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2016-06-17罗志洪沈峥嵘
罗志洪 王 勇 沈峥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推拿科,上海 200025)
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罗志洪王勇沈峥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推拿科,上海200025)
【摘要】目的观察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颈型(60例)、神经根型(60例)、椎动脉型(60例)颈椎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3型各30例)予特异性短杠杆手法治疗,对照组90例(3型各30例)予非特异性长杠杆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异性短杠杆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长杠杆手法。
【关键词】脊柱骨赘病;颈椎;按摩疗法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电脑、ipad、智能手机的普及,颈椎病已成为常见病,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其中推拿疗法是效果较为显著的疗法,特异性短杠杆手法与传统的长杠杆手法相比,具有轻柔精巧、易于控制、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特点[1]。2010-05—2012-09,我们应用特异性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90例,并与非特异性短杠杆手法治疗9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纳入标准采用第二届颈椎病专题会议座谈会制订的颈椎病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1.1.2排除标准①符合前述诊断标准,但伴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贫血等疾病者。②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③交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④年龄>60岁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者。⑤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消化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⑥不愿加入本试验者。
1.1.3剔除标准①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②严重不良反应;③患者的疼痛持续加重,证明不适合继续参加试验;④患者的健康有受到损害的可能(例如严重的并发症);⑤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访者;⑥入选时仍接受其它相关治疗,无法停止的。
1.2一般资料全部180例均为我院推拿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21~30岁16例,31~40岁35例,41~50岁30例,51~60岁9例;病程3~416 d,平均(182.80±7.73)d;颈型30例,神经根型30例,椎动脉型30例。对照组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21~30岁18例,31~40岁35例,41~50岁29例,51~60岁8例;病程3~425 d,平均(183.04±7.31)d;颈型30例,神经根型30例,椎动脉型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1)松解手法:采用经典软组织推拿手法操作,患者侧卧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采用拇指按揉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双侧交替进行,3~5 min。(2)微调手法:①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患者坐凳上,医者站于身后,以一侧拇指顶住错位颈椎对侧后凸之关节突内下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侧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将患者颈部向上提托并向患侧旋转10°左右,再加大颈部旋转运动幅度3~5°,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②侧卧位上颈椎“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患者侧卧在治疗床上,枢椎棘突偏凸侧向上,医者站其背后,一侧拇指自上而下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偏凸的棘突,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抵住下一椎的同侧上关节突,两拇指呈“十”字形垂直交叉关系,两拇指分别按压棘突向下,使关节突向前移动,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左右,再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节段旋转运动幅度3~5°,即可整复。③仰卧位上颈椎拔伸下侧屈微调手法。患者仰卧在床上,医者站其头端,用拇指顶住患者错位寰椎凸起的横突外侧,手掌托住患者枕部,用对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前臂置于对侧面部和颞部,先将头颈纵向拔伸片刻并侧屈15°左右,突然扩大侧屈幅度3~5°,同时拇指向内顶推寰椎横突,即可整复。④下颈椎俯卧位拔伸下按压微调手法。患者俯卧,头部转向棘突偏凸侧,医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掌根部抵住患者枕骨外下缘,另一手拇指按压在错位椎骨对侧的横突后结节,将患者头颈向头端牵拉片刻,再突然加大枕部推冲力量,同时拇指向前外用力推冲横突,即可整复。⑤下颈椎俯卧位棘突交错按压微调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头端,用一手拇指罗纹面抵住错位棘突的偏凸侧,另一手拇指抵住错位棘突下一椎的棘突对侧,两拇指同时推挤棘突向中线方向用力并逐渐加大推挤力量,感觉两棘突有移动感时,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即可整复。(3)结束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双手托颈拔伸轻摇法放松颈部,用拿法、弹拨法等手法对症治疗患者上肢痠麻、胀痛、无力等症状,共3~5 min。每周治疗3次。
1.3.2对照组予非特异性长杠杆手法治疗。患者坐位,医者先按揉风池、肩井、肩外俞、肩髃、曲池、合谷等穴,然后医者站到患者背后,用扌衮法放松颈肩部约5~10 min,再用颈椎斜板手法,尽可能以听到局部响声作为操作成功的标准,然后用拿法拿揉颈项部,最后提拿两侧肩井并搓揉患肩至前臂反复几次[3]。每周治疗3次。
1.3.3疗程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
1.4观察指标
1.4.1观察形式采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制订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4]、国际通用的颈椎功能障碍评定量表[5]、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6]进行评估。
1.4.2观察方法治疗前后由专人询问患者后填写以上3份表格。①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由自觉症状(3个问题)、临床检查(7个问题)、日常生活动作(3个问题)三大项目组成,自觉症状最高分为10分,临床检查最高分为13分,日常生活动作最高分为6分,分值越低代表疾病越严重。②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共有10个问题,主要有颈痛及相关的症状(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两部分组成,每个项目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0分,分数越高表示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重。③生活质量评分(SF-36)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被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它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8个方面全面概括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另一项健康变化则评价健康状况的总体变化情况,总共有36个条目,分数越低说明生存质量越差。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22组不同类型颈椎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见表2~4。
