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时事政治关注度调查与思考
——以郑州市某高校为例
2016-06-17郭之茵
郭之茵
当代大学生时事政治关注度调查与思考
——以郑州市某高校为例
郭之茵
[摘 要]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中流砥柱。通过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认知状况,找出其在时事政治关注程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利于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为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媒体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供重要依据。在对郑州某高校东校区各级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政治关注度”的网络问卷调查和小范围访谈后,发现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政治关注度上呈现出:政治参与意识强于政治参与行为的特点。根据此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和改善措施,希望通过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各方配合,有效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关注度。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关注度;调查
[作 者] 郭之茵,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大学生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交接处,是当代中国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应主动学习社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离开温室和社会接轨做准备。时刻关注时政新闻是极好的方式和途径,可帮助青年大学生直接、全面地了解所处的复杂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青年大学生缺乏政治和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对未来发展感觉较为迷茫,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现今大学生是否关注社会时事政治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随即使用分层抽样方式,分别随机抽取了郑州某高校大一303名学生、大二219名学生、大三201名学生、大四177名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于2015年4月进行,其中网络问卷共设计19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共发放9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0份,回收率为100%。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度现状分析
(一)政治热情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对于时事热点关注频度问题,37.67%的青年大学生表示每天都关注,42.67%会偶尔看看,17%发生大事才关注,2.66%从来不关注。对于未来改善政治关注度的可能性问题,50%的青年大学生表示会更加关注;26%表示不会改变,少量视情况而定。另外一组数据中,55.33%的青年大学生表示会因为活动太忙,没有时间专门去关注新闻;36%认为政治新闻虽然有用但枯燥乏味,没兴趣主动关注;同时也有21%是因为没有方便的获取途径。青年大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认识较为浅薄,主动参与性较弱。即政治参与意识强于政治参与能力。意识不强烈,无法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
调查数据详情见表1~表3。
表1:关注时事热点的频度
表2:未来改善政治关注度的可能性
表3:不关注时政的可能性原因
(二)关注视角个人化,关注原因多样化
问卷中,在被问及关注时事政治的原因时,有71.33%的学生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应当关注国内外政治,了解当前局势;33%表示是因为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养成了习惯;27.67%是因为专业学习需要而去积极关注时事政治。再者,当一个热点时政引起青年大学生关注时,近53.33%会试图了解此热点对国家政治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关注祖国现代化建设及国防建设,已具有较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其他客观因素介入可以使青年大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领悟,更习惯以个人角度关注,注重自身现实利益,对现实负面新闻的关注度较高。
调查数据详情请见表4及表5。
表4:关注时事政治的原因
表5:了解某一时事热点的切入点
(三)政治关注深度呈现功利化、浅显化的特点
在问及关注时局对以后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程度时,57%的青年大学生认为有些影响,39.67%认为影响非常大。对于了解政治事件的好处的多选题,82%选择了提升自我,87.33%更注重其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和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关心时政信息功利化趋向渐增。综上,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关注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自身利益的关系程度。这种情绪化、浅显化的政治关注深度不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发展。
调查问卷数据详情请见表6及表7。
表6:提高政治关注度对青年大学生的现实影响
表7:关注时事政治的好处
(四)关注政治内容多样化,获取信息方式多元化
问卷中,62.33%的青年大学生表示会关注社会民生问题,46%会关注国家经济建设,44.33%关注军事问题。除此之外,政治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电子科技、国家教育也受到小部分关注。青年大学生关注时政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有高达83.33%的青年大学生通过网络获知,53.67%通过电子渠道,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此外,除两种主要的常见渠道外,报纸杂志以及亲友之间的交谈讨论等也占有不小比例。网络新媒体成为世界首要的信息交流中心和媒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来源渠道和沟通平台。青年大学生在有一定政治意识的前提下,所涉猎的热点类型呈多样化全面化的趋势发展。数据详情参见表8。
表8:时事政治关注广度调查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度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较为浮躁
在社会关系中,青年大学生是受控群体,不是社会权力或权利的控制力量。这种弱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年大学生政治参与社会影响力低,造成其政治参与信心不足,缺乏功效感,久而久之,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积极性下降,政治意识减少。与此同时,其认为当前政治环境稳定,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视听盛宴的同时,“安逸生堕”这种错误的思想开始滋生蔓延,使其对政治的关注度降低,未能认识到我国现在面临的潜在“内忧外患”问题。再者经济增长过快,社会风气浮躁,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不断发生,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多层次、多样化。一些青年大学生开始把自己对于人生的理想和抱负限定在金钱的圈子里,变得自私自利。
