸毕业生选择在沿海地区就业。随着自贸区的开设,沿海地区的发展前景较好,对人才的需求紧迫。较少的国贸毕业生会选择去西部地区就业,尽管政府对去西部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优惠政策,但由于优惠政策的地域性问题,难以吸引毕业生前往就业。这一点导致了“区域结构失衡”:一方面,学生扎堆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致使局部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尽管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大量就业机会,但是大学生仍有顾忌。大学生就业的地域结构失衡不仅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而且造成了人才的浪费,遏制了区域平衡发展,更是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表4 国贸专业毕业生首选就业方向
如表4所示,37.25%国贸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就业。因为外资企业与国贸专业对口,部分毕业生还是不甘愿所学无用武之地。17.65%国贸毕业生选择到国有企业就业,国有企业是较多毕业生的向往,向往那种稳定的就业。除了专业对口外,外企制度也相对完善,薪资福利较好,符合毕业生的期望。
如表5所示,86.27%国贸毕业生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大,好的工作氛围能将能力发挥到最大化。76.47%国贸毕业生在意用人单位所给的薪资问题,一份好的收入更能留住求职者。同时,那些眼高手低的毕业生还一直处于待业状态。一个公司吸引更多大学生的优势在于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前景,不过这也表明了,现在大学毕业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更注重的是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不是考虑在这一职业上的发展空间。
表5 国贸专业毕业生考虑的就业因素
表6 影响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表6 影响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学校知名度专业知识时间与工作经验社会关系沟通与表达能力学科优势外语能力其他影响因素比重52.94%62.75% 84.31%50.98%74.51%27.45 % 54.90 % 11.76 %
如表6所示,84.31%国贸毕业生认为实践经验的缺乏是影响自己就业的重要因素,更多的企业对求职者有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是扼杀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因素。其次就是沟通与表达能力,对外贸易也就是一种商务谈判,如何有效沟通和正确表达也是一门学问。再者就是语言能力,对外贸易对语言要求较多,掌握好一门语言在外贸界更吃香,而这一能力使许多毕业生对外贸企业望而却步。企业在选择国贸本科毕业生时,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实操性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所以国贸专业大学生应着重提高自己这几方面的能力。
表7 国贸专业毕业生对薪资的要求
大部分的国贸毕业生对于工作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薪资方面。尽管一些小型企业可以提供相应的职位,但是低薪资使得毕业生们难以接受,造成了“结构性”失业的形势。另一方面,大部分待业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合适的薪资而放弃就业,出现了“自愿失业”的现象。如表7所示,49.02%国贸毕业生奢求拥有3001~5000元的工资,25.49%希望薪资达到5001~8000元,甚至有15.69%渴望8000元以上的薪资。对薪资的期望因人而异,毕竟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国贸毕业生们来说,3000元的工资还是不错的,也符合社会企业的工薪设置,毕业生们的职位选择范围广。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步一个脚印的步伐才能使自己人生路走得更稳,更踏实。有多少的能力,做多少的事,为自己设定一个符合自己的目标与道路。
表8 国贸专业在职人士对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见解
如表8所示,虽然此问题的调查人员不多,数据上会存在偏差,但是以此形势来看,已在职的国贸毕业生们认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与在校所学知识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学校所教的知识偏重于理论性,实际操作不多,而像信用证之类的教学知识则与社会脱节,每家公司所用的信用证都有自己的模板,与教科书上所呈现的有所区别。
3 国际贸易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对国际贸易学生的影响。地区差异性大。内陆地区发展与沿海城市有所不同,提供的贸易职位也就不同。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走向中西部,但仍旧有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大城市,10%的大学生选择中西部或者乡镇基层。
(2)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自身素质。第一,国贸专业毕业生对薪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与环境都有较高的期望。在我们的调查中,国贸类毕业生对薪金的要求渐归于理性。第二,外贸行业对员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是注重,而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外语能力比起外语专业毕业生稍有逊色。导致在同一就业机会前,外语专业毕业生更具优势。
(3)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福建省各高校国贸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及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还尚有欠缺。尽管每所高校都会提供实习的时间,但是很少有公司愿意让实习生插手相关业务,实习与不实习也就没有实质区别。更何况,社会变化速度如此之快,对适用的东西更新换代也快,而教科书上的知识从撰写到出版已经耗去多年时间,等到真正出版上市,学生们在其中只能学到理论性知识,操作能力仍有待考察。
4 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4.1帮助国贸毕业生确立职业方向
国家和学校双双支持并引导大学生走向农村,扎根于基层,为人民服务,不仅可以磨练意志,提高自身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也可以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燃眉之急。目前国家、各地区、各高校都推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选拔大学生“村官”等计划。
4.2国贸毕业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国贸毕业生在校期间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如学好一门外语、具备沟通表达能力等;择业时要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不眼高手低;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各项专业技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各高校增强实际教学和就业指导
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意识的教育,多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与就业指导。
(1)增设实践课程。众所周知,国际贸易专业讲究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知识理论。建议各高校利用现有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实习操作的机会,让有外贸工作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辅导。基于此,福建省许多高校建立了企业仿真模拟实验室,模拟公司商业谈判、签订合同、货款结算、内部员工薪资结算等各环节,提供给学生真正操作的机会。
(2)加强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使之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高校应该组织和举办各种教育和宣传活动,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多方面、宽领域、全方位地给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特别是相关的、大型的、权威的就业网站。
5 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在经济转型期,要让毕业生更好地面对就业难的困境,就是要通过调研收集一手资料,调查国贸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存在哪些问题,通过总结发现规律,形成调查报告。从大学生自身、高校、企业、社会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方案,为广大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最终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助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制,从而解决就业难题,使毕业生顺利走向就业道路。
参考文献
[1]文厚润,张斌.大学生就业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姜纳斯.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Investigation on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Occupation Prefer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major Students as an Example
ZHUANG Jing-ying,WU Yao-zhen
(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Changle,Fujian 35020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economic conditions,the employ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which in a certain extent,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s employment press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graduatesand problems in employment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eriod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Key words: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eriod;international trade;employment pressure;occupation p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80X(2016)05-0115-03
收稿日期:2016-04-02
基金项目:2014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3762029,项目组成员庄晶莹,吴耀珍,曹可依,章立,卓蔚启;指导老师:莒萍,林顺义
作者简介:庄晶莹(1993-),女,福建晋江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