表2 2组颈型颈椎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4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4可见,2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32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5可见,2组治疗后NDI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项强、颈筋急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督脉痹阻不通、经络瘀滞不畅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7],肝肾不足是其发病基础,风、寒、湿侵袭是主要的诱发因素,而“骨错缝、筋出槽”则是发病关键。
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节段的错位,造成关节囊、韧带的胶原结构有的松弛,有的紧张,部分受压,使人体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和无鞘细纤维受到刺激,引发肌肉反射性持续紧张及疼痛,椎体的旋转和位移造成椎间盘变形和内部应力分布的改变,椎间盘某一部分因压力增高而向外膨出,导致椎管和神经根管内环境的恶化,椎体的屈伸位移,造成硬膜囊、脊髓、马尾系统在屈伸成角处应力集中,神经根张力增加,进一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对传入信号处于高敏反应状态,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症状。
推拿手法是治疗“骨错缝、筋出槽”的首选方法,松解类手法可使筋归槽,矫正类手法可令骨合缝,恢复“骨合筋舒”的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得以消除[8]。
脊柱手法的应用是通过运动节段空间序列的调整为神经、血管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从而阻断疾病的病理循环链[9]。传统的颈椎旋转扳法属于长杠杆手法,优点是长力矩,较省力,缺点是存在多个链节的应力传递,调整和控制比较困难,且各链节应力分布不均匀,不能选择性地活动或限制相关节段,使脊柱的被动运动集中或限制于病变节段[10]。若椎体后缘出现较大的骨赘,或有较大的髓核突向椎管内时,容易造成脊髓损伤[11]。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脊柱推拿专科主任沈国权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一种手法,该手法继承了传统推拿手法,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手法理论,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结合了现代医学基础科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临床科学(放射诊断、骨科学等)的理论,经不断完善,已形成独具一格的流派[12],从手法安全性角度出发,提倡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最小的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9]。
观察结果表明,2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水勇,沈国权.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1,33(11):1685-1686.
[2]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3]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18.
[4]王晓红,何成奇,丁明甫,等.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J].华西医学,2005,20(2):232-233.
[5]卓大宏.中国残疾预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07-408.
[6]Ware JE Jr,Snow KK,Kosinski M,et al.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M].Boston: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the Health Institute,1993:1-12.
[7]左亚忠,房敏,姜淑云,等.推拿对颈椎病疼痛、颈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5):54-55.
[8]王立童,詹红生,朱政阳,等.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66-67.
[9]沈国权,严隽陶.对脊柱推拿“错位”与“整复”理论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2):26-28.
[10]陈家升.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180例[J].按摩与导引,2008,24(12):26-27.
[11]翁文水,林玉芬,吴铅谈,等.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水突穴位注射治疗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2):35-36.
[12]盛锋,潘云华,徐枫,等.脊柱微调手法临床教学实践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4):169-171.
(本文编辑:董军杰)
Clinical study of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hort lever technique o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LUO Zhihong,WANG Yong,SHEN Zhengrong.
Department of Massage,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Schoo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25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hort lever technique o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with cervical type(60 cases),nerve-root type(60 cases) and vertebra-artery type(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90 cases(30 cases in each type)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non-specific short lever technique.90 cases(30 cases in each type)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non-specific long lever technique.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four weeks in two groups.The score evaluation of cervical spondylosis,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and the SF-36 scale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score evaluation,NDI and SF-36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in two groups(P<0.05),and the improve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hort lever technique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than long lever technique.
【Key words】Vertebra osteophytosis;Cervical vertebra;Message therapy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4.031
作者简介:罗志洪(1968—),男,副主任医师,学士。从事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R681.550.5;R6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4-0579-05
(收稿日期: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