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睐”还是“厌烦”: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研究

2016-06-18涂志芳

图书馆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样式题名

涂志芳



“青睐”还是“厌烦”: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研究

涂志芳

摘要学术论文题名是读者对论文的“第一印象”,影响读者阅读与否的选择,从而进一步影响该论文的传播效果。文章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研究题名中包含“基于”一词的学术论文的年份分布、所占比例、“基于”在标题中的位置等内容。制定标准检验“基于”一词是否属于“合理使用”,并发送简要访谈邮件了解作者在使用“基于”一词时的心理活动和作者重新审视“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思考和讨论。假设并检验作者发文数量与其“基于”样式文献数量之间的关系,判断作者对学术领域某种流行趋势的影响及受影响的程度。最后,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可供进一步思考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图书情报领域基于学术论文题名

引用本文格式涂志芳.“青睐”还是“厌烦”: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4):34- 43.

0 引言

学术论文的题名对于揭示文章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恰到好处的题名能够充分而准确地反映全文的内容,增强论文的整体吸引力和被读者阅读欣赏的可能性;而不恰当的题名可能有损文章的质量并影响其传播效果,因此题名也常被称为是“论文的眼睛”[1]。近年来,“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于各学术期刊,其中有内容研究的实际需求,也不乏使用并不恰当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基于”一词的使用为拟定学术论文题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部分学者对其“泛滥”现象给学术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忧思。

在目前针对“基于”一词的研究中,化柏林[2]以1989至2005年的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例对论文标题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以“基于”、“利用”、“关于”等介词为题首词的论文比例为10%,“基于”作为标题停用词位于高频词的第9位,作为题首词位于高频词的第7位。夏朝晖[3]指出,任何一种计算机技术类中文期刊均有1/3左右的文章题名以“基于”一词开头;宋刚等[4]将前导词汇为“基于”“一种”等的论文标题视为题名雷同化现象。纪雪梅等[5]以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物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为例,分析“基于”样式学术论文比例的学科差异,并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统计论文题名中“基于”的对象词及其词频分布。

综合上述对“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的研究可知,对论文题名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也不断受到关注。为此,本文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目前图书情报领域“基于”一词被广泛使用于论文题名中的现象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同时希望引发作者、期刊编辑部等相关人员对学术论文题名趋同现象的思考,更加重视题名对于论文本身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影响,从而最终引导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研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1 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论文分布情况

1.1研究对象的来源选择及相关说明

由于现有中文数据库的学科分类均为自主设置,既无统一标准也无针对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或“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而设置的高度契合的分类,故本文在综合考虑数据库的覆盖范围、论文题录信息下载的便利性等因素后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分类目录“信息科技”的子目录“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样本范围。事实表明,“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这一学科领域的设置是以论文本身作为判断学科归属的依据,而非论文所在期刊杂志所属学科领域。因此,一方面子目录“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未完全覆盖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论文;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期刊刊载的关于图书情报研究的论文。然而,本文旨在借助整体数据说明“基于”样式的论文分布、比例及其变化趋势,不做高度精确的数据测量,因此可忽略这一局限性。

1.2“基于”样式的论文时间分布

以“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为学科领域,以“篇名”中包含“基于”为内容检索条件,以发表时间截至2015年11月20日为检索控制条件,经检索发现,符合条件的论文最早出现于1989年,因此本文其他用于对比分析的相关内容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89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20日(检索时间为2015年11月25日)。检索结果显示,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共有17178篇,其年份分布见图1。

图1 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论文年份分布

由图1可知,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论文开始出现于1989年,论文数量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1999年之前只有极少数“基于”样式论文,2000年及之后此类论文数量明显增长。其中,1989年“基于”样式的两篇论文分别为刊载在《情报理论与实践》上的《基于词频标引的情报检索模型》和《情报科学》上的《基于知识的信息检索系统KIRS》,据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始于情报学期刊[6]。

