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剧人物的二度创作中寻求自我超越
2016-06-18刘晓花
刘晓花
(丹江口市人民艺术剧院 湖北 十堰 442700)
在戏剧人物的二度创作中寻求自我超越
刘晓花
(丹江口市人民艺术剧院 湖北十堰442700)
【摘 要】作为一名演员,就必须把握好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关系,在塑造戏剧人物上敢于下一番苦功。本文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舞台艺术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心得。
【关键词】塑造人物;二度创作;分析体验;寻求超越
说到底,我们的戏剧艺术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它担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而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就必须创作出一大批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就必须塑造出一大批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典型人物。
为此,作为一名演员,就必须把握好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关系,在塑造戏剧人物上敢于下一番苦功。以下本人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舞台艺术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心得。
一、敢于挑战,用心体验,是塑造戏剧人物的必要前提
我认为,解决好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关系,首先是靠剧作家拿出一个好的本子,其选材、立意、剧情故事、总体结构,都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舞台实践的检验。但一旦一个好的本子成立之后,接下来演员根据编导的要求,开始了二度创作,即利用编导给予演员的一定“表现空间”,尽可能地发挥自我艺术潜能,使一台剧目变得好听、好看、好懂、好玩。
我们常说,戏归根到底是由演员来演的,是给观众来看的。为了塑造一些能为观众所接受且生动感人的戏剧人物形象,本人在多台大型原创现代戏中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我曾参与了《乡试》以及乡试的前身《代理乡长》的演出,并在剧中担女一号人物田亮亮,这个戏前前后后“磨”了三年之久。《代理乡长》描绘的是一个纯粹的基层女干部的形象,而《乡试》把女主角改成了80后的女大学生村官,这两个人物在形象定位和年龄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根据专家的意见,女主角田亮亮应该是个阅历不深但富有朝气的女青年干部,但剧本越改我心理压力就越大,总觉得自己的年龄跟角色有一定差距,和80后的心态、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距离,不太了解她们。当时有人问我,既然您觉得难度越来越大,有没有想过不出演这个角色呢?但我的回答是:没有想过不演,无论怎样的角色对我都是一个挑战。我总想去挑战一下,不管成功与否,我想验证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我尽量去找贴近角色人物的生活原型,从外形上、谈吐举止上去认真把握,去细心体验。
年龄差距是很现实的问题,演员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外形和服装上来克服,另一方面就要靠演员对这个人物性格的把握。根据剧本的提示,以及导演对角色的要求和我自己的理解,我才能慢慢克服自己与人物在年龄和性格上的差异。我在街上经常观察那些年轻小女孩的举止和青春感。我这个年龄已经找不到那种青春的感觉了,但是我可以试图模仿她们,让我饰演的角色具有一种活泼外向的性格特征。我以前下乡演出的时候,看到过一些80后的基层干部,他们的精神风貌很不一般。他们敢想敢干,不计后果,想法很直接,不会转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很多东西。比如有一个大学生村官,在乡里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要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他起初以为把道理讲清楚,大家肯定会支持他工作。可在实际工作中他才发现,村民们的想法跟他的想法截然不同,开展工作的时候碰到了许多的困难。他也不懂得保护自己,被村里的野狗咬伤了腿。他的经历让我很有感触,所以我特别想挑战这个角色,希望能将他们的精神风貌和举止作风表现出来。而实践证明,这一尝试是成功。这个戏立在舞台上后,不仅田亮亮这一人物光鲜靓丽,形象饱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而且该剧先后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各类戏剧展演活动并荣获大奖。
二、用心揣摩,深析人物,是塑造戏剧人物的重要途径
业内同仁大都知道,世界三大戏剧流派,是指以布莱希特为代表的表现主义戏剧流派,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代表的写实主义戏剧流派,以及以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为代表的写意性戏剧流派。后来,以此三大戏剧流派为源头,世界戏剧逐步发展为多种分支与流派,呈现出绚烂多姿、灿若星河般的局面。其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力投入戏剧实验教学与理论总结工作,写出了洋洋大观的《演员自我修养》,并以“形体动作方法”丰富了以内心体验为核心的戏剧体系,最终成了世界一大戏剧体系的奠基人。为此,以“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为基本内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包括现代中国戏剧艺术在内的20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戏剧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我长达三十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我和广大戏剧同仁一样,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理论体系的影响,注重对自己所要饰演的人物用心揣摩,深刻理解,生动再现,并且有所心得。
