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的发展与创新
2016-06-17武翔宇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06
武翔宇(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06)
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的发展与创新
武翔宇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的设立,推动了学校学科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了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为研究对象,对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的设点、研究方向、专业课程、导师队伍及研究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研究生培养
一、引言
葛敬民教授指出,高校图书馆硕士点是指独立培养,或以图书馆为主、其他单位为辅(教学院系或科研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硕士点[1]。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本资源和数字资源,配置有先进的软硬件设备,馆舍宽畅,学术氛围良好,在资源的配置与获取、教学实践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图书馆聚集着一批专业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与管理人才,他们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质服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情报学专业人才,弥补了情报信息界人才不足的局面。
从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立国内第一个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开始,截至到2014年,我国已有20所高校图书馆拥有情报学硕士点。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第九批、第十批硕士点的授予,为图书馆情报学硕士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图书馆情报学研究生生源充足,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本文以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建设的现状,为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建设提出对策性建议。
二、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建设现状
笔者通过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与相关高校图书馆及院系网站[3]、发放网络调查表、CNKI数据库检索及电话咨询,获得了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的设点、研究方向的设立、专业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及研究生毕业就业等的信息与数据。
(一)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设点
根据2014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我国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共有20个,其中的19个招收硕士研究生。在19所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中,10所为独立招生,9所为与院系联合招生(见表1)。
表1 我国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设点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主要有独立招生办学和联合招生办学两种。2012年前独立招生办学的为12个硕士点,2013年后为10个硕士点。联合招生办学的2012前为7个硕士点,现为9个硕士点,有1个硕士点没有招生。在20所高校中,隶属985高校的为6所,211高校的为5所,省属高校的为7所,军队高校的为2所。上海交通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鉴于学科的延伸与发展,导师队伍的不断充实,由独立培养变为联合培养。
(二)研究方向的设立
研究方向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核心内容和保证[4]。对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进行调查分析与梳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硕士点的学科发展优势以及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5]。通过查阅17个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网站(1个未招生和2个军队高校硕士点除外),并通过网络调查与咨询,我们整理列出了17个硕士点研究方向设立的情况(见表2)
表2 17个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研究方向设立情况
(续表2)
从表2可以看出,17所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共设立研究方向68个,每个硕士点平均为4个研究方向。许多硕士点的研究方向是基于导师的专业特长,突出理论研究,侧重服务与应用,体现出硕士点研究方向的特色。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对68个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类(见表3)。
表3 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研究方向归类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所设立的研究方向基本满足硕士点的理论研究要求。例如,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知识管理、信息分析与预测等纳入了硕士点的研究方向,特别是信息资源管理在17个硕士点研究方向中出现过14次。第二,注重设立应用型的方向,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优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8个硕士点设有竞争情报、信息系统与技术研究方向,4个硕士点设有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方向,3个硕士点设有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方向。第三,体现了学校学科特色优势。设有信息检索与技术研究方向的为6个硕士点,其中有5个属理工科院校;设有知识产权研究方向有5个硕士点,其中有3个点的图书馆被教育部列为科技查新站点;3个与经济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办学的硕士点,设有电子商务研究方向。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点还设有经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究方向,新乡医学院硕士点设有医学信息管理、卫生信息化研究方向。
(三)情报学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教育与学科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6]。由表4可以清楚地看出,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专业课程设置与各高校自身的学科集群及优势学科有直接的联系。
表4 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专业课程设置统计
(续表4)
为了便于分析,表4对17所高校开设的217门专业课程,把课程内容基本相同的归为一类,如“信息检索”和“信息检索与技术”均列为信息检索类课程。学科研究进展与学科前沿专题对研究生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也作为一类课程列出。总体分析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专业课程设置,既突出了情报学基础理论课程面向技术的学科特色,为研究生奠定了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又突出了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力求应用性与实践性,充分体现了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与图书馆的双重作用。
图书馆情报学硕士课程设置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理论性。注重理论课程的设置,为研究生学习提供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有利于研究生的终身发展[7]。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在理论课程的设置方面,主要是基础理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在17个硕士点中,有14个点开设有情报学理论研究、信息系统与应用课程,有13个点开设有信息管理技术,有12个点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有13个点开设有信息管理技术,有12个点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有10个点分别开设有信息资源管理、分析与预测课程,有8个点开设有信息计量学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研究生专业知识的自我更新,是一个可供研究生发展的知识平台。
其二,前沿性。由于要随时跟踪情报学与管理学学科前沿动态,所以情报学硕士课程开设有学科研究进展、学科前沿等专题讲座。在17个硕士点中,有15个分别开设有情报学科研究进展、信息管理研究进展、情报检索进展研究、数字资源建设研究、数字图书馆前沿、管理学科前沿等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主讲者均为本学科专家,主要介绍情报学学科某方向的前沿信息或正在研究的内容,即可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使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动态信息。
其三,实用性。情报学是研究情报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利用的学科,应用型、实用性很强。高校图书馆作为实用性单位,注重将应用性、实用性的内容融入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在17个硕士点中,有14个开设有信息检索课程,有13个开设有竞争情报研究课程,有9个开设了数字图书馆技术、网络资源管理与利用课程,有6个开设了信息咨询、数字图书馆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
其四,多样与交叉性。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能够结合自身优势,开设实用较强的多样性、交叉性课程。有3个硕士点开设有应用统计、信息评价、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经济信息管理课程,有2个硕士点开设有信息传播、医学信息管理课程,有的硕士点开设有现代企业理论、工商管理、管理数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社会网络理论与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与社会、企业和高校专业特色紧密结合,针对性、社会适用性、多样性与交叉性较强,可以使研究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专业研究与经济、社会、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拓宽了情报学研究领域。
(四)师资队伍与研究生就业情况
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教学师资力量的核心是导师,从17个硕士点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情报学硕士点导师队伍素质差异较大。从职称分布情况来分析,正高职称与副高职称比例失调,正高职称的导师多,年龄偏大,缺乏青年导师,学科梯队不太合理(见表5)。