图2 图书情报领域与所有学科领域“基于”样式的论文比例

1.3“基于”样式的论文比例及相关比较

数量变化是说明“基于”样式的论文增减情况的一个维度,而所占比例及其变化是另一重要维度。在相应学科领域以及相应时间范围内,本文共检索出406842篇图书情报领域论文(“基于”样式的论文为17178篇,总比例为4.22%),其中“基于”样式的论文数量占对应年份论文总数量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见图2。综合图1和图2可知,1999- 2000年前后,“基于”样式的论文数量和比例开始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在2008年前后,“基于”样式的论文比例开始超过总比例,2008年之后基本保持线性增长趋势,2015年的比例高达10.90%。

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检索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比分析图书情报领域和全部学科领域“基于”样式的论文比例,其中,该时段范围内全部学科领域中“基于”样式的论文数量为1666393篇,论文总数量为69893740篇,前者占后者比例为2.38%。图书情报领域与全部学科领域“基于”样式的论文所占对应年份论文总数量比例的比较见图2。由图2可知,图书情报领域和所有学科中“基于”样式的论文比例整体均呈上升趋势,2004年之前,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论文比例与全部学科中“基于”样式的论文比例较为接近,而2004年之后,图书情报领域的比例逐年上升并保持快速增长水平,两者之间逐渐拉开差距,前者远高于后者,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十年来图书情报领域确实存在“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泛滥”的情况,而这也应当引起论文作者、期刊编辑等学术界相关人员的重视和思考。1.4“基于”一词在题名中的位置分布

为统计分析图书情报领域“基于”一词在标题中的位置,笔者下载了相关性排序条件下的6000条(中国知网只提供前6000条)检索记录的论文题录信息,包括题名、作者、来源、关键词、摘要、年份等,作为人工识别和统计分析的样本。

将“基于”一词在题名中的位置分为“标题首位”、“副标题首位”(以前置冒号和破折号为识别依据)、“句中”三类,经筛选统计得出“基于”一词在题名中的位置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基于”一词在题名中的位置分布

由图3可知,“基于”一词位于论文标题首位的比例接近80%,前导词汇高度一致的标题样式可称为学术论文题名的“雷同化现象”[7]之一。根据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领域中审美主体的好奇心、感知动力等心理活动强度变弱,对相同或相似事物的反复欣赏很容易造成“厌倦心理”[8],因此“基于”样式的论文标题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读者、编辑等相关人员的“审美疲劳”。

2 “基于”样式论文题名的合理性检验

为识别和判断论文题名中的“基于”是否属于“合理使用”,本文从“基于”一词的词义和用法两个角度进行判断和检验。一方面,根据《中华大辞林》[9]《现代汉语大辞典》[10]《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1]等对“基于”一词的相关解释,“基于”为介词词性,有“由于”、“根据”、“引进动作行为的前提或根据”、“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等义;对应英文为“base on”,常译为“以…为基础”。另一方面,根据纪雪梅等[12]对“基于”一词后置的高频对象词的统计分析,图书情报领域论文题名中“基于”的对象词主要有理论、方法、技术、工具、范围、视角、角度、研究对象等类别。

综合以上对“基于”一词的释义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基于”一词的“根据”和“基础”之义,而“根据”是“作为论断前提或言行基础的事物或理论”[13],“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14]。因此,“基于”一词宜以内容为导向,将对象词对论文题名及文章内容起实质性作用的视为“合理使用”;将对象词对文章内容无直接贡献或语法表达不通顺的情况视为“不合理使用”,将对象词是方法、工具、数据、模型、平台、算法等中间手段的归为“介于两者之间”,三者之外难以判断的情况归为“其他”,据此本文拟定“合理使用”与否的标准见表1。

表1 “基于”一词“合理使用”与否的判断标准

经人工识别判断和excel软件筛选统计,本研究下载的6000篇论文共有3872篇分布在50种与图书情报研究较为相关的来源期刊中。根据表1中的判断标准,本文将这3872篇论文分别编号为1至3872,按照10%的比例选取前3800篇中的380篇作为人工识别和判断的样本。一方面,采用等距抽样方法选取编号末位为“0”的论文;另一方面,采用内容分析法综合参考题名、关键词、摘要等,观察“基于”的对象词、判断题名是否通顺、去掉“基于”是否更恰当等并进行相应归类,四类项目的论文比例见图4。