(二)学校环境缺乏引导性
从问卷中学生对学校政治课程满意程度分析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政治课程的安排,更多只是单纯顺应国家教育要求。这些理论课程虽然在提高政治素养上起到一定作用,但存在课程开设不够正规、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而且与实际的政治生活相去甚远。这使得大学生不但不能更好地关注政治,而且会失去兴趣。此外,学校除了课堂这种方式,少有其他新鲜且富有乐趣的形式来吸引大学生,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学校已经开始加强利用新媒体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但效果较为有限。而一些有危机意识的学生群体所创建的大学社团,虽可能举办过类似活动,但碍于影响力太小,没有专门政策要求作为后盾,没有强大专业的师资力量,只凭借一部分先进学生的微弱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社会青年大学生政治关注度普遍较低的现状。
(三)学生自身自我意识较强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社会、家庭、自身多重责任,祖国现在的每一项政策、事件都与青年大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可如今,一些学生却表现出政治冷漠,在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方面自觉或不自觉表现出不作为。还有一类“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政治参与意识较强,而有效参与行为却很少。这主要由于大学生的参政渠道有限,生活在大学校园比较封闭,与外界社会沟通不顺畅,更多只局限在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而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我说你听”的单项灌输和形式呆板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其对教育内容不加思考,因而难以提高对政治关注的热情。
三、关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建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文化生活的丰富导致电视节目多姿多彩。过度的娱乐风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误导,痴迷于一些不现实的事物。各类媒体应积极向上,提倡符合新时代主流的文化节目,为青年大学生乃至社会各个阶层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常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逐渐失去自主能力。应试教育把学生锻炼成了考试机器,忽略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政治自主关注力偏低。由此,国家可以将“政治生活化”作为青年大学生甚至全部中小学生教育和发展的主要引导方向,让青年大学生感觉政治和自己息息相关。从根本上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参与政治的兴趣,从源头上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参与能力以及关注程度。
(二)利用新媒体,改变授课方式,构建校园新环境
1.建立新媒体培养党员积极引导。学校领导应当重视学生时政关注度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政治。利用学校各种公共媒体设施来拓宽学生关注政事的渠道。参照新媒体教育管理模式,帮助培养发展优秀党员,以点带面。学校积极引导党员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影响,提高党员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和自觉性,进一步宣扬社会正能量,帮助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大学生党员带动身边的青年大学生,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2.学校教师应了解青年大学生政治心理,改革政治课堂授课方式。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多数老师会传授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这种常规的课程比较枯燥,并不十分感兴趣。所以学校要在积极了解青年大学生政治心理、政治认知及政治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能。为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奠定好知识、技能、认知与心理等方面的基础。
3.校内学生党员团体发挥“正能量”,组织活动丰富青年大学生时政关注渠道。高校各院系可通过发布本院“手机报”,在通知学生学院活动的同时,发布每日新闻摘要。青年大学生社团也不失为一个提高青年大学生时政关注度的好途径。当然为避免出现社团冷门现象,学校应予以一定政策的强制要求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保证社团拥有一定的受众学生群体,比如鼓励党员参加。通过借助学校的平台,学生自己发掘并传播新闻时事,在日常交流沟通中,掌握家国天下事。
(三)学生自身具有“正能量”心态
学生之间的日常沟通是宣传时政关注度的重要日常方式,并且这种方式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提高青年大学生时政关注度,青年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身边改变。尤其是青年党员大学生,以自身为圆心,将自己关于时政的感悟,对国家意识、集体观念的理解,呈圆形影响区向周围小规模扩散。无数个圆心,就促成无数个圆形影响区,无数个区域相互重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青年党员为代表,提高区域内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关注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保障国家社会最新鲜血液的质量,保证未来社会稳定、发展与和谐。
四、结语
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提高,也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积极参与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关心国家发展,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实践锻炼中充实提高自己,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锻炼才干,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参加各类重大主题专项和常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奉献己力,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5年度党建研究课题“新媒体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5年度思想郑州教育研究课题“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YJ1507)]
【参考文献】
[1]吴太胜.对当前青年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8(3).
[2]陈笑.青年大学生政治关注度调查与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社会科学版),2010(5):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