表5 国内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导师职称情况
17个硕士点的调查表明,每年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的去向主要是各级政府、高校图书馆、情报研究机构、信息开发与咨询机构、各类型企业等,还有部分研究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就业情况足以反映出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明确,注重教学质量,所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五)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都制定有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突出本校特色的研究生培养程序,成为我国情报学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力军。但是,在硕士生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网站内容不够全面。在本次对17个硕士点的网站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硕士点网站对培养方案、导师队伍情况等方面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提示不够完整,学科宣传不够到位,尤其是联合招生办学硕士点的相关信息相对分散,难于检索。
第二,导师队伍正高职称的导师多,反映出导师年龄偏大,缺乏对青年导师的培养和高学历的人才引进,这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第三,学科前沿与研究进展讲座尚存盲点。教育部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硕士点要开设学科研究进展或学科前沿讲座,在既有的硕士点中有2个点缺少这门课程的设置,这不利于研究生及时了解学科新动态、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
三、强化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生培养的途径
图书馆在高校的定位是教辅部门,工作性质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情报学硕士点在所开设院校中大多属弱势学科,难以引起学校的重视,招生受限,中青年学科导师较缺乏,研究生培养经费不足,致使学科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把情报学这样的弱势学科做强,使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得到稳定发展,根据上述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梳理,笔者提出强化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生培养的途径与思路。
(一)优化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
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培养方案应本着重专业理论学习、重科研思路培养、重研究方法教学、重实践能力训练的原则,优化研究方向,适时调整课程体系。要开设情报学研究进展专题与研究方法类课程,加大讨论课与案例教学比例,明确要求研究生助教、助研与参加实践,严格训练各类报告的撰写,细化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严把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预答辩、正式答辩四个环节的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
严格制度管理,加强研究生道德、学风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注重学风、科研与实践氛围的营造。硕士点负责人要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规范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运作流程。针对研究生学习状态不稳定现象,制定完善的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严格上下课纪律,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结合国家与学校的各类奖学金和奖励评选活动,科学制定评选标准,严格规定评价细则,引导研究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导师的项目研究,并在学习和科研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指导研究生实验室实习和基地实践,强化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拓展研究生的就业渠道,实现校企合作、校所合作与校馆合作。总之,通过制度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生培养环境。
(三)强化动态管理,积极引进人才
导师的终身制导致部分导师服务意识和岗位意识降低,因而有必要强化导师队伍的动态管理,明确岗位意识,增加服务意识。要制定严格的导师遴选与淘汰制度,选择具有高尚人格、责任心强、治学严谨与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进入导师队伍,对考核不合格导师要坚决淘汰,形成有进有出的管理制度。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导师团队,校内校外导师要相互协作,及时交换教学科研信息,共同完成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科学开展导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鼓励导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他们申报与承担项目提供支持。积极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博士生,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情报学教学科研团队。
(四)争取学校支持,加强与院系合作
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图书馆应积极争取学校支持,一方面,要与学校相关部门充分沟通,使其在下拨年度经费项目时,提高学科建设经费额度,专门用于研究生的培养;另一方面,争取学校增加高级职称评审的名额,解决图书馆中青年骨干职称积压问题,让更多有科研能力的图书馆员承担培养研究生任务。
在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方面,图书馆一定要加强与相关院系的合作,情报学研究生必须涉猎多个学科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拓展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弥补图书馆人员教学经验的不足。
(五)完整揭示信息,加强馆际交流
在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进行网络调研时,笔者发现各硕士点对本身的介绍、培养方案、导师队伍结构、团队科研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信息提示不够完整,尤其是联合招生办学的硕士点的全部信息获取更为繁琐,使得考生与学界人士不能很好地通过网络了解硕士点的信息。究其原因,就是办学方对此重视不够。因此,各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应尽快将信息补充完整,及时更新内容,通过网络更好地宣传自己,吸引更优秀的考生报考。
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各硕士点之间应与图书馆联盟一样建立情报学硕士点联盟,通过不断交流教学培养经验,相互共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的新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确保情报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高校图书馆设立情报学硕士点是一项颇具中国特色的事物。高校图书馆在认真履行文献情报中心与学术型机构的同时,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挖掘人力与财务、教学与科研的潜力,积极开展情报学硕士点的申报与建设,基本完成了图书馆设立情报学硕士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但这一课题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寻情报学研究生培养创新的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团队的凝聚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葛敬民,孙震.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建设的创新实践——山东理工大学情报学硕士点成立10年回顾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4(13):45-50.
[2]教育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EB/OL].[2015-04-19].http://yz.chsi.com.cn/
[3]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院情报学硕士培养方案[EB/OL].[2015-04-10].http://www.gs.sjtu.edu.cn/eduscheme/ showScheme.ahtml?id=53231
[4]魏琳,张平.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5):22-25.
[5]马丽,陈翔.高校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硕士点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12):7-10.
[6]曾娜.基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高校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点建设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1-4.
[7]孙会军,左文革.高校图书馆与院系情报学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的比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0):118-122.
[责任编辑:冯霞]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Masters in University Library
WU Xiang-yu
(Library,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 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masters; master training
Abstract:The master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promot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library cause, and cultivates high 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for society. This paper takes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masters of university libra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vests and analyzes their establishment, research direc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structors and masters’employment situ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sters in university library.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6X(2016)01-0066-06
DOI编码:10.13782/j.cnki. 2095-106X.2016.01.015
[收稿日期]2016-01-10
[作者简介]武翔宇(1981-),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图书馆管理。