图4 “基于”一词使用的合理性检验

由图4可知,“基于”一词“合理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比例均较低,而介于“合理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之间的比例最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中,大多是语法表达不通顺等问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中,“基于”的对象为研究工具、研究方法、数据(库)、问卷调查等。“介于两者之间”的比例超过60%,一方面说明了“基于”一词本身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应用情景较为复杂和多样化,其合理性较难界定;另一方面说明了正因为应用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加强了词语本身的适用性,体现在论文题名中“基于”一词的“流行”。

3 “基于”样式论文的作者行为与心理研究

为研究“基于”样式的论文作者在撰写论文、拟定标题过程中的态度与心理,本研究同样选取以上380篇论文作为预调研样本(调研时间为2015年11月28日至12月31日),拟根据文中提供的通讯作者邮箱,对作者进行简要邮件访谈。经查看发现,大部分期刊不提供而只有少部分期刊提供通讯作者邮箱,如《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杂志》《中国图书馆学报》等9种期刊。预调研阶段共得到38位作者的电子邮箱,分别发送针对作者论文的简短访谈邮件,邮件内容主要包括访谈背景、目的、问题等,访谈问题主要从认知、态度与行为等方面考虑,具体包括:(1)您在构思、写作、修改论文并拟定题目时,最终选择了采用“基于XXX”样式的标题,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态度、心情或是如何考虑的呢?(2)现在回过头来看,您对“基于XXX”样式的论文题目的“流行”现象有什么新的看法或态度吗?

根据作者的初步反馈,本文适当调整访谈邮件的细节内容并开始正式调研(调研时间为2015年11月30日至2016年1月4日)。以上述9种期刊为来源共获得421篇论文,选取编号末位为“1”“3”“5”“7”“9”的论文,共得到218位通讯作者邮箱,同样分别发送简要访谈邮件,最终成功投递216封电子邮件(其中2封投递失败)。两轮调研结果共获得76位(分别为12位和64位,回复率为31.58%和29.63%)作者的有效回答,并依次将各位作者编码为U1至U76。经分类整理和总结归纳,作者写作时采用“基于”样式的论文标题的思考以及对“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看法如下:

3.1“基于”一词使用行为的心理机制

调研发现,作者使用“基于”一词的心理过程较为复杂,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认识,同一作者也有不同的思考,这一使用行为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归纳总结,共有以下几种代表性情形:

3.1.1语法组织与表达的需要

经整理和统计,共有20位作者认为使用“基于”一词是语法组织与表达的需要,而去掉该词则会出现表达不通顺、不恰当等问题。如U13认为“‘基于’是一个很好用的词汇,也算是论文标题语法的需要”;U14认为“使用‘基于’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只是觉得语法用起来比较通顺”。

3.1.2内容衔接与界定的需要

共有37位作者表示,使用“基于”是为了更好地将对象词与文章的内容、主题等关联起来,增强题目对文章方法工具的说明、内容范围的界定和内容主旨的揭示等。如U4认为“为了将研究限定在Google Scholar所能够检索到的文献的范围内,所以采用了‘基于Google Scholar’的说法,主要是考虑到研究设计和行文的科学性”;U27认为“使用‘基于’一词更有利用突出研究方法,让论文题目针对性更强”。综合语法组织与内容衔接这两类使用需求可知,作者主要强调“基于”作为介词词性在句法结构和主题联结方面的功能,表现了“基于”一词的学术使用价值。