这里仍以我参与主演的《乡试》为例:田亮亮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在城里读完了大学,通过了乡镇领导的考试,但她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王书记一直资助她上学,她抱着感恩的心来到金台乡帮助王书记,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有所作为,她有自己的理想。但当她真正接触到基层工作后,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处理事情不能直来直去,要“弯”一下。当我接到剧本开始揣摩和分析田亮亮这一角色时,我也发现60、70年代的人本来与80后存在着一些偏见和代沟,尤其是80后走上领导岗位后,大家对他们的质疑就更多了,许多老领导不相信80后的孩子们能够独当一面,因为他们是独生子,比较娇惯。然而,尽管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她们颇受打击,但是她们没有消沉,还是积极地面对生活。她们很有爱心,并且善良、纯真、热情、执着。而田亮亮正是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年青人,她打破了这种偏见,她有着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敢作敢为,表明了一种正确的为官态度。为此,通过对这一特定人物角色的细心揣摩和分折,我不仅成功地扮演好了这一角色,同时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大型现代戏《风雨塔灯岩》中我饰演女一号王大娅这个角色,也有着同样的感想。该剧讲述了一个跨越四十余年、丹江口大坝建设和南水北调库区移民的故事。在丹江口大坝上游的塔灯岩村,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工作进行到最后的“明白卡签字”阶段,移民搬迁碰头会上,村民大坝等人突然提出,要为父辈们竖立“丹江大坝建设功臣光荣牌”,要求村支书江水清组织全体村民大祭岩屋头上的塔灯。移民工作队长王大娅为了解决问题,多方了解情况,揭示了一段库区人民为了丹江口大坝建设和外迁移民,牺牲生命、隐瞒实情、大祭灯塔的壮美故事,展示了丹江口库区人民为了南水北调,为了国家建设而做出的奉献和牺牲,讴歌了库区人民“无言担当、默默承受、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为此,为了演好王大娅这一人物,我曾多次深入移民村组体验生活,并有意识地与当地基层干部、主要是女同志交心谈心,熟悉她们,理解她们,跟她们交朋友,使自己能够真正进入到她们的内心世界。正因为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我才得以将这一人物形象成功地立在舞台上。
三、敢于超越,业精于勤,是塑造戏剧人物的必备素质
我国戏剧前辈张庚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演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了一种极大的鼓动力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做一个戏剧工作者是光荣的。”为此,长期以来,为塑造好一个人物角色,我时常勉励自己要敢于吃苦,敢于超越,要做到业精于勤。
比如说在演好各种角色过程中,我时常遇到一些困难,但必须战胜这些困难。其中减肥就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记得在参与主演《乡试》那年,我已经到了会发胖的年龄,但是田亮亮是个20出头的女大学生,身材苗条。为了演好这个人物,我必须要控制体重,所以晚饭我基本不吃,只喝牛奶、吃水果,中午也只吃七成饱。但又怕吃得太少会没有体力排练,所以不能饿得太厉害。为了这个角色,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减了十几斤。再比如说,在此之前,我演古装戏比较多,演现代戏比较少,即便有也是些中年妇女的角色。田亮亮这个角色的年龄和性格跟我原来饰演的角色都很不一样,以前的古装戏中我演的角色都很大气,很端庄,但这种活泼外向的小女孩我是第一次出演,这也是我必须要面对的。
在参与主演《风雨塔灯岩》时,我也同样面对过挑战与压力。接到剧本后,我立即沿着这一人物的基调开始学词学唱,因为这个戏排练时间有限,距离参加湖北省第二届艺术节只有二十几天,时间紧迫,每天三班都不够用。头一天排第一场,我就利用下班两个小时休息时间,赶紧学三、四场的唱词和唱腔,排三、四场时就赶紧学习第五场的唱词和唱腔。就这样边学边排,连轴运转,同时还要温习白天排练过的场次和舞台调度及演员与演员之间对口。在整个二十多天的排练过程中,导演对每一个演员要求都非常高,非常严谨。要求演员要把握好内心活动,感情由内而发,要演剧中人物,不要演自己。另外,对每个演员形体表现也力求完美。除了要求每个演员要把舞台方位走准以外,小到一个眼神,一个唱腔过门,都要求脚步和唱腔、过门在同一节奏里。腿脚先左先右都很规范,尤其是对王大娅这个角色。除了外形的精干、端庄、淡雅以外,内心更要把握准确。要求演员表演时内紧外松,包括眼神的应用,不能多看一眼,也不能少看一眼。一定要恰到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打磨,王大娅的形象在我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我最终将一个外形精干、端庄、淡雅,内心善良、细腻、唯美的女性移民干部形象立上舞台,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经过两年的精心打磨,于2015年10月21日参加湖北省第二届艺术节惠民展演,演出结束得到了省文化厅领导及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同年11月2日、3日,应邀在首都北京海淀区进行了两场演出,也同样得到首都观众的好评。
总之,在舞台上什么人物我都希望能够体验,贫穷也好,富贵也罢。我常对自己说:“品他人的酸甜苦辣,渡自己的平淡人生。”而无论演什么的角色,我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我演的正面角色较多,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饰演穆桂英时我学到了对国家的忠诚,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饰演一些大家闺秀时,我学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她们影响了我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激励我在戏剧人物的二度创作中不断寻求超越。
参考文献:
[1][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曲润海.赏戏随兴言谈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