3.1.3难以找到更恰当的替代词

有3位作者认为,论文标题中使用“基于”不是必需的,但是难以找到比“基于”更恰当的表达。如U8认为“感觉没有比‘基于’更确切的了;”U33认为“‘基于’这个词意思比较合适,有比较强的相关性基础又不是该研究本身的意思,关键是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词”;U21认为“肯定有更妙的表达,只是受限于才学不知而已”。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基于”一词在某些情况下的难以替代性,而这也正是“基于”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3.1.4期刊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有4位作者明确表示,文章标题起初不含“基于”一词,在期刊编辑部的审稿意见和建议下才使用,如U12的情况是“由于期刊编辑部审稿意见中要求标题明确概括全文主旨,起初是没有副标题,后来加上包含‘基于’一词的副标题”;U46的情况是“最初撰写论文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基于’一词,而是由外审专家和编辑推荐使用这一词”;U57的情况是“当时在写论文题目的时候,最初并没有加入‘基于’一词,后来在期刊编辑的建议下增加该词”。这类情况一定程度上说明,期刊编辑部为了使文章标题更有针对性地解释文章内容和主旨,也无形中助推了“基于”一词的广泛使用。

3.1.5一定程度上受到流行现象影响

有6位作者表示,在考虑使用“基于”一词时确实有意或无意地受到流行风气的影响。如U55认为“看到的类似题目非常多,就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了,只是作者本人都浑然不知”;U23认为“为什么自然而然想到使用‘基于’一词,可能还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思维定势”;U38认为“选择了‘基于’一词应该是同类文章看得多了,就直接选用”。综合作者观点可知,虽然使用“基于”一词或多或少受到学术环境的影响,但作者也同时认为使用基本恰当,并无明显不妥。

3.1.6其他

根据整体的分类整理和统计结果来看,作者使用“基于”样式的论文题名是多种心理活动和应用情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以上五种代表性情景,同时还有其他个性化思考。如U10认为“最终选了‘基于’,也并没有很深的考虑,就是随便选了一个说法而已”;U69“采用‘基于’样式的标题是自然而然的使用,没有想太多’”。U32认为“论文研究主题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的对应译文为‘基于位置的服务’,是固定用语”;U42的情况是“使用‘基于’样式是因为标题较平淡,无法体现出此文与他文的明显差异,故选择‘基于’的视角,以此表明文章在视角上的不同,也是体现文章创新性的一种间接表达”。

3.2重新审视“基于”一词的使用现状

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对作者回复内容的整理和分析,本文从认知、态度和意志三个递进的层面呈现作者重新审视“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心理过程。

3.2.1作者对“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认知

认知主要描述作者是否关注“基于”一词的使用情况、是否观察或意识到“基于”一词的“流行现象”等问题。作者对“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认知主要有以下情况:

(1)不了解或不认为是“流行”现象。有4位作者表示不了解或不认为“基于”一词的广泛使用情况是一种“流行”现象,如U52“不认为‘基于’是流行语,适合用则用,不适合则不用”;U56“没有对此种现象进行过调研,不甚了解”;U64“没有觉得它是一种流行现象”;U65“确实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更多的和写论文的思路与形式有关”。

(2)归为一种“范式”“模仿”与“习惯”等。有10位作者承认目前“基于”一词的使用存在“流行”现象,并且将其归因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范式”“自然模仿”“使用习惯”等。如U1认为“‘基于’二字的流行可能反映了当前流行的科研方法,对模型、算法等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和突出”;U12认为“‘基于’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必要时能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即可”;U22 和U31“觉得不是什么流行的原因,而是一种范式”;U23和U55认为“与日常学习科研的习惯有关,采用‘基于’应该确实是一种习惯”;U14认为“‘基于’一词的流行有些类似于早年的‘试论’、‘小议’、‘初探’等命名,可能算是一种文体”。U17认为“流行性词语在学术研究中确实会影响论文写作,主要是自然的模仿使用,或是新词汇显得比较有学术价值”;U24认为“可能是来自国外的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渗透到中文书面语言中,可将其归因为简单‘模仿’现象”。

(3)某种程度的“泛滥”与“流行风气”影响。共有11位作者提到目前“基于”一词的使用确实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跟风”与“泛滥”问题。如U46“个人并不推荐使用‘基于’一词,主要是相关论文使用得太过于频繁,审美疲劳”;U4认为“现在确实有这样一种流行的现象,本人也关注到有些论文的标题中其实不需要‘基于’一词,或者加了这个词反而词不达意,究其原因,可能还是研究者受到了风气的影响,感觉使用这个词会使得标题更‘学术化’一些”;U47认为“该词现已广泛使用于论文标题,确实有流行风气的影响,当想要表达‘立足于……’或‘以……为基础’之意便会自然而然想到这个词”。

(4)对“合理使用”与否的再思考。在回顾使用“基于”一词的情境及审视当前“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基础上,8位作者从“基于”的对象词的角度对“合理使用”的判断依据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如U8认为“文章题目是否需要用到‘基于’,关键看作为对象词的技术、方法、平台等是否需要被强调”;U42认为“‘基于’的对象为理论、方法、视角、策略等,都能在某一方面强调文章的特色,也使得读者从题目和摘要中能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做出阅读与否的决定”;U53认为“确实存在一些不必要或不恰当的使用现象,而‘基于’对象词为某种理论或方法的形式从语法上和表达上最为合适”。

U54认为“‘基于’某种方法属于滥用行为,任何研究论文一定有其调查或研究方法,无须突显在标题中,另外针对‘基于’某种理论以及该理论是否为研究的立足之本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U55认为“也许与当下某些研究总是试图遵循某种‘研究套路’有关,是否要遵循‘研究套路’、遵循到什么程度以及怎样遵循套路又不拘于套路,似乎很难把握;另外,如果不使用‘基于’,那‘更好的表达’又是什么,‘更好’该如何定义等,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作者们也表达了对中肯贴切又丰富多样的文献标题的期待,如U12认为“图林大家当然可以挥洒自如,标题出人意料更有传播效果”;U38认为“同样的限定词很多,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文章题目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3.2.2作者对“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态度

态度主要指作者在关注或了解到“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好恶等情感倾向和褒贬等主观评价。作者对“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态度主要有以下类别:

(1)“何乐而不为”型。有4位作者对“基于”一词的使用现状持“何乐而不为”的态度,主要是指作者认为只要能更好地揭示文章内容与主旨,便可积极支持使用该词。如U3认为“‘基于’一词用来对标题加以限定,体现其聚焦性的一面,还是有价值的”;U10“对这个用词没有什么看法,都用‘基于’反而可以快速抓住不同文章的核心内容”;U5认为“多数此类论文的情况需要加‘基于’一词”。

(2)“实事求是”与“客观中立”型。有13位作者表示是否使用“基于”一词,主要取决于文章本身的内容和主旨,遵循实事求是和客观中立的原则,把握合适的尺度。如U2“个人认为使用与否应根据文章内容决定,文章标题是否简明准确地揭示文章主旨”;U23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千篇一律不一定是坏事,别出心裁不一定是好事,在便于作者表达且容易让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用‘基于’没有实质性问题”;U59“没有觉得不妥,只是句式略显单一”。

(3)“无可厚非”与“矫枉过正”型。有4位作者认为,正常的使用都“无可厚非”,刻意避免使用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反而显得“矫枉过正”和“过犹不及”。如U13认为“正常用来应该不算是问题,现在有很多人说这个词泛滥,以至于有些期刊的编辑一看到这个词就不打算发这篇文章,倒显得‘过犹不及’”;U25认为“或多或少存在的‘基于’一词的流行现象更多的是研究需要,故而无可厚非”;U57认为“非要避开‘基于’,有一种刻意的感觉”。

(4)“避而远之”型。部分作者及其熟知的研究者在承认“基于”一词使用“泛滥”的情况下,对该词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厌烦心理并持“避而远之”的态度。如作为在读研究生身份的U2表示“曾听老师说过文章标题应尽量避免使用‘基于’一词”;时为研究生毕业生身份的U67观察到“部分老师非常讨厌‘基于’,在学位论文开题汇报或答辩会上看到论文标题里有‘基于’两字就非常烦”;U46表示“由于使用得过于频繁,故并不推荐使用‘基于’一词”;U61表示“目前‘基于’字眼比较泛滥,本人持谨慎态度,不轻易使用该字眼”。

综合上述作者的态度类型可知,少部分作者持积极或消极态度,绝大部分作者较为辩证、中肯和理性地看待“基于”一词的使用,主张一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3.2.3作者对“基于”一词使用现状的意志

意志是指作者对“基于”一词的使用现状持某种态度,并且为了维持或者加深这种态度而做出相应的行为或行为调整,如为了更好地使用或者避免使用“基于”一词而做出的决定或行动。部分作者在了解“基于”一词使用现状基础上的意志表现及其讨论主要是从自我做起,如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并且尽可能影响或要求周围的人减少使用(如U46和U55);同时作为作者或编辑(部分作者同时也是刊物编辑)本身对论文题名进行斟酌和把关(如U26和U28);从论文本身出发,在不影响其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寻找更多样化的替代词(如U35)。

3.3作者发文数量与其“基于”样式论文数量的关系

3.3.1研究假设

为进一步求证作者在图书情报领域从事实践工作和科学研究的时间、资历和研究成果(主要量化为发文数量)等因素与作者受学术环境影响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主要量化为“基于”样式文献数量),按照发文数量的多少将作者分为“新手”“入门”“内行”骨干”精英”“专家”等6个级别,分别对应发文总数量为1- 3、4- 10、 11- 30、31- 60、61- 100、100篇以上。因此假设:(H1)作者级别越高,受学术环境影响的程度越低;(H2)处于中间级别的作者,是某种学术“流行趋势”的主要推动者;(H3)作者级别越低,越不容易感知学术环境极其存在的某些“流行趋势”,但一旦感知便越容易受其影响并成为“追随者”。

3.3.2研究论证

同样选取上述编号末位为“0”的380篇论文作为验证的样本,经去重发现,这380篇论文共有364位第一作者。通过在中国知网的学科子目录“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对各位作者的发文总量及其“基于”样式论文数量进行回溯式检索和统计,并对常见姓名(如李伟、张伟等)的68位作者进行“作者单位”限定以减少作者重名问题带来的数据偏差。结果发现,发文数量最少的为1篇,最多的为289篇;“基于”样式论文数量最少的为1篇,最多的为50篇。通过利用SPSS 20.0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作者发文总量和“基于”样式的论文数量之间的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p值为0.797(大于0.01),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去除发文总量超过200篇的两位作者(217篇和14篇;289篇和50篇),其他作者发文数量与其“基于”样式论文数量的散点分布见图5。

图5 作者发文数量与“基于”样式论文数量的散点分布

由图5可知,整体而言,发文数量越多,作者使用“基于”一词的概率也越大。具体而言,绝大部分作者的发文数量集中在0- 20篇左右(“新手”、“入门”、部分“内行”),其中“基于”样式的论文数量为0- 5篇左右;发文数量在20- 50篇左右的作者(部分“内行”、“骨干”),其对应“基于”样式的论文数量为3- 15篇左右;发文数量超过50篇的作者(“精英”和“专家”)及其对应的“基于”样式的论文数量无明显相关性,基本受研究方向(如文献计量方向的作者使用较多)、个人使用习惯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假设H1、H2、H3基本得到了验证。

4 思考与讨论

4.1创新性、个性化题名提升论文传播效果

作为读者对论文整体的“第一印象”,论文题名确实能够对论文本身质量和传播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作者而言,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创新性的题名更有可能吸引编辑和读者的兴趣,让自己的学术论文在同类论文中脱颖而出。对于刊物而言,在内容质量相近的论文中选择题名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论文是创新性选择和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方式,能够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从而一定程度上扩大论文的传播范围并提升论文的传播效果,为刊物本身争取更多的同行关注和支持。

4.2跨学科研究特征促进“基于”一词的广泛使用

从“基于”一词的对象词类型和内容的多样化以及作者关于对象词“合理使用”的讨论可知,图书情报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特征促进了“基于”一词的广泛使用。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图书情报领域已经由原来的传统论文时代过渡到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信息”“数据”“知识”等成为图书情报研究领域中新的基本单元;其次,在研究方法与工具方面,图书情报领域越来越多地使用以可视化工具等为代表的新工具、新方法,大规模的计算及其结果的可视化表达成为呈现研究结果的重要方式;最后,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图书情报领域不断借鉴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并将其用于图书情报的研究与实践。

4.3作者对“基于”一词的认知态度与使用行为不统一

根据文中作者使用“基于”一词的行为研究可知,少部分作者承认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流行风气的影响,而大部分作者认为自己使用“基于”一词是语法表达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基本属于“合理使用”范畴。同时,根据作者重新审视“基于”一词的使用现状可知,认为“基于”一词的使用存在某种程度的“泛滥”与“流行风气”的作者更多,并且作者也对“基于”一词的对象词及其合理使用与否进行再思考。由此可见,除了关于“社会接纳”(social acceptance desire)的考虑,在对“基于”一词的认知态度与使用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不统一、不和谐的情况。

4.4营造并维护图书情报领域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不管是对“基于”样式学术论文的“青睐”还是“厌倦”,相关讨论和研究都应以促进图书情报领域学术研究和图书情报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学者们有青睐“基于”的权利,也有厌倦“基于”的自由。“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研究只是图书情报领域学术研究问题的一小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及早发现并正视图书情报领域存在的问题,警惕学术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和“非理性跟风”。图书情报界共同致力于营造并维护图书情报领域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使得图书情报学科对整个学科领域、图书情报事业对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更大的价值。

5 结语

通过从时间分布、所占比例、位置分布等方面对“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图书情报领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基于”样式学术论文“流行”甚至“泛滥”的情况。通过制定判别标准发现“基于”一词的使用大多处于“合理使用”与“非合理使用”之间的模糊状态,反映该词使用情景的复杂性和多样化。通过简要邮件访谈了解论文作者使用“基于”一词的心理活动和对该词使用现状的看法较为丰富多样。通过假设并验证可知,作者发文数量与其“基于”样式的论文数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对“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解释目前图书情报领域“基于”一词的使用现状,同时希望作者、期刊编辑部等相关人员加强对学术论文题名的思考和把关,更加重视题名对论文本身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影响,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研究朝着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本文可能的局限性在于人为制定“合理使用”的标准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作者使用行为调研的样本数量有限。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不同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增加作者使用行为调研的样本,对不同学科论文的作者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学科的共性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特征。

参考文献

[1][4][7]宋刚,王续琨.科技学术期刊论文题名雷同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编辑学报,2014,26(3):233- 235.

[2]化柏林.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标题计量分析研究[J].情报学报,2007,26(3):391- 398.

[3]夏朝晖.计算技术类期刊论文题名中的“基于”及其相应英文译法[J].编辑学报,2005,17(1):40- 41.

[5][12]纪雪梅,王芳.学术文献题名中“基于”一词的使用规律及特征分析[J].情报学报,2013,33(7):697- 707.

[6]程焕文.鸡鱼情报的学术期刊[EB/OL].[2015- 11- 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80fl.html.

[8]姚武.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媒介化”与“审美疲劳”[J].社科纵横,2007,22(5):92- 94.

[9][14]《中华大辞林》编委会.中华大辞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937- 938.

[10]阮智富.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743- 744.

[1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第3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4:446.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01.

“Popular”or“Annoying”:Research on the“BASE ON”Style Chinese Academic Article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U Zhi- fang

AbstractThe first impression of an academic article title affects readers’willingness to read or not,thus further influencing the article’s communication effect. Taking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of year,the propor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word“BASE ON”in the academic articles whose titles contain the word“BASE ON”. Then,it discusses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word“BASE ON”. Sending brief interview emails to the authors of those articles,this paper studies their psychology and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use of the term“BASE ON”. The author supposes that there exist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ntities of authors’papers and the“BASE ON”style papers,and estimates the impact that authors place on a certain academic trend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are impacted by the trend. Finally,some ideas are presented for further discussion.

Keyword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BASE ON;academic article;title

作者简介涂志芳,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6- 01- 18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样式题名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栖凤阁题名记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第二届“常山杯”观赏石珍品展展品选登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佳石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